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时间

2023.09.08 中国矿业报   

  ◎  张  艳

  公元前486年,自吴王夫差在扬州崛起开挖邗沟的第一锹土,便注定了中国大运河的不平凡。这是一项震惊世界的人类工程,它从南到北贯穿五条天然河流,并用 2500年的时间绘制出一幅中国河流的壮观图。

  博物馆运河时间

  2023年7月7日。

  我带着使命开启“中国一日·走近中华文明”之中国大运河河北沧州段的行走。

  走进沧州市博物馆,还是那位亲切的讲解员马元洲,从沧州历史文化陈列展厅讲起,沧州的历史沿革、铁狮铸造工艺以及珍贵展品绿釉陶猪、蹲狮、老城砖等,随着他的解说,一幅幅历史画卷在我眼前展开。在河北大运河文化展厅,应我们的要求讲解员刻意放慢速度,从多角度介绍大运河的自然风貌与文化积淀。大运河沧州段在他的讲解下一帧一帧闪现,“从吴桥县第六屯村南开始,止于青县李又屯村北,绵延216公里。从这里开始,大运河属于了沧州,名字成了南运河。”站在一幅京杭大运河纵剖面图前,他用诗意的语言形容大运河的流水走势:“从山东南旺的会通河段起,水流是三分朝天子,七分下江南。”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这片浩瀚的水域,以南旺为顶点,两边对称展开去,似一藤葫芦瓜,蔓上结着你、我、他。这话语很熟,在哪儿听过,一查,原来是夏坚勇著《大运河》的第四章空间篇中,这样陈述:

  以南旺为对称轴,那么,与太湖平原对应的自然是河北平原,与钱塘江对应的则是海河。而南北两个端点上的杭州和北京,都是香车宝马型的古都,在历史上也差不多是等量级的,只不过在时间上有些错位罢了,从端点过来一点,同属于暴发户的那种,散发着近代商业气息和殖民气息的,是上海和天津。再过来一点,色调变得古朴了,有点斑驳的意味,在南端的是苏州,在北端的则是沧州。

  纵观这条具有多重价值和历史贡献的汤汤大河,挂在博物馆的、讲解员口中的、现实的、心中的沧浪之水,滋润了华夏民族的生命情调。

  捷地闸时间

  从沧州市博物馆出发向东南,沿着大运河曲曲弯弯的走势,河与路,或有短暂的分离;行车,或有短暂的方向迷失,但看一眼河水,向东或向西的稍稍偏离,还是能找回到大河的主心骨。顺着走,继续向南,约30分钟后,在一醒目的二层小红楼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北省南运河河务中心捷地闸所便位于此地。

  车停在小广场上,沧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董永盛、沙旭和沧县捷地乡乡长代鑫早在门口迎候。四十摄氏度的高温让他们等候多时,心有不安。

  董主任未语先笑,乡长代鑫热情伸出来的手,让温度更加高涨。有女孩端出两筐黄澄澄水灵灵的蜜桃:“大热天的,解解渴。”我一眼认出这是捷地乡傅家圈村的蜜桃,大运河边有名的水果,个头大,品相好,而且色泽黄艳,甜脆味美多汁,桃子味儿十足。我们每人拿起一个大桃子,不顾及形象地啃了起来,边啃边说,好吃好吃,好甜好甜。

  傅家圈村在运河东岸边,近千亩桃园依偎在运河臂弯,若一枚翡翠玉镯。运河水甜,千亩的桃花芳菲过后,便结出了不平凡的味道。每年的5月到10月,绿洲黄油王、早黄金、黄金蟠桃、黄金蜜桃……各品种的桃子你方唱罢我登场,“弥天香气藏不住,满园尽带黄金甲”。此时吃的桃子名叫“早黄金”,色泽、味道早超出了其名字的涵义。

  吃完蜜桃,跟随本地主人进入闸所。分洪闸是捷地分洪设施之一,为捷地减河的河首工程,是南运河段现存最早的分洪闸,连接南运河和捷地减河的重要水利设施,始建于明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

  为我们此次做讲解的姑娘叫买树菲,本地人,可谓自家人讲自家事情。当走近悬于河上的一排房舍时,她停下来,“这是1933年德国西门子制造的启闭机,天儿太热了,机器散发出的机油味很重,大家远远地看一下就可以了。”

