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2 中国矿业报
2022年10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回信。一年来,同为收信人的地质行业各单位,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不畏艰难险阻、砥砺奋进,书写新时代地质人新使命,在加大找矿力度、加强科技攻关、弘扬优良传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亮眼成绩。
本期,我们邀请几家地矿行业单位,展示他们践行重要回信精神的故事。后续本报将开辟“我们都是收信人”栏目,继续请地矿行业单位谈谈在重要回信精神的指引下,一年来发生的深刻变化,以及取得的成果。
河南省地质局
大力弘扬地质文化 助力找矿突破
◎ 周 强
一年来,河南省地质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的重要回信精神,加强地质文化建设,积极参与河南省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大力弘扬爱国奉献、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扎实开展主题教育,举办河南地质工作成就展,建设党建馆、地质文化陈列馆,编写《河南地质70年》,在河南省政府新闻发布平台集中发布“河南省十大地质成就”,在河南卫视开辟《地质河南》专栏,举办河南省“忠诚奉献地质人”纪念章颁授仪式,努力讲好河南地质故事、树好河南地质形象,让广大干部职工心更齐、气更顺、劲更足。
该局高质量承办中国探矿者年会,吹响了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冲锋号。实施多个地质勘查项目,3个项目成为2023年首批启动的中央财政新一轮找矿突破省级工程。清洁能源勘查开发迈出重要步伐,通许县地热资源调查探明热储资源折合标准煤35.4亿吨;中牟页岩气首次实现河南省管网利用,在南华北地区页岩气勘查开发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平顶山开展的煤层气地面抽采获得重要突破,累计产气超1000万立方米,首次实现河南省煤层气交付用户终端使用,让煤层气真正实现变“废”为宝。坦桑尼亚环维多利亚湖2个金矿建成投产,成为该国最大的中资矿山企业。作为发起单位,与中国地质调查局三大区域中心,安徽、湖北省地质部门,共同签署“桐柏-大别找矿突破行动战略合作协议”,开创了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合作的新模式。
新疆哈密野外地质调查现场
该局认真践行“两山”理念,聚焦国家和河南省重大战略,全力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主动加强与河南省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文化旅游、应急管理等省直部门的联系沟通,发挥“地质+”叠加作用,推动融合发展。参与申报中央财政项目“河南秦岭东段洛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并获批实施,总投资52.11亿元。在洛阳市、三门峡市政府的支持下,建立工程指挥部,局、院、集团共同行动,联合央企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优化勘查设计施工,推动重要生态功能区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该局认真落实“四个面向”重大要求,全面提升地质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为服务河南省发展大局提供坚强有力的地质科技支撑。整合优势资源,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承担的2项国家重点研发课题和12项省级科研项目稳步实施,取得一批创新型成果。河南省地质研究院获批省重点研发专项——“基于人工智能的矿产资源高效预测评价技术”项目,标志着河南省矿产资源领域人工智能、智慧找矿迈出了重要一步。加强科研平台和团队建设,拥有院士工作站2个、省部级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27个。制定《河南省地质系统专家库管理办法》,建立8个专业领域专家分库,入库专家600余名,着力打造业内一流的知名专家和领军人物。“老湾超大型造山型金矿多期成矿模式及统一成矿系统”等两项成果获得2022年度河南省科技进步奖。
感恩奋进推动江西地质调查事业高质量发展
江西省地质调查勘查院
◎ 江 云
一年来,江西省地质调查勘查院在省地质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持续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学习宣传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从中汲取精神养分、凝聚智慧力量、激发担当干劲,以感恩之心、奋进之力推动江西地质调查事业高质量发展。
聚焦主责主业,勇担地质找矿使命。一年来,该院紧紧围绕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要求,聚集江西省优势和紧缺矿产资源,加大地质找矿工作力度,全面参与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累计实施各类地勘项目32个,争取各类地勘项目经费1.79亿元。积极参与江西省地质局宜春地区含锂瓷石矿整装勘查,探明宜丰左家里和白市化山2处超大型含锂瓷石矿,为宜春市打造“亚洲锂都”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储量保障。在宁都某铀矿勘查取得江西省近10年最显著找矿成果。黎川十里天然矿泉水勘查项目刷新江西省矿泉水储量最大规模记录。此外,实施的乐平铅锌矿、大余萤石矿等勘查项目预期可达中大型以上找矿成果,在萍乡上栗找水、丰城艾湖找地热、新余找煤层气等均取得突破性进展。
宜春含锂瓷石矿大会战野外作业现场
科技创新赋能,提振产业发展后劲。一年来,该院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重要位置,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加强科研平台建设,不断增强地质科技创新驱动力。成功入库省级科研机构,推进实施江西省重点揭榜挂帅项目“江西超大型锂矿找矿快速突破关键技术研究”等一批重大科研项目,引进19名高层次科研创新人才,投入千万元更新地质装备,积极申报“江西省关键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重点实验室”……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举措,有力促进创新能力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经中国科学院院士专家组鉴定,该院基础所实施的余干-鄱阳富硒土地资源调查项目成果总体达到国内同类成果领先水平,在成果应用于田园综合体建设方面达国际先进水平。
