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班因“稀土”而不凡

2023.06.20 中国矿业报   

  ——记江西理工大学稀土学院稀土191班

  ◎  朱思豫 陶俊杰

  19人成功保研、7人考研成功上岸,更有4个“研霸宿舍”全员上岸,研究生录取率高达84%;45人次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200+人次获得校级以上奖项;国家级、专项、校级奖学金共计141人次;12人次以一作二作身份发表高水平论文,其中SCI论文10篇;荣获学校“学雷锋,创五好”先进班级、学风先进班级、双学先进集体、五四红旗团支部等称号。这是江西理工大学稀土学院稀土191班毕业季交出的一份漂亮成绩单。

  2020年7月12日,31名来自不同专业的同学经过二次选拔汇聚在一起,成为江西理工大学稀土学院的第一届本科生班集体——稀土191班,该校党委书记杨斌担任该班班主任,标志着江西理工大学围绕服务国家战略,构建稀土领域拔尖创新人才体系开启新征程。

1.png

  承载使命 生而不凡

  “刚进入大一时,我和大多数同学一样迷茫,加入稀土班后,班主任杨斌与我们开展了一场主题为‘小我融入大我,不负韶华砥砺青春奋斗’的班会,这次班会如同一束光,彻底照亮了我的大学生活。”站在学校十佳大学生评选的舞台上,朱思豫回望四年大学生活时,目光缓缓停留在了那个不平凡的班会上。

  “实行稀土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就是要让人才培养服务国家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培养相关领域的青年领袖,扎根稀土产业创新发展,做强做特稀土领域学科特区,引领稀土产业再创新高。”稀土班191班成立的第一次班会上,杨斌掷地有声地表明稀土班要成为站位高、起点高、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载体。

  “一个新班级要想建设好,一定要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把整个班级拧成一股绳,同心协力地把班风学风培养好。”作为教学和科研并肩挑的副班主任张雪辉,把班级凝聚力放在了带班的首要位置。

  为了让来自不同专业的31名同学更好地融合和适应,加强自我管理意识,辅导员黄琲带领班干部共同确立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班级管理模式,学生自主筹备创建“小镧学社”,管理学院学生日常事务。通过制订班级建设规划、特色活动开展和人人参与活动等方式促进同学们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勤以治学 研精覃思

  “稀土班开设了很多英语口语和听力课程,尤其是面对全英教学的国际课程时,开始我很难适应课程节奏,上课如坐针毡……”稀土班刚成立时,面对全新开设的课程,学生陶俊杰和不少同学都有类似的焦虑。

  面对课程压力,同学们主动面对、抱团突破。班级学术科技双创小组开展早晚自习英语单词、美文的摘抄背诵和四六级模拟考试等活动帮助同学们提高英语水平。最终,全班同学均以较好的成绩顺利通过各门英语课程,英语四级通过率达到96.67%。

  分享学习资料与学习体会成为班级课程学习常态。“学习《结晶学》这门课程时,不少同学们对于空间群及投影图系列知识点还存在疑惑,同学唐庆就主动请缨,以‘每日一讲’”的形式,为大家梳理不同空间群的特点,辅以投影图进行讲解。我在上课过程中没有掌握好的问题,总能在同学的帮助下解决,这样的学习氛围让我受益良多。”学生杨倩说道。

  此外,稀土班同学还经常自发开展“专题研讨课系列”课程,邀请不同研究方向的老师担任主讲嘉宾,同时由班级同学担任辅讲,培养演讲能力、拓宽知识体系。此外,学院领导还选拔优秀师资团队,打造“阳明大讲堂系列”“国际课程系列”“赣南革命史”等特色通识课程,全面提高同学们的人文素养。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却能走得更远。三年来,全班同学彼此鼓励、相互帮助、共同成长。班级共计获一等奖学金37人次、二等奖学金29人次、三等奖学金40人次、获国家奖学金2人次、获国家励志奖学金8人次、获社会奖学金25人次。

  科研创新 全面发展

  为了激发同学们的科研兴趣,找到自己热爱的领域,稀土班实行导师制培养计划,给每一位同学配备学术导师,引领本科生进入实验室,接触前沿科技、培养科研素养、尝试科研创新,为未来可能要走的科研之路打好基础。

  “受益于学院的导师制培养,大二我在导师梁彤祥教授的带领下进入了实验室,老师的鼓励和指导、同门的陪伴和帮助以及取得科研成果后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不断支持着我进行科研探索。”唐小兰同学大二就以一作身份顺利发表了1篇SCI高水平论文,作为稀土191班首位发表SCI高水平论文的同学,她的“小胜利”给了稀土191班全体同学带来了莫大的鼓舞。

  大三时期,学生张智睿在教授马胜灿的指导下,成功在国际应用物理领域顶级期刊《Applied Physics Letters》上发表题为“Mn2Sb0.9Bi0.1亚铁磁体拓扑霍尔效应的新奇性质”的学术论文。“稀土班成立3年来,在书院制培养理念的引领下,学生们秉持‘家国情怀,创新向上’的目标,努力学习,把科研融入平时的学习中,不断取得突破性成果,相信稀土学院本科生教育定能取得更高更快发展。” 马胜灿充满信心地说道。

  此外,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全国冶金科技竞赛、全国大学生材料设计邀请赛、全国铸造工艺设计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省高校劳动教育成果展示会等课外创新活动,稀土班同学都活跃其中,他们团结协作、勇于挑战,彼此成就更好的自己,也收获累累硕果。

  三年内,全班共计获得国家级学科竞赛奖项30余人次,共计12人以一/二作身份发表高水平论文,其中SCI 论文10篇,1人发表专利2项,11人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9名同学凭借出色的科研能力成功保研至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山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上海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江西理工大学等高校。

  红色传承 赓续前行

  2021年3月28日,杨斌带领稀土191班全体同学参观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拜访红军后代,并展开了一场“青春对话”。

  杨斌结合目前多国实施对华制裁的复杂国际形势鼓励同学们,发扬敢于战斗、不怕困难的奋斗精神,勇于战胜各种艰难险阻、风险挑战。

  “通过这次参观学习和分享对话,我对家国情怀和长征精神有了更深刻地理解,作为青年学子应该传承红色基因,从中汲取力量,担当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学生李玖强说出了“20岁的我们”的青春誓言。

  “作为一所扎根赣南红土地办学的高校,应该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开展红色教育,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精神滋养和前进力量。”稀土学院党委书记、稀土191班“三联系”领导梁彤祥始终把红色教育作为班级育人的底色和优良学风的根基。

  暑假期间,梁彤祥带领稀土191班全体同学赴井冈山茨坪镇,开展了主题为“赓续红色血脉 砥砺奋进新时代”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寒假期间,梁彤祥组织同学们开展“追寻红色印记 传承红色基因”实践调研活动,走进家乡革命纪念场馆,为革命场馆建设保护、红色资源开发利用、传承红色基因提供建议对策,该调研活动还斩获校级“挑战杯”红色专项大赛一等奖。

  三年内,稀土191班共计27名同学递交入党申请书,现已发展正式党员15名、预备党员5名、入党积极分子7名,班级多名同学在学生党支部担任支委职务。

  骊歌响起,毕业在即。在该校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学院教师的精心培养下,稀土191班不负众望,交上了一份属于自己的青春答卷。稀土班这颗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种子,如今已破土而出,初见成效。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