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坚持”让湖南省自然生态保护修复见效

2023.08.24 中国矿业报   

  ◎  彭小云

  近年来,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湖南省自然资源系统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系统推进自然生态保护修复。

  坚持规划引领,以高水平规划构建自然资源生态文明新格局

  坚决贯彻党中央“多规合一”改革部署,省市县成立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总体建立,“三区三线”划定启用,带位置落实418.89万公顷生态保护红线。围绕“一江一湖三山四水”总体格局,将生态保护修复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湖南省“十四五”自然资源发展规划》,编制《湖南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在全国第一个发布省级“十四五”生态修复规划,科学编制第四轮矿产资源规划——《湖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市县总规全部通过省级审议,长株潭都市圈专项规划正在加快推进。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和湘江科学城规划正式确定。分类推进村庄规划应编尽编,累计完成1.8万个村庄规划编制。强化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建设,着力构建“一江一湖三山四水”国土空间生态保护格局。打造省市县互联互通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系统,强化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坚持统筹自然恢复与工程治理,推动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理念,积极争取国家资金,2022年成功申报国家“十四五”期间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并连续两年成功申报中央资金支持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共获中央财政支持26亿元,是全国两个成功申报山水工程并连续两年成功申报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的省份之一。全面完成湘江流域和洞庭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实现修复总面积18214公顷,带动贫困山区30万人民脱贫致富,解决6.8万人生活饮水难题。加快推进洞庭湖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完成修复总面积36730公顷。积极推动实施邵阳、怀化及郴州、衡阳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协调省级财政安排4.58亿元,推动湖南省于2022年至2023年完成3442公顷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

  坚持统筹推进,多措并举服务高质量发展

  在省本级和衡阳市、岳阳市、常德市、郴州市、南山国家公园等探索推进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省级建立并落实省人民政府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并将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纳入四类国有资产之一进行专项报告。省级层面设立了湖南地质勘查基金,目标总规模20亿元,用以推动矿产资源储备管护。岳阳市和常德市构建了制度性湿地管护机制。南山国家公园积极推进国家公园自然资源资产特许经营模式。全省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田长和网格田长的“5+1”田长制工作体系,全省耕地数量连续两年实现净增加。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将绿色矿山建设情况纳入市(州)、县(市、区)真抓实干督查激励考核内容。截至目前,湖南省共建成绿色矿山411家,总数为中部省份第一。扎实推进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0-2022年,湖南省厅连续3年获评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优秀单位。

  坚持技术攻关,依托“天空地网”精准推进碳汇监测

  作为自然资源部生态系统碳汇监测试点省份,湖南省立足“天空地网”自然资源综合监测技术优势,率先在自然资源领域开展生态系统碳汇监测技术研究,为全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进提供数据支撑和技术保障,为未来全省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示范。针对南方丘陵区不同生态系统典型特征,开展生态系统碳汇监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开发了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系统。完成了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核心区生态系统碳储量本底调查、年度碳汇监测和生态产品总值核算。编制生态保护修复区生态系统碳汇监测与评价分析报告,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成效进行评估,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