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先锋 | “钻”的是深度 “探”的是高度

2023.05.23 中国矿业报   

  ——青海省第二地质勘查院擦亮“高原钻探”品牌侧记

微信图片_20230322152417.jpg

  ◎  本报记者 王丽华 通讯员 赫金才

  2023年5月5日,青海省第二地质勘查院(以下简称“二勘院”)成功中标甘肃省某地区钻探施工项目,中标总价1400余万元,这是该院在承揽新疆、内蒙古、西藏等地项目基础上业务版图的进一步拓展。

  近年来,二勘院在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的领导下,以钻探立院,初心不改,把执着做到极致,将探索进行到底,生动谱写了“高原钻探”地勘主力军的华丽篇章。

  项目施工现场

  艰苦创业,踏上逐梦之路

  说起二勘院,钻探是他们的金字招牌,毋庸置疑。从2003年建院至今,该院先后完成岩心钻探工作量百万余米,创造了青海省多项钻探施工纪录,为探明矿产资源作出了突出贡献,铸就了一座探寻高原宝藏的钻探丰碑。

  没有金刚钻,难揽瓷器活。“十一五”以前,二勘院钻探工程设备、工艺技术等,大部分仍在沿用上世纪的产物。那时钻探工程设备、辅助设施陈旧落后、规模有限,“ XY”立轴钻机占多数,年度开动钻机不足10台,因此拥有先进的钻探设备、钻进技术成为二院人的梦想。二勘院踏上逐梦之路,首次购置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LF-90全液压动力头钻机。从此,以钻探工程为主业的二勘院步入了装备更新换代的快车道,现已拥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全液压动力头钻机、旋挖钻机、便携式钻机、水文钻机、坑道钻机等各类型钻机33台套,生产保障车辆21辆,测斜仪、数控扣压机等各类辅助专用设备65台套,总价值逾亿元,是国内地质找矿装备最先进、规模最大的生产单位之一,具备了年度15万米以上的施工能力。

  勇于探索,当好钻探先锋

  二勘院人栉风沐雨、薪火相传,怀揣着报效祖国的崇高理想,高唱着《勘探队员之歌》,奔向青藏高原的戈壁荒滩,在高寒缺氧的情况下,发扬“三光荣”精神,不畏艰难险阻,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先后完成了一批施工条件差、技术含量高、找矿成果大的重点地勘项目。大场、野马泉、夏日哈木、五龙沟、多才玛、滩间山、锡铁山,一个个大矿区的背后,都有二勘院钻塔的职守,马达的轰鸣,钻工的汗水。

  登高望远,尽是蝶变的新景。随着设备的更新换代,同时二勘院通过研究与引进泥浆材料、前沿钻进技术,工艺技术逐渐与国际标准接轨。2007年,LF-90机长张世太首先创下了3100米的台效纪录,很快这一纪录被大场矿区LF-90机长段海波打破,创造了当时青海省乃至全国3310米的最高纪录。同年,他们首次在野马泉矿区开展空气反循环钻进技术研究,引进新型泥浆材料,将掌握的应用技术方法推广到机台上。2009年,该矿区闵允辉机台完成1006.4米深孔,首次实现了青海省绳索取心小口径钻孔纪录。此后,一大批千米深孔相继实施,再创1130.75米的孔深纪录。一眼眼钻井,一项项成果,是精益求精、勇于探索的结果。

  科技引领项目实施。该院2010年开展了冲击回转钻进技术研究,掌握了翔实的工艺技术知识;2011年,成立了青海省岩心钻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为青海唯一一家岩心钻探工程技术研究推广单位。围绕岩心钻探遇到的各种复杂技术难题,相继申报科研项目8个,授权发明专利3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3件,成果登记5项,其中3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018年,在诺木洪郭勒钻探施工现场,该院钻探第一项目组机长张伟带领青年职工完成了1个1070.5米60°的斜孔,青海省首个1000米以上的60°斜深孔诞生。

  青海高原的各个矿区争相上演着二勘院钻机“你追我赶”的奋进场面,在这一快速发展阶段,该院所施工的钻孔倾角范围发展到45°~90°之间。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结合高原地区绿色勘查钻探施工关键技术问题,约定地质钻探的行为规范,基于研究与实际推广,该院2020年获批发布的《高原绿色勘查地质钻探规范》,成为全国首个高原地区绿色勘查行业标准,为高原地区绿色勘查地质钻探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同时,该院通过重大技术攻关、课题研究,做实做强了钻研中心,培养了高端专业人才。

  功夫不负有心人。20年来,二勘院持续科技创新,开展技术攻关,加速推进钻探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以扎实的技术奠定了地勘主力军的地位。

