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日特刊 | 让生态文明与矿业文明相得益彰

2023.04.21 中国矿业报   

  ——写在第54个世界地球日到来之际

  ◎  本报编辑部

  今年4月22日,是第54个世界地球日,主题为“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半个多世纪以来,人类通过这项世界性环境保护活动,不断加深着对地球、对大自然的认知,持续探寻着与地球和谐相处、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方法和路径。郁郁葱葱的绿色矿山,生机盎然的矿区生态,先进适用的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技术……这是矿业行业珍爱地球、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觉行动,更是矿业行业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建立现代矿业文明的生动注脚。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家园,而大自然中包括土地、矿产等在内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的重要基础,是人类生产生活所需的物质和能量的来源,是生产布局的重要条件和场所。应当说,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便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关系史。人类在不断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创造人类文明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破坏了自然环境,导致地球上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水土流失加剧、自然资源浪费、生物多样性减少等,资源环境问题一度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珍爱地球,保护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明孕育了丰富的生态文化基因,尊重自然、热爱自然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优良传统。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将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成为我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遵循和方向指南。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我国采取一些系列务实有效的行动: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施全国重要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设立三江源等第一批国家公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等生态文明理念日渐深入人心,并扎根于矿业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

  在地质调查勘查领域,发布《绿色勘查行动宣言》,倡议地勘行业大力推进绿色勘查,探寻金山银山,留住绿水青山;布局绿色勘查项目示范实施工作,协调推进矿产资源勘查与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矿产勘查,提高能源资源保障能力,创新地质勘查工作管理制度和技术方法,加快建立新时代绿色勘查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体系;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大力推进低碳清洁能源勘查,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支撑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建成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开展重大资源环境问题专项研究……

  在矿产开发利用领域,积极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发布九大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为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提供技术和管理支撑;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将绿色矿山建设作为矿产资源管理领域重点工作,出台地方法规规章或规范性文件,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布绿色矿山地方标准,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印发由省级人民政府或多个厅局委办联合起草的绿色矿山管理办法、建设或行动方案。同时,出台《关于推进矿产资源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的意见》 ,将节约与高效利用的要求贯穿于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全过程;印发《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调查评估制度工作方案》,初步建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调查评估制度;陆续开展124种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最低指标要求的研究工作,构建起我国矿产资源完整的“三率”指标体系;建立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目录发布制度,加快先进技术转化,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

  在矿山生态修复领域,中央财政安排生态保护修复相关转移支付资金,真金白银地支持生态保护修复,京津冀周边、汾渭平原、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等重点地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环境修复治理被纳入其中;2019年底,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意见》,通过赋予一定期限的自然资源资产使用权等政策,激励社会主体投入矿山生态修复;2021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意见》,将矿山生态保护修复纳入重点领域,在规划管控、产权激励、资源利用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

  对于人类的自省自觉,大自然也毫不吝惜地予以回报。2021年10月发布的《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显示,我国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连续30年保持“双增长”,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我国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1%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

  与此同时,我国矿业行业也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 不断蓄积着生态文明的绿色力量,彰显出蓬勃生机——能源结构持续优化升级,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持续降低,2017年至2021年全国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由60.4%下降至56%,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从13.8%提高至15.8%;截至目前,我国已建设1254家国家级绿色矿山,绿色成为矿山建设的基本底色;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取得积极成效,“三率”指标初步实现在产矿山所涉及矿种全覆盖的目标;矿山生态修复的成功案例不断涌现,昔日废弃矿山在生态修复技术和理念的加持下,摇身变身为湿地公园、生态产业园、旅游特色景点等,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多赢,成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美丽履迹……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就必须继续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与矿业文明相得益彰,使其碰撞出更多的智慧火花和实践成果。

  推进生态文明与矿业文明相得益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矿业行业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将“两山”理念贯穿到地质矿产勘查、矿产开发利用、矿山生态修复等全产业链,落实到具体行动中,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推进生态文明与矿业文明相得益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驰而不息地推动绿色发展,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现代矿业文明建设起步于绿色矿山,也必将成就于绿色矿山,应以绿色矿山建设为抓手,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持续推进矿业行业全产业链绿色发展。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抓好钢铁、化工、有色、建材等行业低碳发展,提升投入产出效率和降低能源资源消耗率,推行清洁生产和绿色消费。推动能源消费结构调整转变,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增加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着力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快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优化,倡导和推广绿色低碳运输。推进绿色技术、工艺、装备的创新与应用,加快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动绿色产业化发展。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加快建立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制度框架,形成支撑绿色发展的技术体系、现代产业集群和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进生态文明与矿业文明相得益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统筹发展与安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我国多数矿产资源禀赋不佳,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不足,加之“富煤贫油少气”的特点, 决定了我国必须从自身的能源资源实际出发,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碳达峰行动。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确保能源安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推进生态文明与矿业文明相得益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重视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自然资源是人类发展的物质基础,敬畏自然、保护环境、珍惜资源,当人人有责,更需人人尽责。矿业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要高度重视现代矿业文明的研究、开发与应用,赋予现代矿业更加深刻的生态内涵、更加持续的美好未来。众人拾柴火焰高。每个人、每个企业、每个行业都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做绿色低碳的倡导者、珍惜资源的参与者、矿业文明的推广者、守护地球家园的践行者。

  地球只有一个,矿产资源不可再生。当前,我们既要保障资源安全,守护生命共同体,也要挖掘资源潜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更要加强生态保护,坚守绿色发展的底色。惟有遵循自然规律,维护地球生态,我们的地球家园才能更加欣欣向荣,生态文明与矿业文明才能在相得益彰中绽放更加璀璨的光彩。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