传承优良传统,激发内生发展活力。一年来,该院以山东地质六队为标杆,加大地质文化建设力度,弘扬新时代地质优良传统,深化拓展书香地质、地质大讲堂、技术比武、地质科普等文明实践活动,选树“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状”获奖单位基础所、“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卢赛强、“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丁一、“江西省五一巾帼标兵”宋佳等一批身边先进典型,营造了崇德向上、可追可及、推动发展的浓厚氛围。在刚结束不久的江西省“天工杯”地质系统无人机测绘操控员职业技能大赛上,该院所属单位参赛代表包揽了个人成绩前五名和团体成绩的一、二、四名。
用高质量绘本讲好地质报国故事
◎ 陈华文 石雨洁
新时代奋进路上的地质事业,和其他事业一样,都需要精神的滋养、文化的浸润,这是地质事业行稳致远的不竭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广大地质工作者“大力弘扬爱国奉献、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这为当前和今后地质文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地质文化建设中,关键是要讲好地质报国的故事。如何把这个故事讲得有温度、有内涵,并且还能传得开?其实无论是故事内容还是呈现方式,都需要守正创新的魄力,需要苦干实干能干的本领。笔者长期从事地质文化实践,曾带领学生共同完成长篇绘本《山河作证》的创作。今年9月8日,《山河作证》获评网络创作领域的最高荣誉——2022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
100幅“文字+手绘图”组成的绘本《山河作证》,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全景式地呈现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70年办学征程中,一代代师生牢记地质初心和使命,艰苦朴素、求真务实,在地质人才培养、地质研究、地质找矿当中的使命和担当。该作品2022年10月下旬由《中国矿业报》和矿业界客户端率先报道,后来线上线下广泛传播,唱响了地质文化建设的好声音。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结合地质文化建设的思考,对于如何讲好新时代的地质故事,笔者有3个方面的体会。
一要彰显爱国主题。地质工作者常年在野外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克服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为党为国为人民寻找自然资源宝藏。地质工作者与大地为伴、与自然为友,把祖国的锦绣河山装在心中,地质报国的豪迈情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新时代地质工作者不仅为国找矿,还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勇立新功。新时代的地质故事,说到底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地质故事的落脚点和其他故事一样,都归结到人的身上。人是地质故事的主体,是地质故事的重心。人的故事讲精彩,地质故事就立起来了。只有如此,故事才能吸引人、教育人、激励人。地质工作者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肩负重任,在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两个方面双向奔赴、双向发力。回顾中国地质事业的历程,发现一些地质故事曾经深深影响一代有为青年。如连环画《一个女勘探队员》、报告文学《地质之光》等,就是其中的优秀之作。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地质故事都要彰显爱国主义这一思想主题,这是地质文化建设的“总开关”。《山河作证》作为新时代地质故事绘本,大力弘扬地质报国精神,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相吻合。
二要创新表现形式。讲好地质故事,可以用多种文艺手段进行,比如小说、报告文学、影视、舞台剧、美术、动漫等。当前,网络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讲好地质故事要充分发挥好网络影响力大、传播范围广的独特优势。无论多么砥砺人心的地质故事,如果传不开,那么就达不到预期的文化建设效果。笔者在着手谋划绘本《山河作证》创作之初,就把网络传播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再则,现在是一个视觉叙事备受关注的时代,用优质的画面表现地质故事,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顺应信息技术的潮流,经过反复思考,决定以流行的数字绘画为依托开展绘本创作。而绘本也是近年流行的一种阅读和观看方式,尤其是在青少年群体中,拥有广泛的受众群体。绘本在叙事的连贯性方面更自由,在绘制技法方面更灵活,这和传统的连环画有显著差异。《山河作证》融合了“网络传播+数字绘画”两大特性,最后完成的绘本作品给人耳目一新的视觉体验。讲好地质故事,在方式方法上不能走传统的老路,要求新求变,大胆创新。《山河作证》所有文图的传播,均首先在网络新媒体中传播,改变了以前以纸版图书出版“优先”的单一模式。地质故事无论是作品表现形式还是传播方式,都有广阔的拓展空间。
三要具备创作热情。讲好地质故事,即便有再过硬的创作本领,如果没有满腔热情,没有敢于付出的胆识,畏手畏脚或者犹豫不决,都会让地质故事大打折扣。在地质工作者这个庞大的群体中,不乏大量的文艺才俊。各地质单位和部门,要在政策上支持、在经费上扶持、在精神上鼓劲,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激发创作热情,才能讲好新时代地质故事。另一方面,讲好地质故事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地质工作现场和基层单位进行采访、采风和调查研究,要虚心向地质工作者学习和请教,与他们心连心、打成一片,倾听文化诉求和期待。地质好故事,毫不夸张地说,是用双脚丈量出来的。绘本《山河作证》之创作,尽管聚焦的是大学师生群体,但是“眼中是山河、心里有中国”的情感表达和其他地质故事在精神气质上是相互交融的。为了这一绘本的创作,笔者经过多年酝酿,曾在雪域高原、沙漠戈壁、深山密林、江河之畔进行采访调研,搜集了大量一手创作的素材。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团队成员们创作热情高涨,并没有因为各种困难而退缩。在此过程中,团队成员也被地质工作者攻坚克难、大胆创新的气概所感动。创作的过程,本身也是一次深受地质精神洗礼的过程。
当前,地质事业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地质工作大展宏图的机遇期。要认真学习领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把准时代脉搏,用心用情用力讲好地质报国故事,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
{{panel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