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辟“绿色”蹊径 筑牢生态屏障

2023.06.06 中国矿业报   

  ——广西壮族自治区二七一地质队高质量发展纪实

QQ图片20221020140757.png

  ◎  本报通讯员 杜小品 黄翔宇 陈璐璐

  广西壮族自治区二七一地质队(以下简称“二七一队”)是一支集地质矿产资源勘查、测绘、基础勘察、工程施工、地质灾害防治等专业为一体的技术队伍,曾先后探明钨、锡、铌等大中型矿床多处。近年来,二七一队深挖地勘队伍在发展绿色经济中的技术潜能,着力创新体制机制,积极谋划、多措并举,持续提升精准服务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民生领域的能力,为地方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地质担当和智慧力量。

  项目治理现场

  “妙手”复绿碧水青山

  走进由二七一队承担的永福县永安乡老龙山方解石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现场,只见因多年采矿造成的山体破损区域,已被依山修建的拦土埂和截排水沟圈围形成的大小不一的平整地块所覆盖。远远看去,就像层层梯田,依着山势从山脚一直延伸到山顶,颇为壮观。

  随行的二七一队生态环境所所长范汝海兴奋地说,我们运用专业技术手段对这座废弃矿山山体进行削坡排险、清理危岩消除地灾隐患,通过飘台施工、植被混土喷播、回填绿化等方式进行山体植被优化提升和景观再造,过不了多久,这座位于自然保护区内的矿区采场,基岩裸露、地貌景观被严重破坏的问题将会得到解决,绿意盎然的美景将再现。

  据范汝海介绍,永福县老龙山方解石矿山位于广西寿城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内,于2006年建设,为地下开采矿山,2018年后改为露天开采方式。经过多年的开采活动,老龙山方解石矿山采场基岩裸露,矿区内地貌景观被破坏严重,与自然保护区周边生态环境极不协调。同时,矿区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危岩和浮石,极易发生危岩崩塌等地质灾害,一定程度上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2021年底,受当地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委托,二七一队着手对老龙山方解石矿山进行生态修复,逐步“医治”被采矿活动破坏的山体,“治愈”自然保护区内这块“刺眼”的生态“伤疤”,复绿大自然赐予桂林的碧水青山。“我们采用了仿自然修复理念,通过微地形重塑、重构截排水系统等措施重新塑造一个与周边地貌相协调且适宜植被生长的新地貌,在表层覆土后合理配置植物种群组成和结构,恢复矿山的生态功能。”范汝海介绍称。

       山方解石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只是近年来二七一队承担实施的生态修复项目之一。桂林市七星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综合治理项目(乌山、丫吉、五步山矿区),矿山的开采活动对原生地形地貌产生了严重破坏,遗留的高陡边坡衍生了大量的危岩等地灾隐患,严重影响了土地有效利用率及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二七一队的地质工作者通过开展清理危岩,采用柔性种植袋复绿系统、填土植绿等措施“修复”了山体破损基岩裸露等生态“伤疤”,避免了因采矿活动引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用地质人的使命和担当呵护了桂林的山和水。

  2022年,二七一队生态环境所共实施生态修复项目6项,目前正在对接开展的生态修复项目有3项。“妙手复绿,只为青山不老。能够发挥地质人的技术优势和智慧力量,当好桂林山水的守护者,我深感使命光荣。”范汝海表示。

  消除地灾隐患筑牢安全防线

  独特而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特征,赋予了广西极致的山水美景,同时也伴生着诸多地灾风险隐患,如岩体风化强烈、岩溶强发育、农村切坡建房等,由此造成了全区地灾呈点多面广的分布特征,广西也成了全国地灾最严重的省份之一。

  2021年7月,龙胜县普降大雨,诱发该县泗水乡红军岩滑坡地质灾害,滑坡体积约8820立方米,严重威胁下方红军岩景区建筑、道路及过往行人安全,造成财产损失约500万元。

