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牢底线才能赢得未来

2023.10.17 中国矿业报   

  ——七谈如何领会与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

  ◎  本报评论员 潘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在取得亮眼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积极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切实维护生态安全、核与辐射安全等,保障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和条件不受威胁和破坏。

  思想上,我们要把强化风险意识、坚持底线思维作为推动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防范化解各类风险。要坚持一切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根据现实发展实际和客观规律进行谋划,同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客观地思考风险和挑战有哪些、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要充分认识到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保护地球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从保护生态、保护地球的角度出发,找到一条适合区域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在行动上,要强化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建立常态化管控生态环境风险长效机制,强化环境风险预警防控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要通过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调查,全面摸清地质灾害隐患底数及变化情况,及时识别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生态功能退化等重大生态问题,拓展开展地表基质、地下空间、地质储能等国情调查,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资源环境基本信息。要积极开展生态地质调查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查明重大资源环境问题与风险,为区域协调发展提出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对策建议。

  “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这是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也是美好期许。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面对日益复杂的发展环境,让我们共同坚守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