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3 中国矿业报
——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找矿成果综述
◎ 本报记者 姬长玉
勘探开发,增储上产。稳住能源基本盘,夯实资源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压舱石”。对于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扛稳端牢能源矿产资源饭碗,全局主动。
2022年10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回信指出,“地质工作者要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大勘查力度,加强科技攻关,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发挥更大作用”。
一年来,全国地矿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导,重点突出紧缺战略性矿产,强化基础地质工作,优化找矿布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深化矿产资源管理改革,全面推进绿色勘查,大力弘扬新时代地质文化建设,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取得扎实成效。
加大勘查力度,推动矿产资源增储上产
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关键要把握好“找什么矿、在哪找矿、怎么找矿”三个问题。这是增储上产的前提。
如何统筹既立足当前,满足短期的矿产资源需求,又着眼长远,增强持续保障矿产资源供给的能力?有力有效的勘查开发是关键。
一年来,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办公室迅速组建,聚焦我国紧缺和大宗战略性矿产,以重要含油气盆地和重点成矿带为重点,根据地质工作程度分类施策实施勘查找矿;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十四五”实施方案发布,加强国内勘查开发,推动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增储上产,成为全国地矿队伍冲锋的集结号!
摸清战略性矿产资源家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自然资源部牵头抓总,强化重大基础工作,深化矿产资源国情调查,系统分析163个已查明资源量矿种的矿产资源数量、质量、结构、空间分布状况和资源变化格局,为党中央决策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加强矿产基础地质调查工作,在基础调查区和重点调查区,加大矿产资源调查工作力度;在重点勘查区和老矿山深边部,开展找矿预测和矿体定位等工作,加大“攻深找盲”力度。
广泛凝聚思想共识,科学编制实施方案,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在全国各地高位推动,捷报频传。
在塔里木、鄂尔多斯、四川、渤海湾等盆地,油气企业新发现8个亿吨级大油田和11个千亿立方米级大气田。各地新发现157个大中型矿产地,圈定找矿远景区112个,提交可供商业勘查找矿靶区102个。
四川探索开展多元化地质勘查投入机制,推动设立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引导基金和矿产勘查开发私募基金。新疆研究组建矿产资源风险勘探投资基金,总规模18.01亿元、首期6.91亿元,探索以市场化运作方式加速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
江西宜春组织锂矿大会战,带动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形成“锂矿-锂盐-锂材料-锂电池-锂应用-锂回收”全产业链发展模式。贵州针对锰矿、铝土矿、磷矿等优势矿产,通过“精查探矿”盘活存量提升增量,“精准配矿”实现优质资源优先配置给链主企业,“精细开发”将矿产资源吃干榨净,“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
辽宁省本溪市永安铁矿新增铁资源量5.6亿吨,新疆巴楚县瓦吉里塔格铁矿新增铁资源量3.3亿吨。贵州省松桃县高地锰矿新增锰矿石资源量1.7亿吨。山东省莱州市西岭村超大型金矿新增金金属量近200吨,累计达580吨,是国内已发现的最大单体金矿床。江西省靖安县大雾塘钨矿新增三氧化钨资源量26万吨。甘肃省肃北县大敖包沟石墨矿新增晶质石墨资源量657.21万吨。云南省镇雄县羊场-芒部地区探获亚洲最大隐伏单体磷矿床,推断磷矿石资源量26.5亿吨……
以新能源矿产锂为例,新增锂氧化物探明资源量119万吨,提前完成“十四五”找矿目标。
山东地质六队在乳山西涝口探获一处近50吨大型金矿
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科技创新和攻关
当前,我国矿产勘查已从浅部转向深部,从寻找露头矿转到覆盖区找矿,从低山区转到中高山-深切割区,找矿难度不断增大。如何保障能源矿产持续有效供给?矿产勘查能否实现高质量开发?
