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绿色画卷”永驻赣鄱大地

2024.02.29 中国矿业报   

  ——江西省地质局实施中央重点支持生态保护修复资金项目侧记

  ◎  本报记者 邹元坑 薛磊 通讯员 钟千方

  新年伊始,好消息接连传来。1月23日,“江西抚河流域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以下简称“抚河项目”)二标段设计招标开标,江西省地质局第十地质大队(以下简称“十大队”)继一标段设计后再收囊中。紧接着,1月24日,该项目一标段施工开标,江西省地质局地质建设投资集团(以下简称“地建投”)、地理信息大队和生态地质大队联合中标。

  这是自2022年国家启动中央财政资金支持重点生态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公开招标以来,江西成功申报赣州市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以下简称“赣州项目”)后,连续两年获得此类中央财政资金支持项目。

  开放合作建平台

  2020年,自然资源部与财政部联合发文,部署“中央重点支持生态保护修复资金项目”入库工作。来自全国各省市的申报竞争异常激烈,2022年,第一批中央重点支持生态保护修复资金项目仅有11个获批,2023年也只有18个申报项目通过立项。江西连续两年获得此类项目,可谓成果丰硕。

  2021年,受赣州市自然资源局委托,由江西省地质局第七地质大队承担赣州项目立项申报,并在2022年6月顺利获批立项,工程施工目前已经全面铺开。如今,抚州项目也即将全面实施。两个项目,江西省地质局所属地勘单位均有不同程度参与。在相关单位采访中,十大队副队长张伟深有感触,“地勘单位与地方政府的深度融合,促成这个国家级示范工程项目的顺利落地和实施。”

  江西省地质局组建后,职能定位更加明确清晰,“生态文明支撑”作为改革发展“三大定位”之一,对接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和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局层面全力推进开放融合,深化与各级政府、业务部门和大型企业的合作,在省内先后与宜春市、抚州市、上饶市、萍乡市、赣州市等地市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制定《大力实施“1+N”对口服务战略》,打造覆盖全省的“1+N”区域布局,高位推动建立联动会商机制,形成协调联动、紧密合作、运转高效的工作格局。

  2021年12月2日,抚州市市长高世文和江西省地质局局长陈祥云共同出席双方战略合作签订仪式。高世文希望,江西省地质局积极参与抚州市各类重大项目建设。陈祥云表示,通过交流合作,打造深度融合创新的产业模式,投资更高质量的产业项目。

  正所谓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局属各基层单位纷纷开启“结对子、交朋友、谈合作”的模式,主动对接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加强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和大型企业合作,签订了各层次、各领域的合作协议,建立了相互依赖、相互信任、相互促进的合作纽带。十大队先后与抚州市农业农村局、抚州市临川生态环境局等相关政府部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如今,“1+N”对口服务战略全面落实,一个地勘单位对口多个县市区的布局已经形成,江西地质人深度融入区域经济发展,构建利益发展命运共同体。

  精准服务赢信任

  俗话说,好酒也怕巷子深。江西省地质局主动出击、主动作为,针对全省11个地市不同区域特点,该局于2021年9月分别制作、呈送了宣传画册,宣传推荐新时代地质局新形象、新姿态、新任务。2022年7月出台的《江西省地质局地质工作公益服务清单》,推出8个领域共39条“硬措施”,面向江西省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选派责任意识强、技术水平高的专业人员提供地质技术咨询与指导服务,把专业做强、技术做精、服务做优,集中优势资源深耕区域市场,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高度赞誉。

  作为一个矿业大省和重点生态区,江西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任务十分艰巨。十大队敏锐地意识到,又一次合作的机会来了。

  受抚州市自然资源局的委托,十大队抚州分院承担起编制抚河项目立项报告的任务。经过15天没日没夜的加班加点,他们终于编制完成《江西抚河流域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实施方案》。几轮评审后,2022年初,抚州市市长高世文亲率抚州市自然资源局和十大队技术人员,赴京进行了汇报。经过激烈的比拼,2022年,十一个省市申报项目成功获批通过,江西“中央重点支持生态保护修复资金项目”花落赣州,由江西省地质局第七地质大队牵头编制的《赣州市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实施方案》得到专家认可。这意味着,抚河项目在第一批申报立项中落榜。

  抚州市没有气馁,十大队也没有气馁。在当地政府的持续支持下,抚州分院的技术人员对原有的方案进行了进一步补充完善,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优化。抚州市政府再次向第二年度的申报工作冲刺。2023年2月23日,抚州市财政局和市自然资源局邀请相关专家在抚州组织召开了抚州分院提交的方案听证会,专家们认为方案总体思路清晰,修复目标和技校指标科学合理,部署安排和保障措施可行,通过了实施方案。此后,省、部组织专家评审一路通行,项目立项瓜熟蒂落。

  厚积薄发展实力

  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多年来,江西地勘单位瞄准全省和区域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突出问题和生态产业化应用难点,凝聚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的强大合力,破解修复机制、修复资金、修复技术、修复工程的难题。重点开展关键技术工程化集成化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着力提升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保护修复技术能力,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优势,成就了一批具有国内引领作用和广泛影响力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案例。全局先后探索出了“寻乌模式”“兴国模式”“永新模式”等矿山生态修复模式,有力推动了生态产品产业化利用和市场化交易。

  按照抚州分院技术人员的说法,技术积累让我们有了足够的底气。此前,十大队依托自有资金设立科研基金项目,每年投入数百万元加强生态领域的关键问题科研攻关,目前已取得多个实用性科研成果。其牵头负责编制的《江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技术指南》,是全国第一个较为全面的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技术指南,填补了江西省生态修复领域没有指导性标准的空白。研发的矿山生态修复治理三维规划设计系统软件,成为项目实施提升效率、展示效果的快捷工具。

  而此次牵头中标抚河项目总承包的江西省地建投,参与承建的寻乌废弃矿山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项目,先后入选自然资源部《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集》和全国首批15个优秀典型案例。

  抚河流域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面积大、零散地块多,分散在11个市县区。由十大队承担的第一标段勘察设计已经完成,工程施工即将全面展开。承担施工的地建投联合抚州市建工集团以及局内兄弟单位,已经着手对各矿点的区位地理条件、土壤条件以及相关规划衔接情况进行分析,并通过前期垫资试点东乡区和金溪县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实践,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建则建”的原则,制订“一矿一策”修复方案,确保各批次项目顺利实施。

  地建投抚州建工集团董事长韩东岭介绍,下一步,项目将持续探索生态修复新模式,探索“废弃矿山-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让绿水青山持续产生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真正实现依靠生态环境带动产业振兴。

  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用心用情用力书写美丽江西华章,江西地质人正扬帆起航,行稳致远。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