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史话 | 章鸿钊: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

2023.03.22 中国矿业报   

  编者按:

  百年风云变幻。一代又一代地质人不改地质报国之志,传承坚守,开拓创新,与民族同发展,与时代同呼吸。一代又一代地质人不畏自然环境之险,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为国家找大矿,为人民谋安康。其间,涌现出的杰出地质人的代表,值得被记住、被学习。本报特开设《地质史话》栏目,敬请关注。

  章鸿钊,中国近代地质学奠基人之一,是中国地质科学事业的开拓者。他创办农商部地质研究所(地质讲习班),为国家培育了第一批地质学家,其中许多人成为中国早期地质工作的主力。他从近代地质科学角度研究中国古籍中有关古生物、矿物、岩石和地质矿产等方面的知识,开中国地质科学史研究之先河,为中国地质界一代宗师。

  矢志不渝 地质之路

  章鸿钊在《中华地质调查私议》一文中强调地质工作的重要性,对如何开展中国地质调查进行了具体的规划。该文发表于1912年《地学杂志》,全文共分三节:“一、我国地质于世界中所占之地位;二、我国地质调查之时机;三、调查之计划,末附筹设地质研究所和简章”。此文描述了中国近代地质事业的一幅蓝图,我国早期的地质事业发展基本以此为基础。

  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实业部矿政司设地质科,章鸿钊担任第一任地质科科长。他倡议成立中国地质学会,1922年1月27日,在北京召开了筹备会议。会议主席丁文江提议由章鸿钊、翁文灏、王烈、李四光、葛利普组成一个筹备委员会,章鸿钊任主席。2月3日召开会员大会,章鸿钊被推选为首任会长,翁文灏、李四光为副会长。

  成果斐然 学术之路

  章鸿钊致力于地质学的研究,潜心著述,成果斐然,为推动和发展中国地质科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共发表文章90多篇,出版图书14部,未出版手稿30多篇。1946年10月27日,中国地质学会授予章鸿钊葛利普奖章,不仅因为“章先生是我国地质界之元老”,而且由于他“在矿物,岩石、地质构造及地质学史等方面,均有重要贡献”。

  1921年,他的名著《石雅》出版,在国内外产生影响颇大。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李约瑟博士给予高度评价:“在中国的文献中,最重要的要算章鸿钊的《石雅》,此书全面讨论了中国文献中所提到的一些最重要的矿物,还涉及命名各方面的许多争论的问题。”

  桃李不言 耕耘不辍

  1911年,章鸿钊从东京帝大毕业回国,受聘于京师大学堂,担任地质学的讲师,开始从事地质教育工作,这是中国人在高等学府自己讲授地质学课程的开端。

  章鸿钊深深感受到中国地质人才的缺乏,提出地质工作人员“非由本国及早栽培不可”。在他的四处奔走和呼吁下,1913年中国地质教育学界的雏形——地质研究所得以成立,这是中国最早的一所地质专科学校。研究所所长一职,先由欧洲留学归来的丁文江兼任,不久改由章鸿钊担任。他主张学生应该以实用为主、学理为辅,并增加学生进行野外实习的时间。1916年7月,地质研究所22名学生毕业,之后他们大都成为中国地质学界的骨干力量,其中包括叶良辅、谢家荣、李学清、王竹泉等著名地质学家。1919年,中国科学社总部召开第四次年会,共有会员604人,其中矿冶人数居各科之首。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中国地质人才从无到有到多的转变,“使得地质学成为在我国近代开展较早、取得成就较大的一个学科”。

  纵观章鸿钊的地质之路,从潜心地质学术研究,倡议成立中国地质学会,到从事地质教育工作并奔走呼吁成立地质研究所,我们为他求真务实开拓中国地质科学事业的奋斗精神所感染。在他的经历背后,他的人生观、科学观都释放出一个中国科学家的光耀,这种光耀激励着后人,激励着中国一代又一代的地质科技工作者,为中国的地质科技发展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此文根据相关资料整理)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