历史和实践证明,科技创新是实现矿山找矿突破和快速增储的最佳路径。
一年来,地矿系统牢牢把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牵住、这步“先手棋”走好,从找新、挖潜和综合利用三方面寻求突破。
成矿理论取得新成果。目前,四川盆地油气成藏模式、大兴安岭南段金属成矿模式等方面取得一些新认识,并创新示范了一批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等调查评价方法;制定一批矿产地质调查技术标准,全国地质行业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
重大科技专项启动实施。深地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加快启动实施, “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加速推进。
创新人才激励政策迈出新步伐。在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中,启动地质找矿方向团队和人才推荐遴选工作;在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中设立“地质找矿奖”,找矿队伍积极性得到有效激励。
综合利用技术规范逐步形成。分矿种制定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标准,推广应用难选冶、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技术,微细粒资源利用率低、共伴生资源损失严重、尾矿存量巨大等矿产资源绿色高效开发难题将得到更好地破解。
锚定目标,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地质六队重要回信精神一周年座谈会上,来自全国地矿系统的地勘单位、矿业企业代表和有关院士专家形成共识——
一是加强基础地质研究,创新成矿理论和找矿模式,进而指明找矿方向,快速评价并圈定靶区,实现找矿重大突破;二是加强科技创新和攻关,尽快突破“空-地-井”立体勘查技术、航空重力梯度等快速评价技术和高性能传感器等大探测深度装备的核心部件等“卡脖子”问题,推动高精尖勘查开发装备国产化;三是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打造高水平地质科技人才队伍,在体制机制创新中激励更多科技工作者勇攀高峰,在全行业全社会形成鼓励、支持、参与创新的良好环境,为高质量发展开辟新空间、注入新动能。
加大鼓励矿业投资,繁荣矿业市场的政策供给
矿产勘查开发投入风险高、回报周期长,由于一些政策的限制,地勘单位的找矿成果难以转化,社会上的找矿资金不太愿意进来。
问题倒逼改革,改革推动落实。
如何在政策层面保驾护航?一年来,部分油气企业、中央管理地勘单位负责同志座谈会及地矿领域院士专家座谈会先后召开,中国地质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开展座谈,自然资源部组织调查组赴黑龙江、江西、河南、广西、四川、贵州、甘肃、新疆等八省份进行专题调研,充分听取意见建议,深度对接部署与需求,激励市场主体找矿的政策、机制逐步明确,推动找矿突破的思路、办法逐步明晰。
大调研,大讨论,大突破。随着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逐步推进,破除矿业发展制度性障碍的改革也愈加深入。特别是今年初以来,围绕繁荣矿业市场、吸引社会主体投入找矿行动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密集出台。
1月3日,《矿业权出让交易规则》印发,规范出让工作要求,强化交易流程和时限要求,完善违约责任、信用监管。
5月1日,作为繁荣矿业发展的一项重大激励政策——新修订的《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办法》明确,将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方式由取得采矿权时一次性征收,改为主要在矿山生产时按销售收入逐年征收,既维护了国家矿产资源资产权益,又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紧随其后,《关于制定矿业权出让收益起始价标准的指导意见》《矿业权出让收益市场基准价制定指南》等相关配套文件相继落地,积极释放出更多制度红利。
5月12日,《自然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完善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登记管理的通知》发布,鼓励实施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进一步取消探矿权矿种限制;放活探矿权二级市场,允许探矿权流转,吸引更多有实力的矿业企业投入到找矿行动中。
7月26日,《自然资源部关于深化矿产资源管理改革若干事项的意见》印发,允许夹缝资源、深部资源等以协议方式向同一主体出让矿业权,降低探矿权延续面积扣减比例,细化油气探采合一管理等。
目前,自然资源部正积极推进《矿产资源法》修改,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推动矿业权“净矿”出让,多措并举做好采矿用地保障,最大程度消除矿业权人的后顾之忧,吸引更多社会主体投入到找矿行动中。
