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1 中国矿业报
——我国矿业行业生态文明建设掠影
◎ 首席记者 王琼杰
人间最美四月天,绿水青山绽新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矿业行业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着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型化现代化矿业,为建设清洁美丽地球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着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如今的中国大地,处处青山叠翠、绿意盎然,矿山行业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花园式、绿色化矿区应接不暇、美不胜收,一块块历史矿山开采遗留下的疮疤摇身变成了美丽的矿山公园或景区,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利用效率的不断提升,让绿色发展之路更牢更稳。我国矿业行业已步入了以绿色为基调、以科技为先导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金徽矿业全景图
矿山吐翠满眼绿
4月的陇南,山花烂漫,香气扑鼻。走进大山深处的金徽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樱花怒放,月季飘香,小桥流水,瀑布飞溅。漫步矿区,听不到传统矿山开采的机械轰鸣,看不到开采后山体的伤痕累累和矿石破碎的粉尘弥漫,俨然置身于一座森林公园之中。这是金徽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绿色引领、理念先行,潜心打造“中国绿色矿山第一矿”带来的可喜变化。
绿色矿山建设既有颜值,更富内涵。据了解,该公司在建设前期就组织开发设计团队,先后到国内外多家矿山企业和设备制造企业考察学习,在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了“生态型、环保型、安全型、旅游型、数字化”的绿色矿山建设目标。建矿之初,他们就提出:不仅要改变矿业发展方式,更要改变人们对传统矿山的看法;不仅要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更要找回全社会对矿山企业的尊重和应有的尊严,推动矿山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近年来,他们通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建设成了国家级绿色矿山,并以此为基础,成功打造出了一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勾画出一幅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交相辉映的绝美画卷,走出了一条有色金属矿山企业绿色建设与旅游观光的融合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真正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矿业发展全过程,并于上市首年就发布了ESG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该公司在生产经营中持续降低对环境的扰动,实现废水零排放、废气达标排放,并通过能源使用监测、节能降耗,强化能源使用管理,充分提升能源利用率,实现资源可持续开发。该公司表示,2023年将坚持以发展绿色矿山为核心理念,进一步拓展有色金属资源储量,抢抓并购机遇,扩大资源链,并加大科研创新力度,向打造世界一流生态型、环保型、安全型、智能化绿色矿山奋楫前行。
“金徽模式”只是当前我国绿色矿山建设的一个缩影。从2005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提出,到2007年中国国际矿业大会首次提出发展绿色矿业;从2008年《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提出基本建立绿色矿山格局,到2011~2014年几年间661家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的先行先试,我国的绿色矿山建设在探索实践中不断前行。而从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发展绿色矿业、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到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和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以及2016年国务院批复《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提出的基本形成节约高效、环境友好、矿地和谐的绿色矿业发展模式,则标志着绿色矿山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尤其是2017年国家六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快绿色矿山的实施意见》之后,我国绿色矿山建设明显提速,2018年九大行业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发布,2019年开始绿色矿山遴选入库,2022年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开展绿色矿山“回头看”的通知》,我国绿色矿山已进入全面推动、提质增效新阶段。
10多年来,我国在绿色矿山建设中,通过政府主导、企业主体,规划先行、有序推进,典型带动、示范引领,综合施策、合力加固等多项措施,有效推进了绿色矿山建设,并逐步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验和模式,涌现出了以青海都兰金辉矿业为代表的高寒地区绿色矿山建设模式,以湖州新开元碎石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砂石骨料绿色矿山建设模式,以广东顺兴石场为代表的矿地融合、与生态修复融为一体的绿色矿山建设模式,以湖北三宁矿业为代表的以智能化采选统领的绿色矿山建设模式,以洛钼集团为代表的露天矿开采无人驾驶、智慧开采的绿色矿山建设模式,以宏大爆破工程为代表的打造的露天矿山全工序智能化绿色矿山建设模式。
