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0 中国矿业报
《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提出
◎ 本报记者 刘晓慧
《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近日发布。《规划》提出,到2035年,浙江省要构建形成“一湾引领、四极辐射、山海互济、全域美丽”的国土空间新格局,打造长三角世界一流城市群金南翼、未来版“富春山居图”。
《规划》提出,要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到2035年,浙江省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876.00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652.00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3.67万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46万平方千米。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洪涝等风险控制线,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历史文化保护等安全保障空间,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空间底线。
《规划》明确,围绕“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的总体目标,有序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加强一二三产业融合,持续优化乡村用地布局,完善设施配置,加强风貌管控,提升乡村品质;突出省际区域协调,推动省内重要生态地区、重大流域地区和城镇密集地区协同,加快杭绍、甬绍、甬舟、甬台、嘉湖等区域空间一体化发展,与周边地区一起,共同将长三角打造成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和改革开放新高地,展示中国式现代化浙江先行的空间形象。
《规划》强调,要打造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现路径。全面提升浙江省山林绿屏和海洋蓝屏生态功能,持续完善钱塘江等八大流域生态脉络,逐步贯通山湖之间、山海之间、山与山之间的生态廊道,筑牢“两屏八脉多廊”生态安全屏障。《规划》还落实了杭州西湖、大运河、良渚古城遗址、江郎山丹霞地貌等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保护空间和管控要求,保护好自然景观、完善好老百姓喜欢的功能设施,创新空间要素保障,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转化通道。
同时,统筹基础设施空间布局,为构建安全韧性便捷的国土空间提供要素保障。完善台风、洪涝、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防控和突发应急事件处置的设施安排,提高国防动员设施保障水平,建设韧性浙江。统筹交通、能源、水利和新型基础设施的规划布局,利用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推动重点项目精准落地。
{{panel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