一条条“硬核”举措,纷纷聚焦矿业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焦点、痛点、难点和堵点,为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跨越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也让矿业界更加坚定了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据统计,“十四五”以来,全国矿产勘查投资连续两年实现正增长,油气矿产勘查投入创历史新高,2022年达到822亿元,同比增长3.1%;非油气矿产勘查投入回升势头明显,2022年达近百亿元,同比增长15.6%。
构建联动机制,有效衔接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
找矿突破非一时之功、一级之责、一域之事,既要调动矿业权人加大勘查力度提交资源储量,又要政府主动提供勘查区块,必须协同发力、上下合力、长期努力。
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构建的“政府主导、公益先行、商业跟进、科技引领、快速突破”新机制得到有效实施。
一年来,自然资源部门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做好公益性地质调查与商业性矿产勘查的有效衔接,不断激活市场机制发挥更大作用。
据了解,2023年上半年,中央财政支持基础地质调查5.09亿元,同比增长44.8%;支持矿产勘查2.39亿元,同比增长32.0%。地方财政支持基础地质调查5.06亿元,同比增长17.1%;支持矿产勘查23.42亿元,同比增长17.4%。在财政资金引导和拉动下,全国社会资金投入矿产勘查21.07亿元,同比增长15.6%。
一串串持续增长的数字背后,既有中央和地方对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高度重视,也映射了全社会对地质行业未来高质量发展前景的持续看好。
为充分发挥地质找矿“国家队”作用,中国地质调查局统筹部署全国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组织实施中央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矿产调查。2023年,中国地质调查局以形成大型能源资源基地为主线,聚焦紧缺战略性矿产,瞄准新疆、西藏、贵州、云南等工作基础好、资源潜力大、短期易突破的地区,开展基础地质调查、战略性矿产资源调查、战略性矿产勘查、水文地质调查等工作。重点围绕塔里木、准噶尔、鄂尔多斯等重要含油气盆地,整合力量集中攻关,实现新区新层系新领域油气重大突破;重点围绕冈底斯-藏南、昆仑-阿尔金等成矿区带,加大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为商业性勘查提供更加精准的靶区。
上下贯通,高效协同。与以往相对简单的部署推进相比,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大课题显然给了央地联动更多合作空间。
按照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和“十四五”实施方案,各省(区、市)相继出台地方矿产资源总体规划,聚焦辖区内战略性矿产调查评价、重点勘查区资源潜力评价和重要矿山深部找矿预测任务等,打好“规定+自选+特色动作”组合拳,引导要素集聚,实现增储提产。
放眼全国,安徽、河南、湖北三省联合编制武当-桐柏-大别地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方案,跨行政区域统筹地质找矿工作; 广西研究细化今后五年找矿部署,提出总体规划和矿种专项方案相结合,构建了“专家指导下的总工办负责制”“联合作战”“深耕作战”“中央-地方-企业协同作战”等工作模式;陕西推进渭河盆地氦气资源勘查开发,提出“差异化部署、综合利用研究、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思路,建立“渭河盆地氦气1号井”专项工作机制及周调度制度;新疆正以打造战略性矿产安全保障核心区为目标,划定了环准噶尔、环塔里木、阿尔泰、东天山、西昆仑等“两环八带”10个勘查开发区;辽宁将以煤层气、铁、金、硼、铜、钼、萤石等主攻矿种,划定30个重点勘查区,部署8个矿产资源勘查重大工程;贵州新一轮找矿行动已完成成矿区带重要成矿区带的比选、论证,未来3年将重点实施寻找与新能源电池及电池材料相关矿产的找矿行动;青海将加大盐湖资源勘查开发力度,重点进行柴达木盆地西部深层卤水钾锂盐勘查,深层卤水资源可利用性研究,锂、铍、铜、镍、晶质石墨、萤石等国家战略性矿产勘查等。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负责人纷纷表示,将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平台作用,加快调整矿产资源战略布局,尽快形成一批新的可供开发利用的矿产地和资源储备地,加快推动构建大地质、大资源、大生态的工作格局。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服务生态文明建设走深走实
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为处理好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一代代地质人上下求索,笃行不怠。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在探寻金山银山的同时守好绿水青山,让绿水青山更多地转化为金山银山,成为越来越广泛且深刻的共识。
一年来,地矿系统统筹矿产勘查开发和生态保护,大力推进绿色勘查、矿山建设和生态修复。
