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遥感技术应用推向纵深

2023.06.16 中国矿业报   

  ——江苏省卫星中心高质量发展侧记

  ◎  陈娟 陈晨

  盛夏时节,自然资源江苏省卫星应用技术中心(以下简称:江苏省卫星中心)的工作人员比往常更加忙碌,他们将黄海海域影像一遍遍地进行仔细梳理、解译……今年浒苔绿潮什么时候到来?规模和分布如何?

  江苏省卫星中心是由江苏省自然资源厅管理,江苏省地调院负责牵头建设和维护的省级卫星中心。江苏省卫星中心技术负责人王玉军介绍,2019年5月,江苏省卫星中心就成立了“浒苔遥感监测党员突击队”,开展黄海海域浒苔绿潮常态化遥感监测。

  “由于近海环境复杂,当监测区域内有较多其他浮游植物干扰时,监测误差会明显增加。浒苔的光谱信息也常受浮藻层厚度、悬浮状况、海水底部反射率和大气纠正误差的影响。同时,在浒苔监测中常使用中等分辨率的遥感卫星数据,其一个象元所包括面积较大,会增加单个象元的复杂程度。”浒苔防控遥感监测项目负责詹雅婷介绍,这些因素都增加了浒苔监测的难度。

  2023年初以来,江苏省卫星中心全力保障浒苔防控工作所需的光学、雷达等多源卫星遥感数据,实现共享共用,并积极参与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自然资源部东海局、自然资源部北海局部省四方联合会商,提升监测结果一致性。同时,该中心构建了天-空-海三位一体的监测模式,融合卫星、无人机、船舶监测多方数据,确保监测结果的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

  江苏省自然资源厅科技处副处长赵栋告诉记者,目前,自然资源部作为主用户的国产在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25颗,形成多种载荷协同观测,高、中、低分辨率互补的大规模、高频次、业务化的卫星影像获取能力和数据保障体系。在全天候、高时空的“天眼”视域内,浒苔绿潮的影像都将无处遁形。同时结合无人机、船舶调查等手段,对当日浒苔分布位置和变化形势作出研判,为浒苔打捞作出及时预报预测。江苏是全国唯一一家通过省级卫星中心开展这项工作的。

  “防浒打浒”只是江苏省卫星中心的重点工作之一。对江苏省自然资源的摸底和变化监测,才是卫星遥感应用的重头戏。江苏省到底有多少林、草、湿、水、山、土地?在江苏省卫星中心,这些有关自然资源“家底”及其动态变化的信息,都被转化为准确直观的数据。

  “以前对自然资源的调查监测都是跋山涉水,10年左右开展一轮,花费数十亿元,费时又劳力。现在借助卫星遥感技术,可以按需求、高时空、全天候获取相关信息,大大节省人力、资金和时间成本,提高了效率。”王玉军说。及时掌握信息,为决策带来便利。全省、全天候、全天时、全要素、全尺度的自然资源卫星数据获取能力,为江苏省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土地卫片执法、林业卫片执法、农村乱占耕地、浒苔防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确权登记以及海洋生态安全和岸线监测等重要工作提供了大数据和技术支撑。

  江苏省卫星中心建立了“全域+实时”土地卫片执法“日监测”模式;建立自然资源全要素遥感监测工作机制并编制技术指南,助力国土日常变更;率先编制“天-空-地”协同感知的“江苏省自然资源动态监测网络建设方案”;通过矿地融合试点项目,构建了“天-空-地-网-井-测-试-评”全流程、一体化的自然资源综合调查监测技术体系。在生态保护修复监测监管方面,他们利用高精度卫星遥感、迅捷无人机、地面监测站点、移动测量等先进技术手段,整合构建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国土空间生态监测技术体系。同时,江苏省卫星应用技术体系建设不断推动,建立了13个市级、10个县级卫星中心,实现技术下沉,基层应用成效明显。

  近年来,江苏省卫星中心推动科技与业务深度融合,激活高质量发展潜力和动能。作为全国两家省级卫星中心试点之一,江苏省卫星中心让卫星遥感在各项重大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手段。王玉军表示,我们现在挖掘到的和有效利用的卫星遥感数据还远远不够,更多的数据我们还没有将其转化到应用中。怎样最大化利用卫星遥感大数据,将遥感技术应用推向纵深?这一点我们仍在努力探索、实践。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