  据当地群众介绍,红军岩,原名龙舌岩,因有从坡土中斜伸出如龙舌的巨石,故得名龙舌岩。当时在龙胜县自然资源局挂职锻炼的二七一队技术员申浚滔亲历了红军岩滑坡应急治理的整个过程。他介绍,时值汛期,发生滑坡后,红军岩滑坡体处于不稳定状态,在连续暴雨或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下,滑坡变形将会加剧,发生滑动的可能性大,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治理防范措施,后果不堪设想。

  受当地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委托,二七一队承担了此次红军岩滑坡应急治理施工任务。该队组织技术骨干实地踏勘治理现场,认真分析施工难点、重点问题,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申浚滔介绍,受地下水影响,红军岩滑坡区内坡体极不稳定,造成二次滑坡的可能性随时都会发生。经过多方研判,该应急治理项目设计通过一条40米长的冠梁连接8根桩径2.0米、桩长28米的抗滑桩,形成一个受力整体,对滑坡体进行加固处理。施工期间,申浚滔多次到现场查看施工进度、安全管理工作,确保项目如期高质量完成。

  如今,红军岩滑坡应急治理项目已完工,自然资源管理部门也在发生滑坡处设置了地灾监测预警站点,时刻监测地灾隐患变化情况。红军岩景区还利用滑坡治理留下的公路边空地修建了“红军驿站”,发展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村民致富。

  2022年6月,二七一队承揽的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北景镇六华村六华街滑坡地灾治理工程进场施工。项目投资金额达1700万元,是当年广西投资金额最大的地灾治理项目,标志着该队在地灾治理服务领域迈上了新台阶。

  承担施工治理任务的基础公司总经理周廉介绍,六华街地质灾害滑坡体积约40万立方米,严重威胁坡体上六华村六华街109户村民及六华小学师生1786人,造成经济损失达5500万元。中标该项目后,基础公司派出1支由技术专家牵头的地灾治理团队,投入旋挖桩机、挖掘机、推土机等各种机械近60(套)开展工作,目前该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

  当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时,灾情就是命令。地质队员是向灾区挺进的最美“逆行人”,他们被称为大地的“医生”,为山河“把脉”,为大地“疗伤”,为百姓筑牢生命财产安全防线。在地灾治理现场,地质队员不仅要解除“旧”地灾隐患点潜伏的威胁,而且还要随时迎战地灾防治中出现的新难题。“当看到自己所学的专业技术能够为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再苦再累也值得。”周廉表示。

  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近年来,二七一队把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作为推动地勘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大力根植绿色发展沃土,主动融入广西地矿局“大地质、大服务、大作为”的工作格局和地方生态文明建设,使地质工作从深山老林走向广袤田野,从荒山野岭到繁华都市,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地灾详查风险调查评价、土壤污染调查、生态修复、地灾勘查设计施工、绿色矿山建设、地热资源调查、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调查等多方面开展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以实际行动争当绿水青山的守护者、生态文明的建设者。

  二七一队完成河池市宜州区、金城江区,永福县、平乐县、昭平县、恭城瑶族自治县、全州县共7县区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项目,评价区面积近8000平方千米,采集表层土壤等各类样品超过5.5万件,圈定富硒土地超过6000平方千米,富锗土地近2800平方千米,为地方政府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等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二七一队完成广西全州县等6县区土壤污染状况详查采样工作及广西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项目16个企业(地块)的采样任务,为政府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构建土壤环境治理体系提供了数据支撑和技术服务。

  二七一队完成凤山县和河池市金城江区、宜州区3县区1∶5万地灾详查项目,为地方预防灾情险情提供了基础资料。承担实施了凤山县和河池市金城江区、宜州区及大新县4县区1∶5万地灾风险评估项目,为地方防灾减灾工作、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等提供了有效基础依据。

  加大对外承接地灾勘查设计施工、绿色矿山建设、生态修复等新项目,2021年-2022年,二七一队共承揽地灾治理项目30余项,合同金额近5000万元;生态修复项目3项,合同金额超过1000万元。

  二七一队党委书记、队长陈宁表示,“保护好广西的山和水,是我们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二七一队将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地质责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为广西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增添更多绿色底色,为奋力开创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新局面贡献更加强劲的地质力量。”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