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聚焦 | 资源型城市再生之路越走越宽

2023.03.15 中国矿业报   

  两会聚焦.jpg

      ◎  本报记者 刘晓慧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2023年经济工作的五项重点任务之一,充分体现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性。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既是解决我国经济结构现存问题的重要战略,也是破解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我国资源型城市占国土面积将近一半,其成功转型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今年全国两会上,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就资源型城市转型高质量发展分享相关经验并提出相关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攀枝花市副市长李明:

  加大力度支持资源转型城市的城市更新

  攀枝花市是中国唯一一座以花命名的城市,因国家“三线建设”而生,闻名世界的“象牙微雕钢城”攀钢就建在这里。经过上千次试验,攀钢攻克了普通高炉冶炼高钛型钒钛磁铁矿的世界级难题,推开了攀枝花资源宝库的“大门”,并成为中国主要钢铁基地之一。

  “当前,攀枝花市正承担着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全国重要清洁能源基地等建设重任。但受‘三线建设’时期‘先生产、后生活’理念的影响,攀枝花市的发展建设存在一些制约。”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攀枝花市副市长李明说,“首先是城市规划布局先天不足,初期建设主要考虑工厂,没有考虑城市发展问题,导致生产、生活功能分区不合理;其次是基础设施欠账多,城市道路资源紧张,连通性差,路网微循环不畅;最后是城区老旧住房多,公用设施严重不足,停车场、菜市场、幼儿园、公共绿地、配套管网等设施建设亟待完善。”

  李明建议,从部委层面加大对攀枝花一类资源转型城市实施城市更新的支持力度,支持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相关部委要进一步完善城市更新政策体系。强化政策导向,统筹土地、规划、住建、财税等部门出台城市更新相关配套政策体系,明确城市更新的适用范围、规划设计、实施程序、保障措施。同时,在财政、金融政策上对城市更新行动给予资金和其他金融支持。对资源型城市实施的城市更新项目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同时,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政策性银行贷款、专项债等方面给予利率、额度、年限等方面的支持。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枣庄市政协副主席王凌:

  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建设成重要产业发展核心区

  山东省枣庄市是国家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为国家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枣庄市由传统能源大市转型成为新能源强市,连续三年获得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绩效考核优秀等次,两次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枣庄市政协副主席王凌建议,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建设我国重要产业发展核心区。她表示,目前,枣庄市锂电产业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期、黄金期,只有抢先发展、率先发展,才能形成先发优势、比较优势。希望国家层面制定出台支持枣庄锂电产业发展、打造中国北方锂电之都的政策措施,为进一步加快枣庄产业转型提供更多扶持帮助。“办好一次展会,繁荣一个产业。”王凌说,希望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举办展会,以较高的展会规格扩大产业的影响力,提高对外的交流度,助推转型城市的产业升级。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六盘水市市长李巍:

  让资源优势变经济发展优势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为老工业基地,贵州省六盘水市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基本形成了以煤、电、钢、材为支柱的产业体系,但和其他老工业城市、资源型城市一样,面临着如何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问题。2019年,六盘水市被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列入“十四五”重点支持的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也是贵州唯一一个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获批建设示范区以来,六盘水按照‘立足煤、做强煤、不唯煤’的发展思路,坚持一手抓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加快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李巍表示,六盘水始终坚持把推进新型工业化摆在产业转型升级的首要位置,持续推动能源及能源化工首位产业清洁高效发展,引领煤电钢材等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了正常生产煤矿机械化、智能化“两化”改造全覆盖,山脚树煤矿、发耳煤矿入选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建设名单,在贵州率先实现煤矿井下5G通信应用,山脚树煤矿与华为携手共同构建高可用与高性能的数据中心基础底座。“全市原煤产量由2016年的6064万吨增长到2022年的7409万吨,正常生产矿井平均单井规模由2016年的53.5万吨/年增长到2022年的85.5万吨/年。”

  他介绍:“煤炭产业作为六盘水的重点支柱产业,坚持运用市场化、法治化办法,整合资源,优化煤矿布局,加速淘汰落后产能,提升单井规模,推进煤炭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大力实施煤矿智能化、机械化改造,推进安全高效示范矿井建设;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推动煤矿“三废”资源化利用。深入实施能源工业运行新机制,强化煤电清洁低碳发展,对全市现役煤电机组开展节能改造、超低排放改造、升参数改造及智能化改造,进一步降低能耗水平。坚持做优做强钢铁产业,按照‘高、精、优’产品定位,推进首钢水钢‘智能工厂’‘绿色工厂’建设,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在延伸拓宽传统产业链条的基础上,坚持依托资源、依据市场、依靠创新、依赖环境,按照循环绿色发展的原则,择优培育“七大产业板块”,推动新兴产业集聚集群快速发展。”

