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资源变富民资本

2023.05.06 中国矿业报   

  ——广东省恩平市生态产品交易中心成立一周年纪实

  ◎  冯建奎

  随着广东省恩平市横陂镇及蓝田村的万亩湿地红树林、600多年参天古榕、千亩咸淡水产养殖场等生态资源——放上恩平生态产品交易中心的“货架”,这个被誉为江门市十大“网红”乡村的小山村又“火”了一把,恩平生态产品交易中心通过将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化零为整,实物变成了资产,让绿水青山的“颜值”有了“价值”。

  镇海湾红树林湿地公园 徐卫良 摄

  建立广东省首个生态产品交易中心

  2022年1月29日,江门市恩平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在那吉镇挂牌营业,这也是广东省成立的第一个生态产品交易中心。

  恩平是广东省江门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全市拥有林地面积103.9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9.60%;拥有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水库——锦江水库,蓄水总量1.81亿立方米;自然资源多样,拥有粤港澳大湾区唯一的原始次生林——七星坑原始森林,总面积达10万亩;拥有粤港澳大湾区连片面积最大的红树林——约5000亩的镇海湾红树林;矿产资源丰富,有金、钨、铜、铁、石灰石、陶瓷泥等,这里还先后被评为全国首个“中国温泉之乡”、全国首个“地热国家地质公园”。

  “恩平市成立生态产品交易中心的初衷是加快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新路径新模式。”恩平市资产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托独特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底蕴悠久的历史生态文化,恩平市借鉴国内相关做法,成立了全省首个生态产品交易中心。

  据了解,恩平生态产品交易中心依托恩平市公有农垦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开发运营,重点开展生态资产保护收储、整合提升、项目策划、评估定价、交易流转、招商引资、产业对接、开发运营等服务,打造“资源收储-资产整合-价值变现-项目运作-产业发展-强村富民”的运营模式,推动实现强村富民。

  据恩平市公有农垦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该中心成立后,以良西镇为试点,与该镇9个村(居)的经济联合社合资组建恩平市良西镇福稻农垦有限公司,整合该镇近500亩的撂荒地和新垦造的4000多亩水田进行现代化、规模化种植,并通过招商引入第三方投资,形成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闭环管理,切实盘活撂荒地资源。

  存入“绿水青山” 取出“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的‘颜值’也能变成金山银山的‘价值’”。恩平生态产品交易中心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开展以生态资产产权、收益权和碳汇权益等为抵押物的“生态贷”,为本地群众“贷”来产业发展的资金,助推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产品。同时,该中心鼓励融资担保机构为符合条件的生态产品经营开发主体提供融资担保、融资增信等服务,积极引导保险机构创新保险产品,为生态资源资产提供保险服务。

  作为恩平生态产品交易中心驻地的那吉镇先行先试,将12万亩林地未来5年的补偿收益作为质押担保,获得顺德农商银行恩平支行授信6亿元,为该镇那西岭背村的两个种植户发放生态产品收益权抵押贷款共计10万元。这成为江门市发放的首笔“生态贷”。

  “2022年上半年,我利用‘生态贷’资金种植了15亩辣椒,收入达4.7万元。”那吉镇那西岭背村村民温木根说,近年来,辣椒市场行情较好,他一直有扩大辣椒生产的想法,但苦于没有资金。如今,他通过“生态贷”解决了资金需求。2022年下半年,温木根还清了5万元贷款后,继续利用剩余资金发展生产。在管理好辣椒田的同时,他还复耕了岭背村5亩撂荒地种植玉米,并种养相结合养殖鸡、鹅等家禽,收入2.3万元。

  截至2022年8月,恩平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已与恩平市11个镇(街)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功获得8家银行总授信235亿元,并将横陂镇蓝田村、那吉镇石头村等村落作为生态资源存入交易中心统筹管理。

  此外,恩平生态产品交易中心联合金融机构,以每个行政村为单位,对辖内所有农户进行信用状况和经济状况评定,以“产业+整村授信”的信用支持模式,实现有合理信贷需求的涉农主体授信“能授尽授”。

