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30 中国矿业报
使 命
河北开滦,以煤矿著称于世。在近代工业史上,开滦煤矿占有重要地位。
1928年,唐山第四中学一批初中生来到开滦煤矿参观。其中,有个孩子叫宋叔和。听说开滦煤矿是当时中国最大的煤矿,他觉得很自豪;再一听,煤矿竟是英国人在这里开办的,他又觉得很伤自尊。
宋叔和盼望将来有一天,中国人自己能够找矿挖矿。他的人生轨迹证明,他的梦想终于化为现实——他一生的使命,就是为祖国寻找深埋地下的矿藏。
1934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地学系,朝着立下的人生志愿迈出了一大步。
1938年宋叔和大学毕业,由于成绩优异留校做了助教。
大学刚刚毕业的宋叔和充满热情,想尽快施展自己的才华与抱负。从1938年到1942年的4年时间里,宋叔和除任助教外,还随他的老师冯景兰调查了云南西部的地质情况与矿产资源。在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后,他撰写了《云南保山仁和桥中志留纪笔石》一文。文中详细描述了这一地区早志留世笔石的结构特征,鉴定出属于林氏弓笔石带的曲折笔石等。中志留统的划分和对比是以笔石为依据的,而林氏弓笔石带则是中志留统的典型标志。宋叔和通过对上述笔石的详细研究,首次以确凿的论据论证了我国云南西部中志留统的存在,为该区志留系地层划分奠定了坚实基础。
宋叔和在这4年中学到的地层古生物研究方法,为他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先 驱
1942年,他与关士聪等一行人到新疆进行综合性矿产普查。他填制了当时尚少有其他地质人员去过的天山库鲁克塔格等地区的路线地质图。他们研究了新疆八道湾煤田的成煤环境、构造特征、煤层特点。最早划分出早、中侏罗世燃料煤和三叠纪炼焦煤。
1943年和1944年,宋叔和发表了《八道湾煤田初步调查简报》《对新疆八道湾煤田开采之意见》等3篇报告,为20世纪50年代新疆乌鲁木齐煤的勘探、开发和利用提供了重要资料。
1947年,宋叔和应邀调查白银厂古矿遗迹。白银厂矿区位于兰州东北100千米外,包括折腰山、火焰山和铜厂沟等几个矿区。宋叔和乘马车来到这片荒凉之地后爬山、钻洞、找露头、看剖面,仔细调查。他首次提出,地表所见的黑、红、白等五彩斑驳的氧化铁带不是铁矿而是铁帽,在铁帽下有大型黄铁矿矿藏。根据有限的古矿点和矿洞资料,他初步估计白银厂的黄铁矿储量在100万吨以上。通过与世界著名的西班牙里奥廷托黄铁矿型铜铅锌矿的比较,他提出白银厂矿床是黄铁矿型含多金属的矿床。
1948年、1949年,他先后发表《甘肃皋兰杂岩之初步研究》《甘肃皋兰白银厂南山系中之变质火山岩》等论文,着重研究了变质岩,特别是变质火山岩,提出白银厂位于变质火山岩中,为以后找到大型铜矿奠定了基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宋叔和全力投入矿产普查勘探工作。1950年,他率队普查了辽宁青城子、岫岩2个铅锌矿。普查分队阐明这两个铅锌矿都赋存于辽河群的一定层位内,并对辽河群做了详细划分,为进一步在该区寻找同类型矿床指明了方向。
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国家建设和国防事业急需用铜。宋叔和主动请战,去西北找铜。他建议把白银厂作为找铜靶区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他的建议立即被原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采纳,并任命他组建直属地质大队——641地质队,到白银厂寻找铜矿。
探 秘
1951年5月,宋叔和二进白银厂。地质队没有任何可供参考的地质勘探资料,技术力量也十分薄弱。到1952年,他们发现了许多线索:东厂沟的绿水、小铁山的铁帽,还有一种叫彩钼铜矿的指示性矿物,后来又发现了一种含铜20%的烟灰色粉末,这种粉末被确认为辉铜矿,具有找大富矿的意义。它有力地支持了宋叔和的论断:白银厂不是铁矿,金、银、硫也属其次,铜矿才是主要的。
消息传到北京,一场大规模的地质勘探开始了,白银厂在沉寂了几百年后又喧闹了起来。
