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11 中国矿业报
《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快讯》近日公布了我国开展土地沙化、石漠化、冻融土地退化、生态质量下降等重大生态问题国家尺度定期监测、重点区高频次工作取得的系列成果。
2019年以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紧紧围绕支撑服务部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科学设计了生态调查、监测、评价、区划、智慧、服务为核心的全链条业务体系,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发挥遥感大区域、多时相监测的技术优势,依托“全国地球关键带遥感地质调查”“全国国土空间生态风险综合调查与区划”项目,开展了我国土地沙化、石漠化、冻融土地退化、生态质量下降等重大生态问题国家尺度定期监测、重点区高频次工作,综合调查分析了我国生态问题分布格局、驱动因素与作用机制,评估全球变化下的退化风险,提出了系列生态修复对策建议,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提供全业务链条支撑服务。
建立了“遥感先行阐明生态问题演变规律,地上地下一体化调查成因机理,因地制宜提出生态修复对策建议”的技术体系。项目组通过深入挖掘地质条件对生态及生态问题的影响,合理选择不同生态及生态影响的地质要素,优化遥感监测评价模型,形成了典型地区森林生态系统退化识别-恢复潜力评价、土地沙化指数、基于深度学习的湖泊水面智能提取方法等关键技术方法、模型,实现大区域流域生态问题监测识别业务化应用,总结形成了生态问题分类、生态问题监测评价、生态风险评估等指标、标准,有效支撑自然资源部生态修复监测评价体系构建。
基本掌握我国2488个大于1平方千米湖泊的分布与变化特征,阐明了冀蒙高原湖泊萎缩成因机理。2010-2020年,933个湖泊处于萎缩态势,主要分布于锡林郭勒草原北部、坝上高原中西部、柴达木盆地中部及青藏高原南部。经生态系统水平衡分析发现,高原内陆湖流域水平衡格局极脆弱。
分析并获取了青藏高原冻融土地退化分布特征,评价了区域生态稳定性与风险性。40年来,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厚度呈显著增加趋势,青藏高原热融滑塌、热融塌陷、岩屑坡等类型土地退化显著。综合调查显示,2020年冻融型土地退化面积近30万平方千米,造成高寒草甸生态系统退化及碳损失,其中岩屑坡类冻融型土地退化占比最大约86%。综合自然与人为因素深入分析,发现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受道路切割、城镇建设及气候变暖、冻融过程变化等双重驱动下造成的生态风险区加剧。
识别出北方农牧交错带-环京津地区防护林退化分布格局特征,并与降水、土壤、地下水、成土母岩等因子耦合研究退化驱动因素。项目组通过1~5米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监测发现,近十多年来河北省张北坝上地区、内蒙古自治区赤峰科尔沁沙地及浑善达克沙地东南缘防护林退化面积3.3万公顷,是京津生态安全的潜在隐患。同时,项目组通过开展生态地质综合分析发现,成土母岩(质)、水文地质要素是人工林退化的主要控制影响因素。 (肖春蕾)
{{panel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