研究完善绿色勘查开发、矿产地储备管理要求,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内、自然保护地内战略性矿产勘查开采差别化管理政策;统筹协调战略性矿产找矿部署与国土空间规划布局。
推进《绿色地质勘查工作规范》贯彻实施,创新并推广应用一批适用于绿色勘查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新工艺,落实地勘单位和矿业企业主体责任,最大限度降低地质找矿对生态环境的扰动。
持续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把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贯穿于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全过程,落实减缓生态环境影响措施,严格执行绿色勘查、开采及矿山生态修复相关要求。初步建立绿色勘查开发标准技术体系,逐渐形成了节约高效、环境友好、矿地和谐的绿色矿业发展模式,已建成绿色矿山4000多家,约占生产矿山的三分之一。
不断完善绿色勘查国家、行业、地方、团体、企业等标准规范体系,鼓励地勘单位和矿业企业持续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绿色勘查水平。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推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在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实践中,地矿系统始终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积极服务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不断彰显新时代地质使命担当。
弘扬优良传统,加强新时代地质文化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对地质工作提出新要求新任务,赋予地质文化新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回信时提出的“爱国奉献、开拓创新、艰苦奋斗”,成为新时代地质精神谱系的核心内容,是地质人生动、鲜明的精神写照,进一步增强了全国地质工作者的荣誉感、使命感、归属感。
这一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宣教中心挂牌成立,《新时代地质文化传播规划(2023年-2030年)》正式发布,一大批形式新颖、喜闻乐见、针对性强的教育和实践活动层出不穷,地质文化的生命力、创造力得以繁荣发展,地质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得到显著增强。
这一年,第三批地质文化村(镇)得到评定,第三批天然富硒土地得以认定,地质资源赋能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步伐逐步加快,“两山”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探究具有地质文化特色的乡村人居可持续发展的新样本越来越多元。
这一年,地矿系统不断涌现出中央和国家机关创建模范机关先进单位、“大国工匠”和“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彰显了新时代地质工作者的良好精神风貌。
坚定地质文化自信,让优秀地质文化弦歌不辍、历久弥新,有助于更好地守住地质人的“根”与“魂”,也有助于讲好地质故事,传播好地质声音。
打造新时代地质文化新高地,构筑地质工作者精神家园,着力构建新时代地质文化体系,不断创新宣传教育培训的载体、阵地和平台,宣传先进人物和先进典型,创作优秀文艺作品和科普产品,不断滋养精神根脉、涵养价值认同、培塑优良作风、凝聚奋进力量,为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永不枯竭的澎湃动力。
在新时代地质文化的精神感召下,山东省第六地质大队找矿实现新突破,再获探金50余吨等一批新成果;实现基层地勘单位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历史性突破;“英雄地质队”陈列馆建成,并被纳入威海市直机关主题党日实践活动基地,新时代“英雄地质队”新篇章正在奋力书写。
当下,新时代地质文化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软实力,地矿全系统营造出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舆论氛围,地质人的地质故事愈加生动鲜活,全国地质工作者的荣誉感、使命感、归属感不断增强。
一代一代传承弘扬优良传统,努力找大矿、找好矿,在献身地质事业中实现人生价值,逐步成为地质工作者越来越广泛的共同价值追求,为地质事业薪火相传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新一轮找矿突破已经实现良好开局,为全面开创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新局面提供了重要支撑。面向未来,地矿系统将全面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必将在祖国壮阔的山河绘就更加不凡的崭新画卷。
{{panel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