通过这些年的探索实践,我国绿色矿山建设已发生了质的裂变,实现了从“要我建”到“我要建”、从“试点探索”到“全面推进”、从“行政推动”到“标准引领”、从“企业自律”到“社会监督”、从“倡议引导为主”到“激励约束并举”的根本性转变。绿色矿山、绿色矿业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花园式矿区
资源节约富内涵
对绿色矿山建设而言,不仅需要颜值,把矿区打造成为美丽公园;更需要内涵,把矿山建设成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典型。
“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就是对资源的最大保护,对生态环境的最好呵护。”今年3月,在北京召开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调查评估扩大试点工作暨业务培训会上,自然资源部矿保司负责人表示。
众所周知,提高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和综合利用效率,可以从源头上减少原矿量,保护生态环境。这也是绿色矿山的原因之一和矿山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多年来,自然资源部始终把资源节约放在首位,通过制定矿产资源“三率”指标、发布矿产资源先进适用技术等来提高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许多矿山企业在建设绿色矿山过程中,依靠科技创新,推广先进装备与工艺,实现了内涵式发展。
金徽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依托自主技术,把“不仅要改变矿业发展方式,更要改变人们对传统矿山的看法;不仅要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更要找回全社会对矿山企业的尊重和应有的尊严,推动矿山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转化成为一项项国内领先、行业领先的指标。他们采用的上向分层进路式充填采矿法,达国内先进水平,可以实现选择性开采,损失率降低到8%以下,贫化率降低到10%以下;使用硫化铅锌矿电位调控浮选工艺,有效提高了金属回收率和产品质量,铅、锌、银综合回收率分别达92.2%、95.65%、90.26%,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尾矿综合利用率可达60%,达到行业内先进水平,开辟了一条矿山生产建设与生态环保相融合的绿色矿业发展之路。
“我国矿产资源禀赋条件差的基本矿情,决定了必须走节约与综合利用的创新之路。只有不断提升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和效率,最大程度地善用资源、用好资源、物尽其用,才能满足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保证国民经济安全。”业内人士分析说。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在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方面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许多矿山企业在绿色矿山建设中,以节约资源为目标,大力推广绿色环保智能装备,矿产资源利用水平和效率显著提升,许多指标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实现了颜值与内涵的有机统一,不仅提升了绿色矿山建设质量,还筑牢了高质量发展之基。
青海都兰金辉矿业在绿色矿山建设过程中,依靠科技创新,金矿资源的“三率”指标大幅提升,经济效益明显提升。时任董事长张启元感触颇深地说:“金辉矿业在绿色矿山创建中,通过创新驱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为矿山创造出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每年80%以上的效益源自绿色矿山建设。”
花园式矿区
生态修复美家园
江上冰消岸草青,三三五五踏青行。春天正是踏青的好时节,河南省永城市郊区的芒砀山地质公园、市区内的日月湖公园里游人如织、欢声笑语。
作为豫东地区惟一出露古老基岩地区,芒砀山因计划经济时期开山采石造成了大量的废弃矿坑、危崖、陡坡,矿山开采遗留下的残山剩水犹如一道道疮疤刺痛着当地百姓的心。永城市充分发挥政府主体作用,累计投入资金近1亿元,建成芒砀山省级地质公园,把残山剩水变成了绿水青山,又通过地质旅游把绿水青山转换成了金山银山。据了解,该景区通过打造,先后荣获“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国家5A级景区”等荣誉,成功举办了中国地质公园第30届年会,开展了全市中小学生地质科学研究游园活动,累计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
而日月湖公园则是永城市采煤塌陷区治理的又一个成功范例。永城市煤炭资源开发在助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对地质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永城市受采煤造成地面塌陷影响的有267个自然村,有些村庄因受采煤塌陷影响,荒草丛生,污水遍地,被喻为“泡在汤里的村庄”。2009年底,永城市启动东西城区采煤沉陷区治理示范工程(又称日月湖工程),面积达24平方公里。当地政府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创新模式,实施了以政府资金拉动社会资金的筹措渠道:通过原国土资源部财政资金3.86亿元、省地质环境治理资金9133万元、市财政资金8.63亿元,拉动永煤集团资金3.6亿元和社会资金7.6亿元,开展地质环境治理,并借此打造高端生态休闲旅游区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现在,日月湖已成为市民游玩打卡的好地方。
而从日月湖出发向东不足百公里,则是全国有名的潘安湖。潘安湖也是一个煤矿塌陷区。江苏省、徐州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通过矿地融合,投入巨资治理,成功打造出了一个景区,实现了环境重塑、生态优美、百姓增收的目的。