  除了传统产业,六盘水同步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依托资源和产业基础,积极推动新材料、新能源、物联网和现代物流等七大新兴产业板块全链条发展,在贵州省率先实现第一座制氢工厂建成投产、第一座加氢站投入运营、第一辆运氢管束车投入使用、第一辆氢能公交车投放运营“四个第一”,“煤-焦-气-化”一体化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形成了贵州省内链条较为完整的水城经济开发区铝及铝加工产业集群,六枝磷酸铁锂项目一期建成4条生产线、产能3.2万吨/年,贵州合众锰业年产5万吨电池级硫酸锰项目实现量产。”

  2021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公布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创建2020年度评估结果,六盘水市获得“优秀”等次,传统工业循环化改造绿色转型经验获通报表扬和全国推广,并入围国家“十四五”重点支持示范区;2022年再次入选国家五部委向国务院办公厅推荐的督查激励城市名单。

  李巍表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重大举措,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不仅有利于供给端加快恢复,带动需求扩张和经济运行整体好转,而且有利于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下一步,要以比较优势为依托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资源丰富是六盘水最大的优势,要坚持立足煤、做强煤、不唯煤,以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为载体,向转型升级要动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在特色产业上深挖潜力,大力发展资源精深加工产业,加快建设在全国有特色、有影响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坚持创新引领,狠抓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加快推进“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大力推动企业数字化改造,加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应用,促进科技与产业精准对接,加快建设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阳泉市市长刘文华:

  以数智赋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

  山西阳泉是一座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在数字经济浪潮之下,如何加速以“煤炭之城”而闻名的工业城市转型发展?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阳泉市市长刘文华表示,要以“数智新城”建设为引领,奋力推进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阳泉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一手抓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牢牢把握数字经济时代机遇,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优先发展战略、工业赋能育新战略,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经济夯基垒台、由小到大,为城市转型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刘文华介绍,数智赋能城市转型是阳泉的一大特色。比如,“以数增效”抓智慧矿山建设,阳泉市已建成5G+智慧矿山2座、智能化采掘工作面78处,煤炭生产本质安全水平和生产效率有效提升。“以数提质”抓产业数字化转型也有很多成功实践。数字车间、工业互联网平台等项目在水泥、建材、煤机装备制造等领域龙头企业中实现应用。

  刘文华表示,要肩负起山西省委赋予阳泉“数智新城”重大使命,积极构筑差异化发展新优势,加速塑造城市核心竞争力,走出阳泉资源型城市全方位数字化转型的新路径,重点实施好“六大工程”。刘文华强调,“六大工程”中,还要实施好产业数智转型工程,赋能实体经济新动能。加速推进省级区域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和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建设,加快5G+智慧矿山建设步伐,加速布局“数智双碳”产业,打造绿色低碳转型示范区。

  全国人大代表、濮阳市市长万正峰:

  奋力在全国资源枯竭城市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

  河南省濮阳市因油而兴、面临资源枯竭,被列为第三批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

  在转型探索中,濮阳市把目光投向新能源,抢抓国家发展氢能产业窗口期和河南省打造郑汴洛濮“氢能走廊”重要机遇,成立氢能产业联盟,设立氢能产业发展基金,建设氢能产业园,加快构建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

  濮阳在河南省率先启动“绿氢”生产,中石化首个兆瓦级电解水制氢示范项目建成投产,首批30台氢燃料电池车交付使用,成功举办中国氢能产业发展峰会,发布全球首款氢动力人形机器人。

  全国人大代表、濮阳市市长万正峰表示,濮阳将加快资源枯竭城市向新能源城市转变、中原油城向中原氢城转变、河南省重要的新型化工基地向国内一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转变、沿黄生态发展区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转变、区划边缘城市向豫东北门户枢纽城市转变、历史文化名城向黄河流域文旅文创融合发展强市转变,奋力在全国资源枯竭城市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泸州市市长余先河:

  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南翼先进制造业高地

  四川泸州是我国天然气化工的发源地,因天然气资源枯竭,2011年被列为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

  泸州市努力破除对资源型经济的路径依赖,探索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转型发展新路径和新模式。围绕“调高调新调优调绿”,泸州市产业结构调整由“低”变“高”、由“散”变“聚”、由“废”变“宝”。如今,白酒、化工、机械、能源等传统产业不断转向多元化、循环化、高端化、智能化。同时,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现代医药等新兴产业从无到有、快速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泸州市市长余先河表示,泸州将深入实施重点工业产业链链长制,推动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医药、绿色建材、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提质倍增、集群成链,建设制造强市,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南翼先进制造业高地。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