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05 中国矿业报
——聊聊我们的耕地
◎ 朱丙坤 张绪振 韩明洋
土地孕育了地球上的万物,是人类的衣食父母,更是人类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我国是农业大国,耕地只占全世界耕地面积的7%,但养活了世界上20%的人口。“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要想把饭碗端稳,就必须确保耕地安全、总量稳定。
水田
什么是耕地?耕地有几种类型?
耕地指利用地表耕作层种植农作物为主,每年种植一季及以上(含以一年一季以上的耕种方式种植多年生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休耕地),以种植农作物(蔬菜)为主。
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将耕地划分为水田、水浇地、旱地。
水田,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水田按水源情况分为灌溉水田和望天田。
灌溉水田。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经常性蓄(积)水,用于种植水生农作物的耕地。如种植水稻、茭白、菱角、莲藕、荸荠、芡实等。包括灌溉的水旱轮作的耕地。
望天田。又称雨育水田、雨灌水田。指没有灌溉设施,主要依靠天然降水,种植水生作物的耕地。
水浇地,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的耕地。
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指有(河流、水库、地下水、涌泉等)水源保证和渠道、喷灌、滴灌、机井、泵站等灌溉设施。水浇地适合种植的作物非常广泛,如花生、大豆、油菜等。
无灌溉设施。一般降水量大于250~400毫米以上地区而靠天然降水种植旱作物可以获得一定产量的耕地,包括没有灌溉,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即常称的雨养农业的耕地。
旱地,在南方旱地主要在一些山区、丘陵地区、没有水源保证的坡地。在北方主要是远离江河湖泊,没有下水源浇灌的土地。南北方旱地都可以种植玉米、红薯、马铃薯、向日葵、烟叶等耐旱作物,也可种植果树,药材等经济作物。
我国的耕地资源到底有多少?粮食产量到底有多少?
根据国家统计局颁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底,全国耕地面积19.14亿亩(12760.1万公顷),较2021年底净增加约130万亩。2022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为177498万亩,粮食总产量为68653万吨。其中,夏粮产量14740万吨,早稻产量2812万吨,秋粮产量51100万吨,全年谷物产量63324万吨。其中,稻谷产量20849万吨,小麦产量13772万吨,玉米产量27720万吨。大豆产量2028万吨。整体上看,2022年粮食单产每亩386.8公斤,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486.1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的粮食安全线。
近年来,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始终保持在这一水平之上,而且持续增长。对于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这不仅意味着中国自身粮食安全有保障,更为稳定全球粮食市场和食物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我国耕地是如何分布的?
我国耕地资源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珠江三角洲等平原、山间盆地以及广阔的丘陵地区,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90%以上,西部地区耕地面积小,分布零星。
东部地区是中国耕地资源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其主要包括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省份。这些地区的耕地资源集中,地形平坦,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土地肥沃,生产优质农产品的适宜条件十分成熟。主要以经济作物种植和水稻种植为主要生产业。而耕地的水田面积很大,水稻种植区域的产量也是全国的最高。
中部地区包括河南、湖南、湖北、安徽等省份。这些地区具有大型平原和河流平原,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具有很高的耕作能力。主要农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和豆类等,其中以水稻和小麦种植的面积最大,区域产值也最高。
西部地区包括西藏、云南、贵州、四川、陕西、甘肃等省份。这些地区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土地肥沃性较差。
水浇地
保护耕地我们应该怎么做?
耕地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基础,它不仅是粮食生产的重要来源,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正式提出18亿亩耕地红线。保护耕地,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也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以,我们倡议做到:
不乱丢垃圾,倡导科学分类。少用塑料袋、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不乱丢弃电池。塑料袋和发泡塑料饭盒会造成白色污染,废电池含大量重金属,会造成土地重金属污染。
不过量施肥,提倡绿色种植。农业种植尽量少用化肥、农药,多用农家肥。化肥、农药会残留在果蔬上,清洗不干净会影响人体健康。同时农药会改变土质,导致产量下降,影响经济生态。
不随意排污,强制节能减排。工厂合理处理工业废料。工厂应合理处理工业废料,工业废料中的化学残留物会污染土地,从而污染附近水质,导致生态污染。
不随意取土、不滥砍滥伐。滥砍滥伐是导致土地流失的主要原因。我们如果到路边、山坡、草场等野地去挖土,不但破坏了原有的植被,而且带走了表层土壤,在雨水和风力的冲刷下会越来越大,造成草场退化,严重的还会引起山地泥石流、滑坡等恶性生态事件。
树牢“守土”意识,加大科普宣传。保护土地,人人有责,在增强自己土壤保护意识的同时,向周围亲朋好友宣传土地保护的重要性。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烟台海岸带地质调查中心)
{{panel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