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裕淇:科研管理兼盈的地质学家

2023.06.07 中国矿业报   

  93aa4c2f72fa44229ea62f9605bdd7e6.jpg

       2002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在为纪念程裕淇先生从事地质工作七十年暨九十华诞题词中写到“淇奥载德立业,裕如强国富民,七秩地质生涯,科技管理兼盈”。程裕淇何以成为“科技管理兼盈”的地质学家?又是如何在“七秩地质生涯”里“载德立业”而“强国富民”的?

  遵循“要先尽研究的义务”的教导

  翁文灏是中国第一位地质学博士,是程裕淇所推崇的导师,其《理论的地质学与实践的地质学》一文对程裕淇影响深远。文中的“我们中国人动不动就说我们中国地大物博,但要保享有的权利须要先尽研究的义务”,这句话让程裕淇一生铭记。

  程裕淇大学毕业后不久便考取公费留学生。到英国后,他的另一位国内导师李四光建议他跟随英国利物浦大学里德(H.H.Read)教授学习、研究变质岩石学。

  在利物浦大学就读期间,程裕淇用3年的时间重点研究索受兰贝蒂尔一条长仅70米的变质泥岩剖面,据此写成博士论文。这篇有分量的论文被认定为“丰富了混合岩化的理论”,得到里德等导师的肯定。

  在混合岩形成机理方面,程裕淇先后对中外的混合岩开展了大量研究,得出了许多极富创造性的见解。

  自20世纪80年代国际上提出花岗绿岩带概念后,国内将原定为混合岩的岩石均改为花岗岩。程裕淇认为,完全否定混合岩的存在,不能客观地反映地质历史的演化过程。为此,他晚年一直关心混合岩化作用形成机理研究,并选择了河北太行山阜平杂岩区作为从事深熔作用研究的“试验田”,发表了一系列文章。

  扎扎实实工作,“要先尽研究的义务”,是程裕淇学术生涯的基本出发点。

  奠基中国变质地质学

  1938年底,程裕淇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到了祖国。

  在昆阳,他发现了昆阳磷矿,实现了我国沉积型磷矿的找矿突破。

  在日本侵略者战机空袭的警报声中,他走上西南联合大学的讲台,谈自己的博士论文,并鼓励年轻学子——中国变质岩研究虽然落后,但中国人也能做变质岩研究,也能做得很好。

  1941年,程裕淇深入川西丹巴地区,采集岩石标本、分析元素含量、鉴定矿物成分,精细研究之后,1945年写成《西康丹巴附近的渐进区域变质带》一文,第一次介绍了我国发育较完善的区域递进变质带。

  1950年,程裕淇率队研究辽宁鞍山的变质岩与变质铁矿,创造性地提出混合岩化热液迁移、交代作用可形成富铁矿的观点。随后,程裕淇还提出区域混合岩化作用、边缘混合岩化作用等概念,提出了混合岩命名的三分方案。

  1963年,他与同仁编著出版了《变质岩的一些基本问题和工作方法》一书,开创性地提出了全国区域变质岩的统一分类命名方案和变质岩的研究方法,有力地指导了全国变质岩的区域地质调查。

  1962年,50岁的程裕淇登上鲁西山区的雁翎关、太平顶,开始研究泰山群地层;到1998年的36年中,程裕淇登了不知多少次鲁西的山,都是同样的目的:研究泰山群。

  1998年,程裕淇同沈其韩、庄育勋著文《变质作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认为“变质地质学已经成为具有一定边缘学科性质的地质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建立“成矿系列”的概念

  成矿系列,是指一定地质单元(区域)内主要形成于同一成矿期,并具有内在联系的两个及两个以上矿床类型所组成的矿床组合。

  1979年,程裕淇和陈毓川、赵一鸣撰写并发表了题为《初论矿床的成矿系列问题》的论文。“成矿系列”这一概念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原创性区域成矿理论的诞生。后来,陈毓川等8位院士组织40个单位228位专家,用5年时间系统研究并建立了我国214个矿床成矿系列,该成果获得了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成矿系列”概念的提出,是长期科学积累、“先尽研究的义务”的产物。1939-1941年,程裕淇把“等化学系列”概念用于变质岩原岩的恢复;1945年初,他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做“鲍温反应系列”试验;1965年开始,程裕淇使用“混合岩系列”的概念。这些冠以“系列”的概念,均为成矿系列概念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程裕淇提出成矿系列的概念,还得益于对全国铁矿床全面而深入的调查与研究。新中国成立前,程裕淇调查了江西城门山铁矿、湖南宁乡铁矿、西康(川西)菜子坡铁矿等,考察了美国、古巴的代表性铁矿。新中国成立后,程裕淇应用变质岩石学理论研究鞍山弓长岭铁矿的矿床类型和成因。他组织湖北大冶铁矿的详勘,指导内蒙古白云鄂博铁矿的勘探,于1953年撰写《对于勘探中国铁矿问题的初步意见》。1955年,他在矿产勘查会议上作题为《中国已知铁矿的成因与工业类型及今后的普查方向》报告。1958年,我国铁矿勘查形成高峰,发现大量的新现象。程裕淇又对之进行总结,撰写《中国已知铁矿类型的特征、分布与生成的地质条件及今后的普查方向》,通观全局,对铁矿的成因类型与工业类型进行修订。1978年,程裕淇同赵一鸣、陆松年撰写题为《中国几组主要铁矿类型》的论文,正式提出“铁矿成矿系列”的概念。

  从“铁矿成矿系列”延伸到其他种类矿体,“成矿系列”或“区域性成矿系列”的概念对各种矿床已具有普遍意义。

  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程裕淇是第四届、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他履行参政议政职责,近30年里先后提交了32份提案,在政协大会上作了6次发言。这6次发言都围绕着一个主题:矿产资源。“要最大限度地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是他参政议政自始至终所贯穿的坚定信念。

  他竭力进行矿产资源科普教育,与人联手撰写的《大地中的宝藏——实说中国的矿产资源》让公众了解了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中的资源问题,以及资源对人口、环境的影响。

  他倡导了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他于1991年作政协大会发言:“要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有效保护自然资源’作为一项基本国策”。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也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基本国策,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引进一种科学理论、发展一门学科,或者能找到一座矿床的地质学家,如群星璀璨。但基于自己的科学素养提出一项建议,并能成为一项付诸实施的国策的科学家,则寥若晨星。

  载德立业,强国富民。程裕淇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都做到“盈”了。

  (此文根据有关资料整理)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