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30 中国矿业报
——陕西黄陵矿业双龙煤业生态环境整治小记
◎ 首席记者 王琼杰 通 讯 员 穆海宏
盛夏时节,万物生长。位于陕西子午岭深处的黄陵矿业双龙煤业一派生机盎然。生态农业苑的山楂园中,嫩绿的果实挂满了枝头;林下菌种植场里,一朵朵小小的木耳正在探出头来;门口的沮河两岸,保护“绿丝带”沮河水的生态工程即将收尾……夏日暖风,绿荫幽草,一幅生机勃勃的绿色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可谁也不曾想到,这片山楂园原本是荒草乱石的矸石山,林下菌则是枯枝败叶成堆的荒草坡,而水清景怡的沮河岸过去则是杂草丛生、蚊虫成群的“无人区”。
而这一切翻天覆地的变化,仅仅用了4年时间。
“那时候,一到冬天,整个矸石山除了荒草什么都没有,没有一个人愿意来这里。”作为一名在矿区生活了10多年的老职工,亲眼目睹了矸石山变化的何修才,一边在矸石山运动步道健身,一边颇有感慨地说。
在何修才眼里,荒草、黑水、乱石曾是这里的代名词。在这座具有30年历史的矿井中,煤矸石作为煤炭开采的伴生矿被运至地面按照当时工艺进行填埋处理,逐渐形成了一个占地约15亩的矸石山,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蛮荒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随着一条大标语被书写到矸石山下,双龙煤业对矸石山的治理也徐徐拉开帷幕。面对治理难度大、资金短缺等困难,该矿定良策、出重拳,多次邀请省内外生态治理专家深入矿区实地考察,因地制宜,精准发力,决定采取开挖再逐层覆土的一次性治理方法,大刀阔斧地对矸石山进行治理。
为达到一次治理、终身受益的目的,该矿根据矸石山的坡度、形状等进行功能板块划分,设计出山楂园、樱桃园、油葵园等多个功能性园区,并率先建成了两座占地约1500平方米的蔬菜大棚。随着工期的推进,一年后,一座春有花、秋有获的矸石山焕发出了崭新的容颜,不仅实现了青山矸山一色新,还成了职工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后花园,并且每年累计产出各类瓜果蔬菜20000多公斤,产生经济价值40余万元,真正实现了“荒山变效益”。
“山不仅要常绿,水还要长清,沮河虽然不大,但却是最终汇入母亲河的一股清流,必须要不遗余力地从上游治理好。”面对着门口清澈见底的泱泱沮河水,该矿经理仲照海又向矿区生态治理发起了新的挑战。
沮河水发源于子午岭沮源关,流经子午岭山区汇入洛河以及黄河最大支流渭河,是流经矿区的唯一一条河流,更是该矿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重点保护的“生命河”。在流经该矿矿区的河段部分,因洪期流量大等原因,河道淤泥沉积,河岸野草遍地,不仅影响到附近群众的正常耕种和生活,而且如遇洪期还对矿井的安全生产造成一定影响。
一直以来,该矿都高度关注沮河水治理,常态化进行淤泥清理、河道加固等工作,为保护沮河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自2022年起,该矿在原有基础上主动发力,再次将生态治理的重点投向沮河,首先加固维修了进出矿区的桥梁,方便了职工群众的通行。同时,他们还对彻底治理河道制订出科学可行的方案,首先对河道淤泥进行深层清理,疏通了河道水流,并将河道拓宽至10米,稳定了河水流速,保障了汛期安全;对河岸进行了混凝土浇注加工,形成了安全的河岸护坡,平整了河岸占地面积约6亩左右的闲置土地,并对占地约6亩左右的河堤进行平整培土绿化,累计种植景观树种300余棵,使过去杂乱无章的景象摇身变成了绿树成荫、鸟鸣蛙唱的新画卷。
林下地成为新菌场,每年约产木耳3000斤;废井筒变蘑菇棚,年产量超5000公斤,荒草坡迎来新客人,东方白鹳筑巢繁衍……如今的双龙煤业,俨然成为一座天然生态家园,绿色发展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绿水青山释放经济价值。山山水水,点点滴滴,无不昭示着一个绿色梦的完美实现。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作为一座中型的矿山企业,我们深感肩上责任重大,也无比自豪地见证了一个绿色时代梦的实现。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将生态治理作为百年大计来抓,紧握生态之笔,书写出更加完美的生态画卷。”仲照海说。
{{panel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