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31 中国矿业报
“国际熊猫日学术主题论坛”举办
◎ 本报记者 李德重
10月27日是“国际熊猫日”,当天上午,湖南省地质博物馆、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WWF)、湖南省自然资源资产学会在省地博报告厅联合举办了“国际熊猫日学术主题论坛”。
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副馆长刘立在论坛会上致欢迎词,世界自然基金会公众倡导重大项目组主任周媛、湖南省自然资源资产学会理事长王宽苏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副馆长钟琦主持本次论坛。
本次以“寻古探今,共建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际熊猫日学术主题论坛”,邀请了长期从事生物研究、生态建设的专家学者,用一场跨越时空的精彩对话,引领大家对濒危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进行保护,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给予关注,共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
论坛会上,多名专家学者分别以《沉默的诉说——古代大熊猫基因组告诉我们的故事》《人与大熊猫和谐共生探索:回顾与展望》《绿色生态建设中生物多样性的实践》《化石大熊猫》《剑与盾之歌——瘟疫与免疫的生命竞技场》《自然向好——WWF全球旗舰物种保护案例分享》为题,分享了在古大熊猫研究、大熊猫保护与宣传、生物多样性研究、城市规划保护等方面所做的研究以及获得的学术成果,向公众普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意义,倡导人们投入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践工作。
“生物多样性是衡量我们居住环境好坏的重要指标吗?”“从事古大熊猫和古代物种的基因研究,对当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2030自然向好目标,有哪些帮助和启示?”“从事野生大熊猫研究和保护都是在野外工作,非常艰辛,曾经面临的问题现在都能解决吗?”……现场观众的提问展现出公众对生态环境的高度关注。
在对话专家、问答互动环节,各位专家立足大家关注的问题,从自己研究的领域出发,以极具感染力的生动故事和切身感受,讲述科研、科普背后的艰辛和收获;以最详实的科研成果,倡导人们了解生命、热爱科学、尊重自然,以及如何通过生物研究、生态保护,来让人类生活得更加幸福,走得更为久远。
学术因交流探讨而严谨,学术因互鉴共享而丰富。从湘西龙山地区古大熊猫化石研究,到深化“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展览,再到举办城市自然行动的学术主题论坛,湖南省地质博物馆一直以更具影响力和传播力的方式,让公众了解大熊猫、保护大熊猫以及野生动物的愿望空前高涨,也为2023城市自然行动提质升华。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功案例。从2017年开始,每年的10月27 日被定为国际熊猫日。我们呼吁社会各界像爱大熊猫一样,关爱濒危野生物种,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
{{panel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