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3 中国矿业报
◎ 本报记者 吴启华
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3月5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查《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预算报告”),这意味着“国家账本”正式公布。
翻开这个账本,仔细捋一捋,2022年,财政部门对矿业相关领域的支持还真不少——
坚持创新引领,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促进重要能源资源保供稳价,预拨可再生能源补贴,向中央发电企业注资,对保暖保供重点地区和企业予以一次性奖补,对煤炭实施税率为零的进口暂定税率。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落实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相关财税政策,出台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及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等政策方案。
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新增支持9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将秦岭、洱海、洞庭湖、荆江、漓江、三峡库区等重点生态地区纳入支持范围。通过竞争性评审,对11个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20个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16个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给予支持。出台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建立健全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政策体系。
以“对煤炭实施税率为零的进口暂定税率”为例,根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的公告,自2022年5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对所有煤炭实施税率为零的进口暂定税率。原本实施3%、5%或6%最惠国税率的进口煤炭,均将实施税率为零的进口暂定税率。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当时,此举被认为有利于应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促进煤炭进口,强化煤炭保供。
比如“出台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政策方案”。2022年8月,财政部印发的《中央财政关于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财税支持方案》提出,统筹中央对地方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等资金,支持黄河流域自然保护地内矿业权退出。
再比如“对11个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给予支持”。2022年6月,财政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司、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联合发布了2022年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竞争性选拔结果公示,赣州市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成功入选国家2022年11家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公示名单。根据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印发的《关于支持开展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的通知》,每个项目将获得3亿元中央财政资金支持。
那么,2023年,财政部门在矿业领域安排了哪些?其中,最吸引眼球的一条政策就是:中央财政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安排172亿元,推动加快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
此外,利好政策还包括:按照国家公园空间布局要求和设立标准,支持加快国家公园建设,构筑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继续支持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和森林、草原、湿地、海洋等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综合运用转移支付、税收等政策,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实施。落实财政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推动各地健全财政支持政策措施。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促进工业、交通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绿色低碳发展转型。深化应用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成果,继续以涉重金属历史遗留尾矿库治理为重点支持开展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完善关税、进口环节税收和出口退税政策,扩大先进技术、重要设备、能源资源等产品进口。推动提升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保障能力,适当扩大储备规模。
有了中央财政资金的鼎力支持,矿业高质量发展就有了信心、有了底气。如果再加上配套的地方财政资金、企业自有资金,以及靠财政资金拉动起来的社会资金,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年矿业领域各项事业定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panel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