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27 中国矿业报
——记中国地调局西宁中心三江源项目组
◎ 马 卫
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地区,去年的旧雪还未消融,新一轮的“银装”已经开始覆盖……在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宁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4名身穿红色工装的年轻调查队员正拿着采样袋、剖面铲、测量绳等装备,开启了新一天的自然资源监测工作……
采 样
胸怀“国之大者”,当好“中华水塔”的守护人
西宁中心工作区域辐射青海、西藏、新疆、甘肃、宁夏五省份,同时兼顾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这一战略要位。“早在转制初期,中心党委对中心区域位置以及职能定位有着深层次的谋划,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当好‘三江源生态保护’重大国家战略的践行者,保护‘中华水塔’的前哨兵,才能把这支队伍的建设发展规模推到更大更高的位置。”西宁中心党委书记欧清学介绍道。
自2020年以来,西宁中心聚焦“全国双重规划”实施、自然资源部“两统一”职责有效履行,为区域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修复提供有力支撑。该中心突出地域优势,从地质调查事业发展高度,初步构建“123”业务体系,不断优化业务布局。西宁中心重点围绕三江源、祁连山及周边重要生态功能区,着眼“中华水塔”保护修复、国家公园建设重大需求,在典型区域共布设包含生态修复支撑调查、专项生态环境调查、生态环境承载力调查、生态修复潜力调查评价等类型的三级项目7个。
截至目前,三江源项目组已初步形成了自然资源空间分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环境承载力、高原高寒典型区域地表基质与覆盖层空间分布特征、地质碳储碳汇等相关成果,为三江源地区自然保护体系建设、生态保护修复建设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踏出的新路,就是用汗水浇出的芬芳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西宁中心三江源项目组成员以不负芳华的远大理想保护祖国的青山绿水,以舍我其谁的高尚境界守护青藏高原生态屏障。
三江源地区交通线不发达,很多预定工作点位车辆不能到达,这就需要项目组成员扛着数十公斤的装备,克服海拔高、氧气缺、路途远等实际困难,徒步至工作点位。由于缺氧,项目组成员走一会不得不停下来休息一会,远一点的点位,光是来回路途就耗了很长时间,但他们从不气馁,依旧在各个工作点位之间行进……
一片样地、三块一平米的样方,有时候一趴就是一天,这样的采样工作就是三江源项目组野外工作的常态。
夏天的草原,雨水丰沛,草地潮湿,是天然的“蚊子窝”,尤其是七八月份,蚊子更是活跃,一天的工作结束了,团队成员手、脸和脖子这些暴露在外的地方几乎没有不被“关照”到的。
“保护区内的工作地点几乎没什么人,除了藏野驴、白唇鹿等‘高原精灵’留下零零星星的脚印之外,其余的痕迹基本都是我们留下的。”脸上布满晒起的干皮,因为缺氧有点发紫的嘴唇上也全是干裂的口子,这是笔者在野外一线见到三江源项目组成员王国荣的第一印象。见到他时,他正在进行草地采样工作,采样回去的路上,他还向笔者不停地介绍着,脸上仍挂着淡淡的笑容。
三年多的时间,项目组成员的足迹遍布三江源地区的山林湖泊,项目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项目组基本查清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自然资源要素数量、质量、空间分布特征及演化规律,初步建立了青藏高原草资源调查方法,为全国草地资源调查工作树立了标杆;初步查明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生态地质条件和主要生态地质问题,探索了生态修复的地质学解决思路,评价了区域生态承载力和生物多样性现状;形成了三江源典型地区高精度冰缘地貌数据,查清了重要交通廊道冻融灾害分布;成功建立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观测网络,形成了空-天-地-网一体化观测体系。项目组成员还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专著1部;获得发明专利2项,软著15项。项目有效支撑服务三江源地区自然资源管理、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工作。
巾帼不让须眉,高原腹地开出“格桑花”
地质队伍中,从事野外一线调查的女队员寥寥无几,但在西宁中心三江源地区野外工作者中,有这样一个群体,她们柔肩担重任,巾帼绽芳华。
谢莉、彭海月、宁晓春、张海琛,她们是西宁中心三江源野外项目组的四朵“格桑花”,也是项目组不可或缺的技术骨干。
在野外,她们干的工作一点不比男队员少,从外业调查的剖面、采样、记录到内业的遥感解译、数据分析、报告编写,每一个环节都有她们忙碌的身影。
据了解,她们都是西宁中心挂牌成立后招聘引进的专业技术人才。短短2年时间,她们不仅适应了野外项目工作强度,还在各自的项目中担任着重要工作。她们舍小家、顾大家,不娇气、不服输,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女性地质工作者的担当和责任,展示了当代青年地质工作者崇高的敬业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风貌。
“高原上的天气多变,刚刚还是万里晴空,瞬间小雨就下来了,但调查工作并没有因为这场小雨而耽搁。”三江源项目负责人谷强回忆起小雨中的那次调查经历不由地说,“真正让我动容的是4名女同志的坚毅和执着,她们能毫无迟疑地俯下身挖着剖面,也能毫无顾忌地趴在土坑上,记录着每一个样地剖面信息,全然忘记身下是泥泞的采样地……”
“他们能干的我们都能行。”就因为这样一个信念,她们通过不懈的努力,获得了许多荣誉。由谢莉参与编写的“三江源地区自然资源综合调查2022年度成果报告”获评中国地质调查局优秀报告,参与制作的多部科普视频获得奖项;张海琛、彭海月、宁晓春3人代表西宁中心参加青海省、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普讲解大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青春,如火似钢,热烈且坚毅。奋进突围的过往,记载着西宁中心三江源项目组成员心系生态保护、勇攀行业高峰的坚定足迹。逐梦绽放的明天,他们也必将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决心与毅力,为保护三江源、守护“中华水塔”、助力青海省“四地”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panel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