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史话 | 顾功叙:“我将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天”

2023.06.21 中国矿业报   

  93aa4c2f72fa44229ea62f9605bdd7e6.jpg

  他是我国地球物理专业的开拓者,将地球物理理论用于地质勘查、地震预报研究的主要奠基人,从事物探和地震检测预报研究50余年,为我国地球物理勘探事业和石油等矿产资源的发现及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就是顾功叙。

  海外归来:历尽艰难独辟蹊径

  顾功叙,1908年生于浙江省嘉善县洪溪小镇高浜村。父亲是一名小学教师,家道清贫,勉强度日,小学读了3年,就因母亲去世一度被迫辍学。在亲友资助下,顾功叙考入上海大同大学,1929年毕业后进入浙江大学物理系担任助教。他一边教书,一边依旧“当学生”,除了在课堂、实验室带领学生上理论、实验课外,其他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图书馆里,尤其对物理学非常痴迷。

  1934年8月,顾功叙远涉重洋前往美国,进入科罗拉多矿业学院,在著名教授海兰德指导下攻读地球物理勘探专业。1936年,他取得硕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位系统掌握地球物理勘探学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专家。之后,他被介绍到加州理工学院,在著名地球物理和地震学家古登堡教授指导下做研究工作。那里工作和生活环境都相当优越,但顾功叙决心要把学到的知识用来报效祖国。1938年,他返回上海。

  此时,国立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已迁往昆明,主持所务的著名物理学家严济慈听到顾功叙从美国学成回来,立即聘请他来所担任研究员。那时,科学研究和生活环境都极差,没有实验室,没有必要的仪器设备。但就在如此简陋的条件下,顾功叙满腔热情地开展了我国最早的地球物理勘探工作。

  从1939年-1946年,顾功叙先后利用磁法、电阻系数法以及自然电流法在云南昆明茨坝、易门军哨(铁矿)、安宁砂场(铁矿),贵州水城观音山(铁矿)、赫章(铁矿)等地开展地球物理探矿工作,为云贵两省矿产资源的地球物理勘探做出开创性的工作。

  顾功叙以坚强的毅力,克服千难万险,在云贵高原拼搏了整整7个春秋,直到1947年2月才随同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回到北平。回到北平后,他把在西南山区几年野外地球物理勘探工作的成果进一步深入研究提高,撰写出《在中国西南部山地测定地电流的新现象》。同时,他还利用国内已有的重力加速度资料,写出《中国208处重力加速度测定的大陆均衡改正》,这是当时中国地球物理勘探的重要成果,在当时的地质找矿中可谓独辟蹊径。

  领军一面:为新中国的地球物理勘探创业奠基

  新中国成立后,顾功叙的满腔热忱彻底释放,立即全身心地投入地球物理勘探事业。

  1949年末,他在北京举办了新中国最早的地球物理勘探训练班,培养了第一批地球物理勘探人员,这批学员日后大都成为地质、石油、冶金等部门的重要科技骨干。

  顾功叙还出任了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和研究员。1950年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成立,顾功叙又被任命为委员和地质矿产勘探局地球物理勘探处处长,成为我国地球物理勘探工作发展和队伍建设的组织者。

  1952年秋,他与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联合在北京举办物探训练班,为当时的地质部、冶金部、石油部、煤炭部等系统又培养了一大批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骨干。

  1952年地质部成立后,他先后任地质矿产司副司长、地球物理勘探局副局长、总工程师,具体组织和指导地质部系统的地球物理勘探工作。  

  1953年,他参与建立了北京地质学院地球物理勘探系。

  1956年,地质部地球物理勘探研究所成立,顾功叙兼任所长。他通过指导矿区地球物理勘探工作,发现和扩大了许多新矿区。新中国成立前全国只有18种矿产做过调查,而且没有探明储量;1953年到1958年间,已对71种矿产进行勘探,查出储量的有64种,其中物探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顾功叙根据国际地球物理科学的发展趋势,首先提出并倡导开展中国地壳物理的研究,在所内建立了地壳物理研究室。经过20余年的努力,在地壳和上地幔结构的探测、理论地震图像的合成、地球深部构造的地震成像、地球动力学等方面都取得很大进展,并形成中国地球深部结构的研究中心。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从实践中迅速发展起来,而现有的有关著述已远远不能满足地球物理勘探事业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一部我国自己的完整的地球物理勘探专著。顾功叙决心编撰《地球物理勘探基础》,十年磨一剑,近60万字的书籍终于在1990年出版发行。