  我们理解导游的好意,还是执意登上了架在河上的起闭机房,机器为齿条式电动手摇两用,多半外漆脱落。手抚厚实的大铁器,赞叹这才是真家伙啊。买树菲指着中间的一台,“现在仍然在使用,这些设备为研究运河水利设施的发展及技术变迁提供了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一会儿下去后从侧面可以看出一块闸板是抬起一截的,仍然发挥着闸门的作用。”我们纷纷走下来,站旁边侧头找那块厚重的闸板。

  立于乾隆御石碑、清代宪示碑前,御碑上的一粒一粒汉字,浅淡而浑圆,字迹棱角虽有风化,仍然清晰可辨。层层光环漫过,呈现出时间的真实,传达着书者和刻者的力度、情感和气息。史载,乾隆三十六年,皇帝出巡山东,沿运河南行一路视察河务。直隶总督杨廷璋曾奏请在天津芥园开设减水坝泄洪,皇帝认为不妥,要在上游选址建坝。他仔细研究捷地的地形地势,做出将捷地闸改为减水坝的决策,御笔题写了《坝工纪事》七言律诗。时隔19年后,乾隆皇帝再次来此视察,又题写《阅捷地减水坝》。当地官员将两首御制诗手迹刻石立碑,立于此地。

  日出东海,日落归山。山海藏真意,此地生文韵。乾隆两次亲临之地,乃福祉吉祥之所。夕阳下,村民正赶着鸭鹅回家,恰在此时,闸门开启,奔腾的运河水欢畅着向东奔流。有人把渔网伸下去,立时,扑棱棱的鱼儿被兜起,溅出清凉凉的水花。

  “一船明月”时间

  大运河最初的构想是标记在军用地图上的,这就寓意着有战争,有强权征服。可是,大运河很快有了角色转换,开始进入了饮食男女的生活,踢腾出有声有色的浪花来。与大运河有关的物什,都承载着生命的质感,比如堤坝、比如航船。船是河流的插图。2022年4月,京杭大运河实现百年来首次全线通水。2022年9月1日上午9时,京杭大运河沧州中心城区段实现旅游通航。

  与沧州大运河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书霞电话联系,说明此行的目的,中心城区通航马上一周年,我想了解旅游通航给沧州人带来的乘船体验。书霞女士没有解答我的问题,她给我们精心安排了晚上的游船:“你们在市区转上一遭,亲自感受一船明月过沧州的诗情画意吧。”

  “公司的游船以仿古游船与现代式游船为主。游船行驶有四条线路:园博园航线、百狮园码头和大化码头单线、百狮园码头北线、南线。咱们晚上走一走精品线路百狮园码头北线。运河看景,不能不看“三楼”,咱的船正从三楼中穿行,相信你们会对大运河,对大运河边的夜沧州有不一样的感觉。”

  月悬中天,于繁华的市井声中,在闪烁的灯影里,我们向北,走一段人间胜景,找寻明月下沧州城不一样的感觉。

  摇摇荡荡前行,著名的南川楼、朗吟楼与清风楼遥相呼应,闪烁出璀璨的光芒。

  穿越数百年光阴,三座楼相会于斯,算得是一段佳话。至于三座楼诞生的准确年月已难追述。历史烟云滚滚,三座楼命运相连,曾毁于兵,毁于火,毁于风剥雨蚀。这是沧州城莫大的憾事,复建便成为沧州人的翘首盼望,也成为城市文化与形象建设中提神的一笔。

  清风楼紧傍运河西岸,复建较早,后重新进行修缮彩绘。清风楼五层架构,外观似宝塔,底层为四面四角,二三四层飞檐转折出十二角,五层仍为四面四角,与底层呼应,上面加斗拱起脊宝顶。墙体朱红,层脊、重檐均采用黄色琉璃瓦,正门上方书“清风楼”三个大字,门两侧挂着楹联:京杭古运长千里,津沧渤海第一楼。

  单株不成林,清风楼少了两楼的相伴,便有些孤零落寞之态。大运河再通水,沧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拉开序幕,南川楼、朗吟楼破土而生。

