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 | 许“黔蜀门屏”一片蓝天

2023.05.11 中国矿业报   

  ——贵州省道真县武陵山区生态保护修复纪实

  ◎  特约记者 王国甫 通讯员 陈德芳 陈忠发

  贵州省道真县位于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素有“黔蜀门屏”之称。前些年,由于自然因素、人类活动等,这里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2022年以来,道真县以实施武陵山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保护修复为契机,大力开展矿山生态修复、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林业生态功能提升、土地综合整治等工作,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道真有如此大的变化,是党建引领生态保护修复,因地施策,分类保护修复治理,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结出的硕果。”道真县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冉小勇表示。

  改善环境筑巢引凤

  暖春时节,走进道真县三桥镇塘村村的生态护岸与河道疏浚项目施工现场,看到挖掘机和渣土车加紧作业,挖渣、装车、下土、覆土,机声隆隆。过去,流经此地的芙蓉江支流梅江河因水土流失导致河道行洪困难,一逢雨季,周边大面积农田被淹。

  三桥镇党委书记韦泽文告诉记者,梅江河沿岸的塘村坝、雷家坝、力元坝、马桑坝等几块坝子是道真县难得的千亩大坝,是三桥镇主要的经济支撑,生态环境被破坏后,直接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在长期承担道真县地质技术保障,尤其是在开展武陵山区生态保护修复规划设计时,发现这个地方山水林田湖草沙各种形态齐全,一体化保护修复难度极大。我们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成都理工大学以及科研院所合作,进行科研攻关,引进新技术、新方法,编制了切实可行的保护修复规划设计方案。”贵州省地矿局106地质大队生态修复中心副经理陈忠发说道。

  2022年,道真县针对芙蓉江支流梅江河启动实施水土保持修复,除对河道开展综合治理外,还实施包括生态岸坡垒砌、泄洪沟、田土生态质量改善、人居缓冲带绿化等建设内容,进一步改善流域水生态环境,强化沿线区域的水土保持。

  清澈的梅江河水静静流淌,曾经堵塞狭窄的河道经过疏浚终于通畅了。疏浚挖出的泥土,通过耕作层培植,新增耕地近百亩。整治后秃山戴绿帽,梅江河两岸宛如世外桃源。环境的改善,吸引了重庆客商来道真合作发展旅游产业,首期投资3000万元打造梅江河旅游康养项目。项目建成后带动上千人从事民宿、餐饮等相关服务,惠及近2000户村民参与到配套设施建设。 

  创新资金筹集模式

  走进河口镇大田村融入社会资金实施的土地整治项目施工现场,层层叠叠的梯田错落有致。经过石漠化土地整治后,曾经的乱石坡通过碎石固定和补充覆土等方式,已经重新达到复垦条件,新增耕地面积近千亩。

  道真县吸纳社会资金参与生态修复实施已不是个例,在土地综合整治上道真县是尝到过甜头的。前几年,投资实施的洛龙镇鹰咀村2000亩土地整治项目,使这个村成为贵州省烤烟第一村,每亩年收成可达4500元,让烟农家家户户盖起了小洋楼,买上了小轿车,把乱石坡变为了富民园。

  指着大田村整治好的梯田,道真县自然资源局地质环境技术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陈德芳笑着说,这里原来是一大片乱石坡,在生态修复中,通过社会融资,参与全县实施的土地整治项目,对于该县守牢耕地红线,有效保护耕地面积,提高县域新增耕地指标,推动有效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具有重要意义。不久后,该土地整治区域将移交当地村集体,根据需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种植业,把乱石坡变为丰收地。

  激活社会资本“一池春水”,让道真县在生态修复工程实施中底气十足。超过1亿元的社会资本融入,让各项目建设加快了步伐。

  源头把控绿色发展

  在玉溪镇城关村换金组,道真县铁兴建材公司技改后建设的年产160万吨砂石绿色矿山,没有了往昔的尘土飞扬、噪音扰民,进出车辆经过两次清洗,道路干净整洁,边开采边修复的山体绿意盎然。

  采石场老板周新是从业20多年的道真县本地人。据他介绍,该矿山投资500多万元,兴建于2015年。2020年3月,在道真县自然资源局的指导下,开始技改扩能升级改造,从源头把控,建设绿色矿山,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一体化。

  按照绿色矿山建设的要求,矿山实行阶梯式开采。把盖层浮土剥离建渣土场,培育树苗、草皮,开采后再将剥离的浮土运回,一层层覆土,一层层移栽树木、草皮,进行生态修复。

  放眼望去,生态修复后似梯田般的山体,一片片青枝绿叶,郁郁葱葱。除正在开采的掌子面外,几乎看不到被开挖的痕迹。

  场区员工说,以前看到开采造成的生态破坏,他们也于心不忍,但为求生计,也没办法。现在,他们的工作环境满眼翠绿,他们的心情也好了很多。

  “原来砂石矿山开采,大多是大刀阔斧地对山体进行‘开膛破肚’式开挖,造成环境破坏后再去治理,这就导致了很多生态灾害隐患。现在,我们把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理念贯穿于矿产资源规划,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引导传统矿业转型升级,从源头上把控,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道真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雷宇介绍说。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道真县启动武陵山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以来,坚持以“水土保持”为核心、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原则,有序有效推进。

  记者在道真县三桥镇杠村村学堂咀组采访时,听到了关于杠村贡米的传说。相传清乾隆年间,因当地进士江安在朝廷做官,将杠村米贡奉皇室,深受乾隆皇帝青睐,赐杠村米为“金豆”,故杠村米亦有“贡米”之称。

  杠村贡米产区在大沙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内土质肥沃,水源充足,阳光充沛。土壤富含硒、锌等微量元素,且无公害有机种植,所产贡米是优质绿色健康的大米。当地村民凭着贡米这个拳头产品过上了好日子。

  在生态修复中,为实现地方特色农产品原产地地域保护,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生态修复理念,实施了夯实田坎、新建干砌石挡土坎、灌溉与排水工程新建与改建、田间道路修整与新建、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等农田生态功能提升治理工程。

  道真县以此为依托,建起了500亩三桥镇杠村村学堂咀组带土移栽,浅水浅插,生态旱育秧水稻高产高效栽培示范基地。

  截至2023年4月底,道真县实施的国家级武陵山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已完成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43公里,矿山生态修复62座,完成土地综合整治项目12个,累计完成全部工程的70%以上。

  “道真县将继续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和新模式,将生态保护修复、产业生态转型和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加速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许‘黔蜀门屏’一片蓝天。”道真县委书记路斌对生态修复工作信心满满。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