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 | 高效配合:规划方案+工程实施

2023.07.13 中国矿业报   

  ——福建省积极探索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模式纪实

  ◎  本报记者 张继勇 通讯员 张有为

  “全省谋划实施重大项目16个,总投资261亿元,争取中央资金补助74.5亿元,修复森林面积3.65万公顷、湿地1387公顷、历史遗留矿山911公顷、海岸线38.4公里……”近年来,福建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夏日的福建,走在美丽的福州长乐北部滨海防护林修复现场,3000多亩木麻黄娇翠欲滴、长势喜人,为东部沿海地区防止海浪侵蚀起到重要作用;在闽江河口湿地保护区内,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凤头燕鸥在这里打闹。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福建省多年来坚持生态发展优先,保护原生态和修复历史遗留矿山的结果。近年来,福建省建立健全生态修复制度体系,构建生态修复空间格局,统筹推进矿山、海洋和重点流域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稳步提升,人居环境逐步改善。

  福州市长乐区木麻黄海岸线生态修复区域

  夯实基础数据 摸清生态家底

  以更具准确性、时效性的自然资源底数,支撑生态保护修复科学决策部署。近年来,福建大力开展矿山、海洋生态本底调查,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开展变化监测,动态掌握历史遗留矿山恢复治理情况。识别沙滩受损、岸线受损、滨海湿地受侵蚀等生态问题,摸清全省需修复的岸线长度、海域面积,开发建设全省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数据库。

  同时,为实现项目“资金到位即见效”的目的,福建省自然资源厅建立了“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项目储备库”,指导各地积极谋划项目,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避免资金沉淀,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近期,福建省又通过竞争性评审,让本底数据发挥大作用,使莆田、福州、厦门、宁德4个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入选中央财政支持的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获得奖补资金总额14亿元,第一批奖补资金8.4亿元,入选的项目数和资金规模居全国首位。这些资金将用于开展海岸线保护修复、红树林保护修复等工作。

  构建高标准生态修复空间格局

  九尺之台起于垒土,福建省自然资源生态修复工作,树立规划先行的理念,设立了省、市、县三级山水林田湖草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多部门相互配合的协同工作机制。加强项目科学谋划,并制定山水工程项目管理办法、资金管理办法、正向激励办法等,规范项目实施。编制了省、市、县三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项规划,构建“两屏一带六江两溪”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格局;谋划全局,出台《福建省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实施方案(2021-2035年)》《福建省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福建省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工作方案》等,形成规划方案与工程实施的高效配合。

  加强监管,规范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项资金使用,福建自然资源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制定生态修复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明确资金使用范围和分配规则;制定标准,制定《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技术规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验收标准》《绿色矿山评分标准、申报指南、评估规范》等技术规范,推动该省绿色矿山建设及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作向精细化、标准化方向发展;鼓励参与,联合发改、财政等十部门出台正向激励办法,提出13条正向激励措施,进一步调动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积极性。 

  2022年下半年,福建省开展新一轮互花米草除治行动,经过近4个月的努力,截至2023年1月,完成13.66万亩互花米草除治任务。除治后的海岸滩涂又进行了生态修复与生态提升。位于晋江市的泉州湾河口湿地、宁德市霞浦县长春镇滩涂等,在进行大面积互花米草除治后,开展了红树林生态修复、鸟类栖息地营造、海岸生态化改造等工作。

  在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鹤塘镇的棋坪洋矿区旧址生态公园内,当地政府通过工程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治理方式,坚持“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园则园、宜景则景”原则,积极构建“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资源化治理、市场化运作”的矿山生态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新机制,历时近2年,总投资1000多万元,综合治理面积约200亩,最终成功建成了生态环境优美的休闲公园。

  打造高标准生态修复新亮点

  福建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全省生态修复项目宜林则林、宜建则建、退渔还沙、政府+社会PPP、一矿一策,打造多样化的“生态修复+”模式,共修复红树林 277公顷、除治互花米草 490公顷、修复海岸线 38.4 公里。

  其中,闽江流域山水工程总投资120.77亿元,实施368个子项目,全流域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明显增强,沿途各地还积极探索“山水林田湖+景观提升+产业振兴”发展路子,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莆田“蓝色海湾”、福州滨海新城等13个海洋项目陆续完工,水清、岸绿、滩净、湾美的“蓝色海湾”生态建设成效初步显现。

  福清市海口镇废弃遗留矿山华丽转身为野生动物乐园,收到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福清市龙田镇12个废弃矿山图斑已经完成转型利用,实现治理面积1300余亩,华丽变身为生态“福禄”公园,成为当地百姓日常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流域生态功能逐步提升、矿山生态环境逐步恢复,海洋防灾能力逐步增强,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生态产业日益壮大,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蝶变画卷正在八闽大地徐徐展开。

  进入2023年以来,福建省第二个全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九龙江流域山水工程进入攻坚阶段,57个子项目全部动工,涉及的13个县(市、区)一齐发力,协同推进全流域一体化保护和修复。

  龙岩市永定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以竞争性评选第一名入选2022年国家级示范工程计划,投资超5亿元,目前已经进入施工阶段。

  从南至北跨越山海,一场生态保护修复的“接力赛”还在八闽大地上继续。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福建省自然资源系统将持续坚持生态保护战略定力,积极探索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模式,努力为美丽福建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作出更大贡献。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