还有位于太行山由东北向西南的转折分割点上的河南新乡凤凰山,过去采石业最繁华时,有100多家采石场、2万多人在这里工作,炮声隆隆、机器轰鸣、粉尘漫天。2000年,采石企业全部关停,此时的凤凰山已是遍地坑塘宕口,采石形成的3000米长的垂直陡壁,像是一个巨大的刀疤。他们依托财政资金,进行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并逐步启动荒山造林、生态园区建设等工程,于2010年获得国家矿山公园建设资格。通过治理,不仅消灭了地质灾害隐患,修复了破坏的地形地貌,还让昔日的废弃矿山变成了今天的城市后花园。春天的凤凰山卉木萋萋,鸟语花香。环境监测站数据显示,凤凰山园区的平均PM2.5数值只有市区的1/3。市民们下班后便来这里爬山散步,而野鸡、野兔、鹳鸟们则把这里当成了乐园。
而社会资本的注入,则为矿山生态修复注入了强大动力。
众所周知,由于历史因素,我国在生态保护修复方面历史欠账多、修复任务重、资金压力大,而政府财力投入始终有限,由此也一直在探索出路。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尤其是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意见》后,在自然资源部的积极推动下,近年来不少地区也出现了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的多种模式。
山东泗水惠丰农业开发公司在泗水县圣水峪镇后等齐村开展的生态修复项目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据了解,以前圣水峪镇后等齐村存在乱采滥挖现象,也存在大片的废弃矿区,矿区内坑坑洼洼,遗留了数千万吨的废石、尾矿。耕地、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农民收益受损。为了响应中央提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泗水县政府积极开展治理行动。惠丰农业开发公司进驻后,积极开展治理行动,不仅变废为宝,还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开创了修复废弃矿山的绿色之路。
昔日的荒山丘陵,如今已变成阡陌良田,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画卷正徐徐展开。在废弃矿坑整治现场,中国矿业报社记者看到,原来随处遗弃和堆放的废石、尾矿等工业固废,经过除铁、深加工后,摇身一变成了高质量的砂石骨料;原先乱石成堆、满目疮痍的山坡经过平整治理,变成了良田和果园;以前污水横流、杂草丛生的尾矿库,如今也变得清澈透底,引来了大雁等候鸟栖息。
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生态环境的修复治理,不仅有效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还彻底改变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实现了精准扶贫、生态扶贫。据了解,以前圣水峪镇后等齐村是国家级贫困村,现在村里的多数人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如今,该村早已摘掉了贫困帽。
位于昆明机场附近的大板桥石灰岩矿山生态修复项目,也是成功典范。由于矿山开采历史久远,采用的又是开膛破肚式的露天开采方式,大板桥石灰岩矿已是千疮百孔、满目疮痍。裸露的矿坑,犹如一块巨大的疮疤,与美丽的春城和新建的长水国际机场格格不入。更让人担忧的是,矿山由于长期持续开采,还诱发了许多地质灾害隐患,严重威胁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008年,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云南钢力建筑有限公司参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后,累计出资上亿元,恢复治理面积约159公顷,栽植绿化树木200万株,矿区形成了完善的道路、截排水、供水、消防、绿化及管护系统,矿区景观优美、物种丰富,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的生态绿地景观,达到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目的。
望着满山吐翠、郁郁葱葱的将军山,该公司董事长吕世文充满信心地说:“当地政府对我们的治理模式给予了高度肯定。按照政府要求,在两年内我们要完成整个矿区的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由于我们全部是密植,所以等树苗长大后,我们要间移出2/3进行出售,而剩余的1/3就无偿交给地方政府了。”
把废弃矿坑变成绿水青山,并通过栽植和外售名贵树种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该项目的成功实施,无疑为废弃矿山如何重新变成绿水青山进而转变为金山银山提供了范例,被自然资源部评为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十大典型案例。
国家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犹如矿山生态修复之双翼,有效促进了我国矿山生态修复工作。5年来,国家共实施44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已完成修复面积达3.5万平方公里;整治修复海岸线1100公里、滨海湿地42万亩。
为更好地推进和规范生态修复工作,今年4月6日,自然资源部印发通知,加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项目的规范实施和监督。据了解,此次聚焦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项目主要包括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等工程项目。自然资源部特别要求,各地要充分利用遥感、测绘、地质调查等技术手段,对生态修复项目实施进度、效果等进行监督管理;坚持先规划、后实施,严格防范以生态修复名义违法采矿、破坏耕地。
{{panel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