然而,1953年6月,正当矿区上下一片繁忙、兴旺,全国上下一致看好白银厂铜矿的时候,打钻取出厚达几十米的黄铁矿岩心,经化验含铜量竟是零。队伍中出现了动摇与怀疑情绪。在这关键时刻,宋叔和沉着稳健、仔细研究,率领大家坚持下去,终于在深部找到了富铜矿。到1955年,经过4年的风风雨雨、困难挫折,白银厂的面纱终于被揭开。一个大型黄铁矿型铜矿床暴露在世人面前。当为矿山建设和开采设计提供了所需的全套地质资料之后,宋叔和乘胜追击,带领和指导641地质队、祁连山地质队,对白银厂矿区及其外围的区域地质背景、构造条件、岩浆活动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结果证实了白银厂矿床不仅含铜和硫,还含有丰富的铅、锌、金、银,是一座富铜的铅、锌、金、银多金属矿床。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又丰富了理论,并在实践-认识-再实践的循环中不断发展、深化、凝练、升华。有了白银厂铜矿的实践经验,宋叔和及时总结提出“祁连山一带黄铁矿型铜矿的特征与成矿规律”,把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为以后的找矿提供了理论依据。
1956年12月31日15时整,在中国的西北地区,响起一声震天撼地的爆炸声,一团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西方一些国家报道,中国西部爆炸了一颗原子弹。其实,那是白银厂的矿山大爆破,因为当时确定的矿床的开采方法为露天开采,要采用大爆破的方法进行剥离。这次爆破拉开了白银有色金属公司矿山投产的序幕。随着一座大型矿山的投产,一座工业新城建立起来。而宋叔和又奔向更加遥远、荒凉的旷野。
收 获
1956年,宋叔和任西北地质局副主任工程师,1959年任甘肃地质局总工程师,1960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兼职研究员。宋叔和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他负责布置、安排、指导秦岭、祁连山、东天山矿产普查勘探工作。
1956年,宋叔和与王恒升等一起,根据秦岭地质分队送来的含钼石英脉样本,到秦岭金堆城地区研究含钼石英脉的产状。他注意到,金堆城露头上有一定规模的硫化铁矿浸染的围岩。参照白银厂稀硫浸染状硫化物评价铜的经验,应做浸染状硫化物中钼的评价。于是,他与分队同志一起确定采样位置、刻槽规模以及采样的数量和重量,经对样品化验,钼含量达到工业要求。西北地质局决定组队进一步详查,最后勘探证实为一大型细脉浸染型钼矿床,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在宋叔和任甘肃地质局总工程师期间,甘肃地质局组织地质队伍在祁连山西部追索白银厂类型的多金属矿床。宋叔和根据地质队找到的小型镜铁矿床,与田奇一起通过野外观察、研究确定该矿床属沉积变质型铁矿床。根据这种类型矿床的成矿特点,他立即重新组建地质队深入普查,终于找到了主矿体,并命名为镜铁山式铁矿床。
白银厂、秦岭金堆城、镜铁山三大矿床找到后,宋叔和及时总结了在变质火山岩中找矿的经验,先后发表了《祁连山一带黄铁矿型铜矿的特征与成矿规律》《关于北祁连山细碧-角斑岩建造的有关问题》,论述了区域地质环境对矿床的控制作用和优地槽岩浆演化与成矿关系。根据岩浆活动次序,宋叔和提出了在优地槽褶皱带内基性-超基性岩中普查铬、镍的正确战略决策,这对后来评价祁连山系铬、镍矿床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荣 誉
新中国成立初期,地质力量太小,建设又急需地质资源,因而国家只能确保重点勘探。但不做好区域调查,就难以从战略的高度指导全国的找矿工作。后来,原地质部加强了区域调查和区测工作,并开始加强地质科研工作,建立了相应的科研机构。
1976年,宋叔和调到中国地质科学院,筹建矿床地质研究所(前身为矿物原料研究所)。对于这个变动,宋叔和很高兴。矿床地质研究所成立后,可以从全国范围内考虑问题,这使宋叔和的视野更加开阔。
来到矿床地质所以后,宋叔和主抓科技管理工作,同时不放松理论研究。他的《中国岩浆岩主要类型及其成矿特征》《黄铁矿型铜和多金属矿床——世界范围内一些主要矿带和矿床类型的对比及研究趋势》《中国主要金属矿床类型的时空分布》等著作相继出版。他还创办了《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所刊》《矿床地质》等期刊,推动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他组织矿床学者和专家,编著了《中国矿床》,并主编出版《中国矿产资源图(1∶500万)》,及时反映我国金属非金属能源矿床的特征和时空分布规律以及矿床学的理论进展。《中国矿床》在1995年获第七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一等奖,199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08年2月5日,宋叔和仙逝。斯人已去,但功绩永存。
(此文根据有关资料整理)
{{panel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