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袁亮:支持淮河流域能源资源开发与产业发展

2023.03.10 中国矿业报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建议

  ◎  本报记者 马晓敏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就支持淮河流域能源资源开发与产业、生态协调发展提出了建议。

  袁亮表示,淮河流域地跨豫皖苏鲁四省40个地级市、237个县(市、区),拥有全国3%的水资源总量,承载着大约13.6%的人口和11%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6.7%的粮食,产出了全国1/7的煤炭,是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重要生态廊道、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经济作物重要产区、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贡献了全国9%的国内生产总值,依托淮南亿吨级大型煤电基地“皖电东送”,有力支撑了长三角地区的能源供给,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但是淮河流域能源资源开发与产业、生态协调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流域中部建有亿吨级煤电基地,大规模煤炭开发利用造成矿区大面积地表沉陷与积水,流域内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导致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同时,流域水资源等总量不足,分布不均,水害频发,也制约了当地农业、能源、经济发展。破解这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需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部署,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科技、人才、创新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为此,他建议: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着力推动淮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成立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的淮河流域综合管理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健全水资源、能源、土地、生态环境等多部门联动的淮河流域管理体制机制。评估《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效果,将采煤沉陷区水资源纳入流域水资源管理、流域煤矿区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国家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完善生态保护补偿、资源开发补偿等区际利益平衡机制,给予“皖电东送”等淮河流域中部资源型城市政策支持、资金补偿。

  二是多层面设立专项研究课题,提升科技创新攻关能力。支持淮河流域煤炭绿色开采、矿区生态环境保护等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将淮河流域采煤沉陷区水生态环境修复与水资源高效开发、水生态风险预警与调控、废弃矿井水资源-能源高效协同开发等纳入国家相关科研项目立项指南,设立国家基金区域联合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项目。推进煤矿区生态环境保护重大示范工程建设。开展淮河流域煤炭绿色开采、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标准体系建设。

  三是加大高能级平台建设力度,支持创新人才培育。加快布局深部煤炭安全开采与环境保护国家级科研平台,支持煤矿生态环境保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创建和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环境研究院矿山领域研究中心建设。依托高能级创新平台,培养生态环境保护、能源资源协调开发领域领军人才,对教育部、科技部等国家级人才遴选给予政策和指标倾斜。支持区域高校开展相关领域高峰学科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为淮河流域能源资源开发与产业、生态协调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