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守护一方平安

2023.06.01 中国矿业报   

  ——江苏省开展群专结合地灾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侧记

  ◎  陈娟 陈晨

  在江苏省境内,较为常见的地灾包括崩塌、滑坡、地面塌陷等。然而,江苏省连续19年保持地质灾害无人员伤亡、无重大财产损失,他们是如何做到的?记者日前走访了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及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一探究竟。

  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地勘处负责人介绍,江苏省自然资源厅积极贯彻中央关于自然资源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江苏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始终将地灾防治摆在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位置,围绕地灾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和防御响应四大体系建设,按照“基础调查究原理、监测预警建网络、综合治理减存量、应急防治重实效”的思路,构建全省地灾防治体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好地灾防治工作,经过多年努力,江苏省地灾防治体系实现由群防-技防-智防的迭代升级,防灾成效显著。

  精密排查识别地灾隐藏“雷区”

  防灾减灾,首先需要调查清楚隐藏在各地的灾害“雷区”。

  据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地勘处介绍,地质灾害分为突发性和缓变性两种。为了更快更准地发现这些深藏于地下的灾害隐患,江苏省每年提早布局,在5月底之前完成危险性、危害性大的地灾隐患摸底,汛期结束后复盘并预制来年的防灾方案。2017年以来,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地勘处通过持续开展危险性、危害性大的隐患点核查工作,锁定重要地质灾害点,掌握其动态变化特征,加大监测管控力度,对“关键少数”部署精准防控,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成本。各级政府根据重要隐患点核查建议,对170余处影响较大的隐患点采取工程治理措施,使隐患点数量大大减少,威胁人身财产安全也大幅下降,极大地降低了灾害风险。

  “地质灾害隐蔽性很强,如果我们能把所有风险和隐患点都找到,就好办了。”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技术负责人告诉记者,即使找出一部分隐患点,仍会存在相当一部分较难找到的隐患点,但无休止地投入资源去调查也是不现实的。

  为此,“精细化调查”成了破解隐患“躲猫猫”的利器。据介绍,针对江苏省低山丘陵区研究程度不足的问题,江苏省系统开展省内低山丘陵、隐伏岩溶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和江苏省地质灾害风险普查,调查精度由2010年前的1∶100000提升到1∶50000,进一步摸清了全省地灾隐患和风险“家底”,为新一轮地灾防治规划编制和“隐患点+风险区”双控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和技术支撑。

  用火眼金睛揪出地灾隐患点,地质调查工作者们常年奔波,穿行于山林、石壁之间,在地质灾害精细调查中完成了镇江圌山、盱眙第一山、句容市等试点调查。

  布下“天眼”“地网”搜隐患

  如何才能无死角调查出地质灾害的隐患点?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探索实践了集“空天地”于一体的地质灾害调查方法,用深空影像圈出“靶区”,通过航天拍摄描出边界,配合地面详查、智能调查提升效率。目前,该方法已在全省地质灾害调查中全面推广应用,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空中打造“天眼”,穿透地面层层障碍物,直视灾害“隐蔽的角落”。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技术人员介绍,江苏省地表植被较为丰富,这给地质灾害早期识别带来了一定困难,技术人员调查难以发现植被底下的灾害变形迹象,甚至采用光学遥感影像探测也难以见其“真面目”。所以,江苏省创新性地将机载激光雷达引入地质灾害调查研究,在卫星遥感数据圈出高中风险区域,部署机载激光雷达测量,通过发射雷达波穿透表层植被障碍物,分析照射在不同物体上的反射波差异,将覆盖在自然灾害隐患点上的乔木、灌木等植被覆盖物剥离,高精度识别隐患点变形特征,再通过人员现场调查核实,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

  为了更准确地判断滑坡灾害监测预警的关键技术问题,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在省级自然资源基金的资助下,建设了一处“滑坡灾害模拟监测预警试验场”,野外全真模拟地质灾害发生发展过程和预警关键参数。据介绍,这块试验场位于南京市江北新区新材料科技园牟尼峰西侧山体上,其中模拟降雨区约500平方米,通过现场人工模拟降雨试验,诱发山体变形破坏,揭示该类滑坡变形破坏机制和模式,为滑坡监测预警和气象风险预警提供基础支撑。

  多方协同为百姓安全装上“金钟罩”

  遇到地质灾害发生,如何快速防御响应,提出科学合理的处置措施建议?业内专家愈发意识到,地质灾害防御需借助新技术、新方法。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技术人员告诉记者,江苏省自主研发了省级地质灾害应急(防御)会商系统,利用先进的单兵调查设备和卫星技术,将地质灾害现场影像实时传至会商室,实现实时视频通信,有助于科学决策。

  如今,一张以科技含量较高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安全网正在逐渐铺开。据了解,目前,江苏省正加快卫星遥感、无人机、物联网等新技术在地灾监测中的应用,全省已经建成了30余处突发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示范站,搭建了群专结合地质灾害监测网,为及时捕捉、感知隐患变化提供了基础保证。

  地质灾害防治,离不开“地空”之间的协作共生。气象风险预警对于地质灾害来说影响非常大,例如,降雨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稳定程度。因此,江苏省自然资源厅与江苏省气象台通力合作,一个“观天”,一个“测地”,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在全省地质灾害基础研究和技术水平进步的基础上,迭代升级气象风险预警平台,研发适合江苏省实际的气象风险预警模型,模型由1.0版逐步升级到3.0版,提升了地灾气象的预警精准度,给汛期地质安全装上了“金钟罩”。

  地质灾害防治同样需要与地方政府合作,将当地居民信息尽可能完整地纳入防灾减灾系统,一旦发生险情,第一时间通知居民安全避险、有序撤离。江苏省研发了江苏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系统及地灾智防APP,提升了智慧防灾水平,实现了省、市、县三级地灾防治日常管理业务全覆盖,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地灾智防”APP,开启“掌上智能防灾”新阶段。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