  南川楼、朗吟楼位于运河东岸,南北相隔不过二百米。南川楼在南,为明清建筑风格,地下一层,地上三层,石砌高阶,廊通八面,首层四出抱厦,折转八角,二层探出歇山平座,三层环廊用重檐四角攒尖,上为鎏金宝顶。楼体高约31.8米。沧州历史上有名的沧酒,就出于此地,古籍载,“南川地通暗泉,泉甘而水深,昔郡人岁取用以造酒,酒佳甚,所称沧酒,即此水所造也”。

  朗吟楼在南川楼北面,楼名跟仙家吕洞宾有关。传说吕洞宾曾在江淮斩蛟,岳阳跨鹤,并乘黄鹤飞过洞庭湖来到沧州,为此,留下“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的诗句。复建的朗吟楼为仿明清制式楼阁,形如城楼,攒尖三重檐风格,灰瓦覆顶,红墙红柱,旁有岳阳阁配伍,高矮相映,更有一番厚重大气韵味。两座楼皆是梁坊绘彩,翘角出脊,绿蓝颜色精描,间或旋子西番莲宋锦枋心墨线小点金,或旋子西番莲宋锦枋心墨线大点金,檐下阴影掩映部分,青蓝碧绿,略加金色点缀。

  一条运河穿城过,三座古楼诉春秋。月朗云清,河岸两侧繁华的市集鼎沸声正酣。画舫歌榭,桨声灯影不输秦淮风韵,被月光被灯影关怀的运河水变成了金色,晃动着,有微热润身,这也是千年运河生生不息的生命温度。

  晚上行船有众里寻它千百度的迷幻,我想,其实运河两岸无须建更多的景观带,那样就生生把原始活泼的景致弄局促了。“长河日暮乱烟浮,红叶萧萧两岸秋。夜半不知行远近,一船明月过沧州。”这是清代诗人孙谔在京杭大运河乘船写下的《夜过沧州》,此诗深沉却又不失灵动的意境,几乎成为大运河沧州段的一张“诗歌名片”。

  谢家坝时间

  本来此次“中国一日”的行程中,没有计划再走谢家坝。来来回回,被我走了多次的谢家坝,再走,能有什么新的体验吗?

  一走上堤坝,如见老朋友般的熟悉与亲切。

  手机导航里输入关键词“河北,连镇,谢家坝”,便可精确地定位出位置——河北省连镇镇运河五街、六街交界处,南运河东岸,北纬37度47分41秒,东经116度28分08秒。谢家坝第一次被世人瞩目是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中国大运河(沧州段)东光连镇谢家坝——吴桥第六屯段河道,以及连镇谢家坝遗产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瞩目的原因是坝体为黄土、白灰土加糯米浆的三合土逐层夯筑,是南运河河北段仅存的两处夯土坝之一,夯土以下为毛石垫层,基础为原土打入柏木桩筑成。坝体长218米,厚3.5米,高5米。历史上洪水在此处曾多次决口,为险段之一。清朝年间,连镇谢氏乡绅捐资从南方购进万余斤糯米,组织人力用糯米熬粥,滤出的糯米浆与白灰、黄土按相应比例混合筑堤。我多次走进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这位古道热肠的乡绅确切的名字始终没有从史料里找到,他触手可及,与坝体一同被后人抚摸,又似风,隐于尘埃。

  2012年,当地政府用同样的方法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谢家坝进行修葺,用了10000公斤糯米,使用电钻才保证楔木工序的完成,修葺后的谢家坝,尽量保持了原有风貌。

  顺着斜坡下到河沿,蒿苇盈天,河里水清,轻触坝堤,与之接触的一瞬间,透过竹楔、贝壳、沙砾,岁月的包浆涌来。几只小蜗牛安然趴于堤上。轻轻捻起一粒,它们在沉睡,似乎已沉睡了百年。我把脚步刻意放轻,感受脚下的力量,我知道这片土地力敌千钧,将万千承重,稳稳托住。有个少年在对岸放羊,背影晃动,看到了少年时我的影子。

  感谢这片保留原始风貌的河坝、苇草以及鸭们羊们。目光投向远处,在心里默默念着两个令人自豪且充满阳光的词条:伟大、奉献。多年后,此方水土的灵气,鲜活的一切,以及孕育出的民风和精神,让后人会生发怎样的感慨呢?

  作者简介:张艳,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发表在《散文百家》《参花》《阳光》《北方文学》《苏州日报》等报刊。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