  “整村授信”模式让农民“钱袋子”鼓了起来。2022年上半年,恩平市的银行机构对评定的3个信用村“整村授信”3000万元授信余额,实际使用信用贷款1007万元,用于种植水稻、蔬菜、瓜果,养殖鹅、猪等家禽,实现种植和养殖全面发展。截至2022年5月末,恩平市涉农贷款余额96.43亿元,同比增长17.74%,其中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余额61.33亿元,同比增长12.12%。

  将碎片化资源转化为生态产品

  恩平生态产品交易中心结合撂荒地复耕、拆旧复垦、垦造水田等工作,积极开展资源整合,通过“公司+合作社”经营模式,组建恩平市福稻生态农业旅游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把闲置的撂荒地资源打造成水稻种植产业基地,形成一个能盈利、可持续的农业全产业链项目。

  恩平市城市投资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负责人向笔者介绍,当地首先以良西镇为试点,创新打造“一年两造+冬季休耕期种植马铃薯”耕作模式,以垦造水田项目亩产水稻实现收益300元/造、撂荒地整治项目亩产水稻250元/造、冬季种植马铃薯实现收益1000元/造进行估算,垦造水田项目每亩预计实现收益1600元/年,撂荒地整治项目每亩预计实现收益1500元/年,预计每年实现总收益达790万元。

  此外,恩平市福稻生态农业旅游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还通过聘请农户进行种植,按各村集体占股比例实行收益分配,拉动村(居)集体经济组织收入。一方面,该公司全面接管垦造水田项目的育种育苗、种植实施和后期管护工作;另一方面,着手推进辖区内撂荒地的整合工作和1年三造的耕作,通过农业社会化托管服务,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提高农机服务水平。

  在串珠成链做好“旅游文章”方面,恩平生态产品交易中心投入700多万元实施红树林恢复造林项目及抚育项目,完成17.67公顷红树林恢复造林,种植秋茄、桐花等多个本地树种。在此基础上,该中心联合文广旅体等部门,把滨海旅游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打造“红树林+古树公园+古村落+美味青蟹+阳光沙滩”的特色旅游线路,加快发展镇海湾红树林生态旅游项目,建设生态观光、休闲旅游目的地。

  广东省明确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时间表”

  恩平市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探索并不是个例。2021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作出顶层设计,首次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到制度安排和实践操作层面。

  从全国层面看,各地也出现了不少可借鉴案例。例如,在福建省南平市,自2018年起,该市以顺昌县为试点,创新探索“森林生态银行”,由国有林场实行专业化运营增值。在浙江省丽水市、湖州市,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贷款产品正不断翻新,为市场主体解决了融资难题。

  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排头兵,广东省也不甘落后。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省已出台的《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十四五”规划》《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等,都提出了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具体目标任务。

  除恩平外,广东省其他市、县也积极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探索实践。例如,深圳市系统摸清全市生态底数,建立全国首个GEP核算“1+3”制度体系;盐田区形成城市GEP进监测、进规划、进考核、进决策的“盐田模式”,并在全市推广。

  在广州市从化区,2021年,当地发布了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实施方案;在粤北林业大市韶关,当地通过林业碳普惠试点助力乡村脱贫振兴;在粤东汕尾市陆河县,2021年,当地发布县域GEP核算成果,积极发展优质农产品和乡村旅游产品。

  为进一步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与机制,2022年11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初步形成科学可操作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及核算结果应用机制,逐步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政策制度,初步形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考核机制,生态产品“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到2035年,全面建立系统完善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总体形成,美丽广东基本建成。

  2022年8月,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印发《广东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第一批),公布了六大典型案例,要求各地结合本地实际进行学习借鉴。其中,恩平生态产品交易中心促进“资源-资产-资本”转化案例成功入选,进一步推进了广东省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2022年底,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又公布了广东省第一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名单。深圳市、梅州市、云浮市成为首批3个试点地市;江门市恩平市,广州市海珠区、花都区、从化区,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新丰县,汕尾市陆河县、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等成为首批8个试点县(市、区)。

  下一步,上述试点市、县将在着力破解生态产品度量难、交易难、变现难、抵押难等问题上先行先试,把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与乡村振兴等结合起来,深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探索,为广东省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自然资源支撑。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