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3 中国矿业报
——读何婉玲《四时的风雅》
◎ 秦延安
作为知名作家、资深出版人周华诚策划的稻田读书系列之一,何婉玲的《四时的风雅:唐诗里的日常之美》,便如父亲的稻田一样,弥漫着一股清新的乡野之味和闲散舒适的生活之气,让我们在作者清新优雅的文字和注解成诗的日子中看到了恬然自得的闲适之趣。
周华诚自经营父亲的稻田以来,不仅将“父亲的水稻田”种成了一个品牌,还团结和带领了一大批作家用文学的形式呈现今天的乡村生活。当我收到这本书时,更是惊中有喜。该书无论是封面装帧,还是内文插图,都呈现了较为完整的江南生活美学画卷,让人如喝茶般细细品味。作为一本散文随笔集,该书共分为“好时光”“看花去”“滋味长”和“风雅事”4章,44篇文章对应了44首唐诗。唐诗不仅是诗歌史上的一座高峰,亦是“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在书中,作者以唐诗为框架,以风雅为线索,为我们呈现出一幅由唐诗浸染而出的绚烂画卷。书中既有采茶、泛舟、夜航、游山等醉情山水的雅致,又有各色花儿的欣赏以及果子品尝的感悟,还有喝茶、读书、饮酒、看戏、踏雪等活动的记录,并于其中探讨了颇具深意的人生旅程,让人久居城市的内心,在文字的洗涤之下变得释然和豁然开朗起来。
生活琐事纷纷扰扰,把日子过成诗,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这就要懂得发现生活中的“小确幸”。比如《菖蒲》中,作者在旧盆里种了一束菖蒲,喷了水,鲜活水灵,便觉提升了生活品质。“案头置一泥一草,便蓬荜生辉。大约是出于深山水涧,其遗世独立的孤傲品性,一扫室之俗气”。原本平常的一盆花草种植,却让作者感悟到了“品质的生活是需要用心装扮的”。《夜色好》中,作者与黑夜对话,与月亮谈心,与虫声互动,只有“卸下白日的忙碌和疲惫,空出一颗心来”,方能感受夜的独特的美。诗意的生活,并不在形,更在于意。小小青溪,不足百里,随着山势却也绕了个千回万转。“循着大河,找到山中泉眼,喝一口,陈腐的心也如王维一样”,如溪水般变得清澈、淡泊安宁起来。《寻山泉》何尝不是寻一颗明静的心……高额的房价和柴米油盐的琐碎日子,让芸芸众生如陀螺般片刻难得清闲。其实生活不仅是一日三餐的温饱,还有远方的诗和田野。懂得放下,学会宽容,生命也就变得简单、笃定起来。
生活是自己的,把日子过成诗酒花,主要看自己想怎么过。在《乌米》中,作者讲述了南方立夏食用乌米饭的习俗。相比白米的温润清香,乌米给人更多的则是节日才有的隆重。时光匆匆,让我们在奔跑的途中丢弃了许多礼仪习俗,而越是忙碌,越是让人怀念记忆中那些沿袭下来的风俗。“变化的时光中, 总有些不变的东西,代代传承下来,熨平岁月的褶皱。一碗油汪汪的乌米饭,是象征生活安稳的定海神针”。尊重习俗,便是传承文化。生活不仅遵循风俗,还要有仪式感。在《新米》中,“食新米那日,我们在月光下摆起长条桌,孩子们站成一排在唱歌,口琴声响起,桂花香了,每个人用手抓一把刚出锅的新鲜白米饭。”作者一家人对新米的喜爱和尊重,不仅因为这是自己劳动所得,还有那些有温度的日子。“生活条件好了,可食物的味道却越来越不如过往。吃新米,也成了城里人的奢侈。”还有《饮酒》,那是时光的味道。一杯青梅酒,让人不由得想起“梅子青青,想到夏末蝉鸣,日子又明亮起来”……与花草树木相亲,与明月清涧相邻,与家人亲友相守,看时光沿着二十四节气的驿站且歌且行,怡心,怡人。在书中,素白简约的平常琐事,烦闷枯燥的日常劳作,都在作者的慧眼中,变得富有诗意起来。
把日子过成诗,才能按想要的写下去。把日子过成诗,处处是美,活的质感比活的质量更具智慧,更有情怀,更讲究境界。我想这是这本书给我们的最大启迪。
作者简介:秦延安,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第27届中青年高级作家班学员,有上千篇作品散见于《山花》《山西文学》《散文百家》《人民日报海外版》《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等全国一百多家报刊。
《四时的风雅:唐诗里的日常之美》
作者:何婉玲
出版社:黄山书社
出版时间:2023年6月
{{panel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