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9 中国矿业报
——记成都大运会地质灾害防御团队
◎ 铁永波
2023年7月28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这是我国西部第一次举办世界性的综合运动会。如何有效防范大运会期间的地质灾害风险,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与国际影响都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7月,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在接到协助四川省做好大运会期间地质灾害防范工作任务后,迅速成立了由中心党委书记胡时友担任组长、13名专家组成的技术支撑工作组,按自然资源部相关要求第一时间进行部署,即刻启动了大运会期间成都市及周边地区地质灾害防御工作,同时启动了四川省全省常态防御工作。
一线指导地灾防御工作
迅速构建联动机制,及时把握防御趋势
因成都大运会场馆较为分散,地质灾害防御涉及到多个区域、多个部门的相互协调,如何与地方政府快速形成有效的联动,第一时间将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内容有机融合,是能否实现成功防御的关键。
按照成都地调中心事先发布的地质灾害防御常态驻守响应预案,技术支撑工作组即刻启动了与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四川省自然资源厅以及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的对接程序,采用“部-省-市”三级联动防御方式,组建起了技术专家+管理专家的地质灾害防御专家团队。同时,工作组指定了各单位的专门联系人,建立起信息互通渠道,及时掌握大运会期间省、市天气预报、地质灾害防范现状及预警情况等,第一时间掌握所有与地质灾害相关的信息,为地质灾害趋势研判奠定了重要基础。
及时跟踪赛事进程,动态研判防御重点
“抓住运动员和观众心里所想的,那我们的重点防御区域就有了明确的靶区。”胡时友在地质灾害防范重点区域研判时说。因成都市周边有较多网红景点,为确保运动员们在旅游期间规避地质灾害风险,地质灾害防御团队成员分工合作,专门派出小队仔细研究大运会各项赛事日程,研判赛事结束后运动员和观众们可能出行的时间,并结合暴雨和地质灾害预警信息进行综合研判,及时给龙泉山旅游景区提出了暴雨期间人员管控的建议。同时,大运会地质灾害防御团队充分利用对成都市地质灾害资料系统掌握和规律认识的优势,快速对成都市目前在册的948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分析,梳理各大运场馆、主要酒店、核心通道及周边地质灾害情况。
胡时友的预判很快就得到了验证,随着部分赛事结束,根据成都市旅游局的反馈数据,前往成都市周边景区的游客数量急剧增加。根据这一情况,专家组马上与四川省自然资源厅联系,立刻成立专班,指导地方梳理出成都市及周边90个旅游景区,在此基础上圈定都江堰市、彭州市、龙泉山区3处景区作为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并提出暴雨期间旅游景区管控等防灾减灾措施建议,及时反馈给当地旅游部门和交通部门,对重点区段加强管控。
精准掌握风险点,及时开展实地调研
8月2日,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成都市龙泉山及周边地区地质灾害黄色预警,通过地质灾害防御团队的综合分析研判,认为在天府新区靠近龙泉山附近有3处滑坡风险,若遇强降雨,有可能会发生变形破坏而引发灾害。
为精准掌握这3处滑坡隐患点现状及发展趋势,部、省、市工作组冒雨前往成都大运会比赛场馆现代五项赛事中心西北侧不稳定斜坡、太平街道小堰村1组曾仕平屋后滑坡、永兴街道明水村1组和2组廖家山滑坡等隐患点进行排查。根据现场查看滑坡裂缝发育情况、房屋墙体开裂特征及地表可能破坏的迹象,专家组现场对地质灾害变形现状与趋势进行了分析与研判。专家组预测认为,地质灾害隐患点目前总体变形量小。同时提出了加大专人巡查与监测力度的建议。“我们今天冒雨走的路虽然很泥泞,但研判了滑坡趋势后心里就踏实了。”胡时友在下山的时候对专家组成员说。
及时总结防御经验,探索形成防御模式
“地质灾害的成功防御是技术和管理层面的深度融合,国家层面和四川省对此次大运会期间地质灾害防御工作很重视,我们要借此次机会形成一些四川的模式。”胡时友在和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对接时说。
根据四川全省保成都、成都保大运的总体安全格局要求,在此次成都大运会地质灾害防御过程中,地质灾害防御团队及时与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和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充分沟通,总结经验,探索形成了地质灾害风险区“提级响应、精准调度、见雨就撤”等针对大运会这类特殊情况的地质灾害防御模式。
为全方位掌握大运会期间四川省的地质灾害预警情况,部、省工作组累计召开12次地质灾害精准研判视频会商调度会,全省发布的1113次3级(黄色)及以上预警均采取了提级响应方式,累计避险转移255183人次。其中,成都市避险转移9824人次,实现地质灾害成功避险3起,避免18人可能因灾伤亡。地质灾害防御团队在对四川省地质灾害风险趋势精准研判的基础上,确保了大运会期间四川省和成都市无人员因地质灾害造成伤亡事件的发生、无产生社会负面影响的地质灾害险情发生。此次总结形成的相关团队组建、联动机制、防御模式等,为以后类似重大活动期间地质灾害防御积累了很好的经验。
随着成都大运会最后一批运动员踏上返程,标志着大运会期间地质灾害风险防御工作圆满完成,团队成员们可以暂时松一口气了。但这也只能是短暂的,对他们来说,这才只是开始。对地质灾害频发的西南地区而言,常态化的地质灾害防御思路还需要创新和提升,这就要求我们的专家要加大对区域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的预研究力度,做到对地质灾害致灾机理的系统认识。胡时友表示,这样才能确保在启动应急防御时能第一时间对重点区域进行科学研判,并及时将部、省防灾减灾思路与理念有效融合,提升部、省联动防灾的能力。
{{panel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