  多元布局,迎来全面发展

  二勘院并没有止步于地质钻探,而是积极响应新时代的号召,不断攻坚克难、锐意进取,近年来又在发展壮大地质岩心钻探主业的基础上进行有益尝试,通过延长钻探产业链、投入地质勘查、拓展服务领域等多条腿走路的发展方式,探索形成多元化产业格局。

  拉开向大口径钻探进军的序幕。2022年,二勘院实施柴达木盆地第四系现代盐湖可利用资源核查项目,紧抓机遇,助力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建设,组织骨干力量全身心投入盐湖核查大会战。谌吉勇项目部闻令而动,加入盐湖勘探大军之中,已经使惯了“全液压动力头”地质岩心钻机的他们,遇到大口径水文水井钻井,也算是个“门外汉”。但他们咬着牙不断学习摸索,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硬是在短时间内啃下了“硬骨头”。工期不断压缩,任务量不断增加,盐湖钻探项目上的二勘院人,始终识大体、顾大局,两个月时间超额完成钻探工作量3644.75米,彰显了钻探担当。“很荣幸参与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建设,全局一盘棋的地质力量让我很是震撼,没有辜负领导的期望,我们做到了。”谌吉勇这位资深钻探项目负责人,在结束大会战后感慨地说道。

  “地质罗盘”指引前进的方向。二勘院地质勘查起步晚,力量薄弱,但院领导秉承“专业的人要干专业的事”的理念,在地质勘查专业出身的副院长张勤山、马志康的带领下,集中全院地质技术力量,以自筹资金为先、全力参与省级地质勘查资金项目等形式,激发地质人员的积极性,传递做好地质勘查的决心和信心,助推地质项目“加速度”实施。

  “走出去”发展走在全局前列。二勘院努力探索“走出去”发展路径,积极主动与省外地勘单位联系,在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和组团发展方面进行实践探索,不断转化市场思路和频道。该院通过合作补齐资质、资金、人才等短板,借梯登高、借智借力,以创新思维打开拓展发展空间的新局面,先后承担了省内外10多个领域的工程项目,从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工程勘察、地下水监测及生态修复治理等,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高质量的地质服务,完成产值近千万元,获得局领导的高度认可,树立了二勘院敢打硬仗、善打胜仗的良好形象。

  谋定而动,笃行致远

  “地勘事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顶层设计的科学规划引导。我们要立足二勘院发展现状和当前地勘重点工作多做深入思考,把地勘发展融入生态文明高地、‘产业四地’经济体系中来,围绕主业谋篇地勘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之路”。张勤山多次强调做好顶层设计是破局地勘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

  二勘院深化院情认识、明确定位、找准短板、完善思路,明确了“一条主线、四个板块、三个重点”的发展思路:坚持以传统钻探为主线,延长技术服务链条,提升核心竞争力;聚焦地质工程施工、地质环境、盐湖勘查、工程勘察四个板块,不断提升能力建设,积极拓展服务领域,推动各板块持续协调发展,蓄积发展新动能;人才、技术、设备是各项业务的基础支撑,重点实施钻探装备提升行动、骨干人才培养工程和地质科技创新工作,凝心聚力把二勘院建设成为专业特色突出、板块协同并进、发展后劲强劲、管理更加规范的优秀地勘单位。

  近年来,二勘院装备能力、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专业结构、人才队伍有了长足进步,服务领域持续拓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管理体制机制日趋规范,形成了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及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他们凭借出色的钻探技术正在新疆、西藏、内蒙古等地续写“高原钻探”品牌的新辉煌。

  品牌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象征。二勘院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依托青藏高原丰富的钻探施工经验,全力打造特色鲜明的“高原钻探”品牌,着力构建立足高原、辐射西部、面向全国的地质服务新格局。

  奋勇争先,展现更大作为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通过不断争取和探索,在局领导的关怀和全院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2023年该院预计落实局内外地质岩心钻探、地质勘查、矿山恢复治理、桩基工程、地下水监测井施工及科研等各类地勘项目共48项,落实经费近亿元,工作范围从省内扩展到新疆、内蒙古、西藏、甘肃和山东。尤为可喜的是,“高原钻探”品牌获得普遍认可,预计能落实钻探量10万余米,进一步增强了在新形势下抓好地勘经济的信心和决心。

  山不向我走来,我便向山走去。二勘院人将继续唱着《勘探队员之歌》,向着钻塔的方向前进,用脚步丈量高原的崇山峻岭、戈壁大漠,探寻未知的大地宝藏,不停钻探、延伸、前行,以钻探人的担当和坚守推动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青海篇章作出地质贡献。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