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8 中国矿业报
——江苏省地调院物探工作综述
◎ 姜国庆
近年来,江苏省地调院物探工作积极融入地质调查工作转型发展大局,在巩固传统优势产业基础上,积极拓展物探工作服务领域,实现了产业结构逐渐优化、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经济社会效益稳步提升,探索出一条新形势下物探工作顺势而变、转型发展的成功之路。
完善技术体系筑牢发展根基。江苏省地调院物探组先后投入近千万元,引进了Aether大地电磁系统、Smartsolo节点式地震仪、GSSI地质雷达仪等软件平台,弥补了方法技术相对单一、技术体系不完善的短板。目前,物探组专业方向已涵盖重磁、电法、地震、测井,服务领域涵盖地学专业所有相关学科,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稳步增强,为转型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响应国家战略服务城市发展。物探组先后承担了江苏沿海和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两项国家重大战略区和苏州、镇江、徐州等10个城市综合地质调查工作中的全部物探工作,为重大项目高质量实施提供了精准、翔实的数据支撑。江苏沿海地区综合地质调查项目相关科研成果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Journal of Hydrology》发表;“基于地球物理与水文数据融合的地下水水质评估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勘探清洁能源服务绿色低碳。物探组充分发挥深部探测的技术优势,积极投身清洁能源勘查,参与水热型地热资源勘查项目110余项,完成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1160千米。通过技术攻关,物探组实现了陆相碎屑岩盆地、火山岩盆地和沿海低阻屏蔽区优质地热资源地球物理勘探的重大突破。同时,他们积极承担干热岩勘查物探工作,获得了更为准确的构造边界位置及40千米以浅地层起伏特征,圈定干热岩开发有利区域;参与编制了行业标准《地热地球物理勘查技术规范》(NB/T 10264-2019)和《地热勘查重磁电资料解释技术规范》(NB/T 10702-2021)。
透视地下空间助力协同开发。依托江苏省自然资源厅科技项目“江苏城市地下空间探测地球物理方法体系研究”,物探组对不同地质要素、不同空间尺度及复杂城市噪声条件下的地球物理方法适用性、组合体系、关键技术进行系统性研究,强化核心技术储备。目前,他们已成功实施苏州市地下空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评价、句容石砀山铜矿采矿特殊地下空间与矿产资源协同利用试点、洪泽盐盆特殊地下空间资源调查评价与协同利用试点、连云港地下空间能源储备库精确选址研究等项目中城市地下空间或特殊地下空间精细化地球物理探测工作,构建精细化三维地质模型,为地下空间协同利用规划提供地球物理依据。
聚焦灾害调查服务防灾减灾。物探组参与地质灾害调查项目40余项,涉及地质灾害类型包括:地裂缝、滑坡、崩塌、地面塌陷(采空塌陷、岩溶塌陷)等,涵盖江苏省主要地质灾害类型。通过物探技术,物探组查明地质灾害的现状和形成机理,为地质灾害治理提供了基础依据,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地质灾害物探工作积极探索由探测向监测预警迈进,开展基于4G实时微地震监测的石膏矿区采空地面塌陷预警预报试验研究,初见成效。
布局污染调查打造科技高地。物探组深入思考物探工作服务生态环境的切入点,积极与江苏省地调院国土生态调查与修复技术研究中心、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和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开展技术合作。自2019年正式启动水土污染地球物理探测技术方法试验以来,物探组先后承担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地球物理探测项目10余项。他们针对非水相有机污染、重金属污染、固体废弃物、海水入侵污染、污染阻隔墙检测,开展一系列地球物理探测前沿技术攻关,成效斐然;依托重大地质调查项目,在国内较早建成水土污染地面及井下联合电阻率监测试验场,承担自然资源部国土(耕地)生态监测与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开放课题“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在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中的应用研究”,取得良好的示范应用效果。
近年来,江苏地调院物探工作主动顺应改革发展大势,树立大地质大服务理念,依靠科技创新,超前布局新兴领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兴领域占比由2020年的不足15%,激增到2022年的80%;2021年前年货币工作量在400万~600万元,2022年货币工作量达到1200万元,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panel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