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6 中国矿业报
——记山东省煤田地质规划勘察研究院胶东金矿团队
◎ 本报通讯员 单莉
胶东,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金矿区,是世界第三大和全国最大黄金生产基地。山东省煤田地质规划勘察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有一支地质找金小分队在此耕耘十余年,用脚丈量每一座荒山,用手抚摸每一块矿石,以“唤醒宝藏,奉献希望”为理念,致力于金矿找矿突破,为国家资源保障贡献着青春和力量。
地质队员在野外勘查记录
艰苦创业,夯筑找矿之基
范家庄金矿普查项目是研究院在胶东地区开展的第一个省地勘基金找矿项目,面临工期短、人员少、资料缺的“三不利”处境。研究院团队用时不到一个月就先后完成了地质测量、激电测深和槽探等一系列工作,新发现矿化蚀变带15条,前景喜人。但在对矿化蚀变带进行深部追索的阶段,钻孔揭露的矿体都已尖灭,只见蚀变不见矿,矿到底在哪里找?剩余工作量只够再打一个钻孔了,项目组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这最后一孔到底该怎么打?
经过前期高强度工作,大家长期过度劳累,眼睛泛红,嘴唇干裂,但依旧热情十足,苦思冥想积极寻找着解决难题的方法。项目负责王勇军提出,不能仅依靠手头的找矿线索,必须补充新的施工依据,加大综合研究力度,为此,他带队专门探访以往在周边地区搞民采的矿工,短短两天走遍工作区附近十余个村庄。经过综合调研,精细梳理所有有利和不利找矿线索,最后提出靶区调整方案,钻机终于又开工了,钻机轰鸣、夜以继日,100米、200米……大家焦急地等待最终结果。功夫不负有心人,见矿品位达到可喜的16克/吨,该项目为研究院金矿勘查事业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勠力同心,找矿成果丰硕
胶东金矿团队中汇集了一批成熟的地质技术骨干,他们优势互补,发挥出了“1+N”的作用。在开展东道口矿区找矿预测项目时,由于野外地形条件复杂,沟壑林立,荆棘密布,在当地雇佣的采样工人仅出工一天就想要放弃。一位刚毕业的地质专业大学生首次上山采样就累得停在半山腰,最后只能被搀扶着下了山。道阻且长,这条充满未知的路是否需要坚持走下去?
作为从事地质调查工作10余年的骨干人员——黄鑫,凭借着以往丰富的找矿经验,从石英脉、断裂构造带、蚀变带到矿产露头,手把手地指导大家对金矿找矿标志进行详细观察和分析,将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家。为看清断面,采集样品,描绘构造,地质队员徐昌总是冲在最前面,勇当探路者。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路长勇短期内就熟练掌握了GPS、奥维互动卫星地图、数字填图等相关技术和工具,大大提高了找矿工作效率。就这样,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大家从未有过半点抱怨,勠力同心,以推进项目进展为首要目标,每日背负着三四十斤样品,整日穿梭在荆棘丛林中,历时三个多月,采样千余件,并深入矿井进行全巷道编录。依据现场调查整理的大量详实可靠的资料,为该项目构建精准的矿床三维预测模型和圈定找矿靶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项目成果获评“优秀”。凭借着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胶东金矿团队连续斩获山东省地勘基金项目15项,获得厅局级奖励15项,累计预测金资源量超300吨。
技术攻关,支撑找矿突破
近些年来,团队大胆实施科技创新引领找矿实践,积极与省内外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开展技术合作,加强科技攻关。从最初仅依靠对矿体的表面认知,到逐渐通过深入了解矿体的形成机制,物质的来源、迁移和富集等规律来指导找矿,大幅提升了找矿研究水平,截至目前已获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厅局级科研项目7项,发表核心论文30余篇,授权发明2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5项成果获得国内领先评价。
牟乳成矿带是胶东半岛金矿集区三大金成矿带之一,但带内金矿床的成矿流体来源、成矿规律等仍存在着较大分歧。2019年,胶东金矿团队联合高校开展了《山东省牟平-乳山成矿带三维综合找矿模型构建与深部找矿预测》科研课题,综合运用岩石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矿物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理论,深入研究典型金矿深部成矿系统和控矿构造,建立了矿床精细三维模型,从三维可视化角度实现了-2000米以浅主要地质体的透明化,建立了地质-地球化学成矿预测模型,圈定找矿靶区3处,预测金资源量近17吨。该创新成果极大地丰富了胶东地区金矿找矿思路,为周边和其他地区找矿提供了有益借鉴。
不忘初心勇担当,碧血丹心写忠诚。站在新起点上,胶东金矿团队将始终牢记地质报国的崇高使命,大力弘扬爱国奉献、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抢抓机遇、奋勇争先,积极统筹谋划,加大勘查力度、加强科技攻关,推进找矿突破,努力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panel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