  1974年以后,顾功叙多次率领地震代表团前往国外考察和出席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1977年,他受任为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的中国委员会主席,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与外国同行的友好合作和科技交流。

  合力扬威:一拳击碎“中国贫油论”

  过去,外国人在中国曾开展过石油钻探和地质调查,都认为中国找到石油的可能性不大。因此,“中国贫油论”影响颇深。

  国务院决定,从1955年起,除了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继续加强对可能含油构造的细测和钻探外,由地质部、中国科学院分别担任石油和天然气的普查和科学研究工作。地质部部长李四光明白,要找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非常重要,他找顾功叙商量,决定在新疆、柴达木、鄂尔多斯、四川、华北组织5个石油普查大队(其中有18个物探队)开展工作。

  1956年3月,全国石油地质委员会正式成立。作为全国石油地质的咨询机构,李四光担任主任,顾功叙是委员之一。

  1956年,地质部组织的地质物探队伍奔赴全国许多认为有找油远景的地区展开初步工作,顾功叙亲临现场对地球物理勘探工作进行指导。1958年,地质工作者找到大同镇成油构造。这个构造规模很大,又很完整,可以说是最有出油希望的地方。地质部马上把这一情况通报给石油部,并要求石油部尽快进行深井钻探。

  1959年国庆节前夕,一号和二号井终于打出油砂,三号井发现有工业价值的油系,从而在中国石油勘探方面取得具有历史意义的突破,用事实彻底粉碎了“中国贫油论”,也为1960年大庆石油大会战奠定了基础。之后,顾功叙又指导发现黄骅、东营等构造,勘探后相继出油。他参与的大庆油田发现过程中的地球科学工作,198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心系民生:为地球的躁动“把脉听诊”

  1966年,河北邢台相继发生6.8级和7.2级强烈地震,震区人民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地震现场的景象在顾功叙心中掀起巨大波澜。

  作为地球物理学家,顾功叙所领导的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固体地球物理部分加强了地震方面的工作。1971年国家地震局成立后,顾功叙担任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领导并深入开展地震预报及有关课题的研究工作。

  1980年5月,在美国拉蒙特-多尔蒂地质观象台召开的地震预报讨论会上,顾功叙所作的《中国地震预报的科学战略》报告,引起与会科学家的重视。1981年,他发表《探索中的几类地震前兆的物理依据》一文,提出了11类地震前兆的可能物理根据及问题,进一步为地震预测积累科学依据。

  地震预报的科学探索性很强,世界各国都还没有突破,是尚无头绪的科学难题。顾功叙迎难而上,在81岁高龄时,他用3年时间向世界公认的地震预报难题冲刺,写出专著《地震预报》。

  死而后已:白首不负报国之心

  顾功叙晚年患有多种疾病,他不顾身体疾患,每天上午仍按时去研究所上班,除埋头做研究、撰写著述外,还悉心指导研究生,常常忘记了下班时间。1984年顾功叙退居二线后,仍对中国地球物理和地震学的研究十分关心,坚持出席各种重要决策会议和学术会议,在许多场合根据自然科学的规律和几十年的亲身体验提出自己的观点,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最令人钦敬的是,顾功叙始终牢记一个科学家的责任,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站在地球科学的前沿,心里始终装着地球物理的发展。一位日本专家不禁好奇地问他:“您何时才会退休?”顾功叙回答:“我将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天。”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顾功叙临终之际还在思考,还没有放下手中的笔,身旁30万字的《地震预报》书稿,静静地陪着他走完了不平凡的人生之路。

  (此文根据有关资料整理)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