九三学社中央建议:构建我国电池材料资源安全供应链

2023.03.10 中国矿业报   

  ◎  本报记者 刘烜

       如何确保电池材料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九三学社中央向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报送了关于构建我国电池材料资源安全供应链的提案。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及其相关原材料产业呈现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钴、镍、锂等关键金属作为动力电池的核心材料,消费量与需求量逐年攀升。但是,我国锂、钴、镍等金属对外依存度高,且进口来源国高度集中,不利于产业供应链安全。

  对此,九三学社中央提出三点建议:一是通过增储量、促回收等方式提高国内资源利用效率。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国内电池原料矿产资源勘探与开发,提高国内供给;贯彻落实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加强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工作,完善废电池回收利用商业模式与运行机制,搭建废电池回收交易平台;实施溯源机制,形成产业链闭环管理;完善废电池回收利用的标准体系,探索建立废电池收集与运输管理的环境“白名单”制度。

  二是构建海外风险预警体系,参与能源资源全球治理。建立涵盖多要素、多目标和多维度的海外利益保护与风险预警防范体系,建立动态能源安全评价机制,降低战略性能源资源海外安全保障风险。深度参与电池原料资源产业链和供应链全球治理,推动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法治化,切实维护电池原料资源贸易的自由化和公平性,提升我国在战略性电池原料资源全球治理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三是搭建产学研平台体系,培育产业发展所需人才。一方面深化产学研合作,着力建设创新研发体系。依托有关龙头企业,在新能源电池及材料前沿领域和薄弱环节开展攻关,力求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设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支持具备条件的科研院所加强新能源电池及材料领域创新研究。另一方面通过组建学科力量、设立科研项目等手段扩充、培育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以科研项目和企业、科研单位等研发创新平台为依托,采用岗位聘用、项目聘用、任务聘用和人才租赁等方式,柔性化引进“高精尖缺”人才,服务电池材料产业发展。调整人才培育政策,加强高校与产业对接耦合度,推动优质企业与高校建立联合培养项目。鼓励具备条件的高校加强新能源电池及材料领域相关学科建设,为国家新能源电池材料研发、生产、管理等各环节培养高水平人才。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