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美好家园

2024.04.30 中国矿业报   

  ——深圳市地质环境研究院打造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纪实

  ◎  首席记者 王琼杰

  守护家园不以山海为远,呵护安全当以使命为重。在改革开放桥头堡的深圳,在“大国重器”的三峡工程及库区,在雪域高原的西藏,活跃着这样一支队伍,他们以使命和担当,打造出了坚不可摧的“人防+技防”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守护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这支队伍就是深耕城市地质30余年、拥有地质灾害隐患点数据8万多处和安全监测设备5万多台的深圳市地质环境研究院。

  底子清:打造透明地质

  “地环院利用20万个基础钻孔数据,通过自主研发的三维地质自动建模算法,可快速实现基于钻孔等原始地质数据的三维地质建模,可以表达地层倒转、尖灭、透镜体等特殊地层情况,结合自有三维GIS平台(PowerGIS),实现地上地下全空间一体化三维可视化和动态分析,为城市规划、工程安全管控、自然灾害防治等领域服务。”早在2020年9月,深圳市地质环境研究院博士杜子纯就如何打造透明地质,夯实地质灾害防治之基进行了介绍。

  建设“透明城市”,只是深圳市地质环境研究院这几年来打造透明地质的一个缩影。

  “我国地质灾害点多面广,过去的调查工作主要是围绕城镇、重大工程等地区开展,工作方式为灾害隐患点调查、汛期巡查等。”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工程学院教授张勤分析说,因其调查方法的局限性,近年来发生的绝大多数重大地质灾害事件都不在预案点范围内。

  底子清方能方向明。如何尽可能搞清楚“隐患点在哪里”这一地质灾害防治的核心问题,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深圳市地质环境研究院以深圳市为试点,启动了透明地质的研究与利用工作,以掌握地质规律,摸清地质灾害隐患点,从源头上有效防治地质灾害。

  “地环院拥有30年的地质工程数据积累,拥有20多万个地下深部钻孔数字化、8万多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数据和5万多个结构物动态监测数据。同时,自主研发的WebGIS平台能管理应用海量专题数据、卫星遥感数据及工程地质数据,实现了全空间高效三维展示,真正达成平台、产品与解决方案一体化。”该院董事长马君伟深有感触地说,“我们依托深圳透明城市的成功经验,结合自主研发的虚拟钻孔算法、底层剖切算法、自动化监测管理平台、气象风险预警平台等多项技术成果,正向其他地方的地质灾害防治领域拓展。通过开展透明地质工作,来查清重点区域的地质环境条件,展示隐患点特征,以从根本上防治地质灾害。”

  盯得准:构建监控体系

  既要底子清,更要盯得准。为了能精准掌握每一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动态情况,该院积极研发新型监测装备,其中多参数形变监测仪、普适型GNSS、信令终端等多款智能监测设备,已广泛应用于普适型地质灾害监测项目中。

  “设备通过前置主动滤波等,使得在监测预警过程中的海量并发数据更可靠、可信、可用,并通过人形识别及短信靶向告警技术,全方位保护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马君伟介绍。

  野外监测设备的灵敏感知与准确反馈,离不开后台软件系统的全面支持。据了解,该院自主研发的地质灾害监测平台与PowerGIS可视化平台,汇集了海量地质数据,建立了天-空-地空间一体化联动,将监测数据和地质灾害情况结合,最终实现通过数据对现场环境进行快速解读,构建起了地质灾害防治“人防+技防”模式,提升了地质灾害防治科技能力和水平。

  “我们自主研发的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设备,有‘微感’‘微视’‘微能’‘微警’四大产品系列,已成功上线国家普适型地灾监测预警平台。该系列产品与后台软件系统完美耦合后,实现了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全流程闭环管理。”马君伟介绍,针对目前已建设的地质灾害普适性监测点运维管理中的难点与痛点,提出了基于“微能”和“微视”新型产品解决方案,为地质灾害监测设备提供了高品质能源管理以及对交通不便的地灾点现场提供了普适性视频实时监测。

  2021年,随着自然资源部相继发布《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建设总体方案》和《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技术大纲(2021版)》,实景三维中国建设也进入高速发展期,带动了“以地理要素为视角和对象”的传统基础测绘向“以地理实体为视角和对象”的新型基础测绘转变,也推动着地质灾害由传统监测向新监测的不断发展。

  为了开展新测绘、新监测的高价值技术服务,研究推动 LiDAR、SAR等技术在多行业的深度应用,增强地质灾害测绘与监测能力,当年12月25日,该院一次性引进了价值400多万元的地质灾害调查、应急测绘三维测量等多套新型测绘装备。

  防得住:筑牢预警防线

  地质灾害防得住防不住,关键在预警。该院深谙此理,他们通过科学研判、精准识别、快速预警,实现了地质灾害立体式系统性综合防治。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平台是在将各种专业地质灾害监测设备与物联网和通信技术集成的基础上,构建地质灾害监测、分析、预报、预警和应急服务于一体的信息化、智能化和可视化服务平台,实现灾前、灾中、灾后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全面提升相关单位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分析、预警、处置和服务能力。这是地质灾害防治的最后一环,将事关整个防治工作的成败。”马君伟说。

  也正基于此,该院高度重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建设。他们从构建监测、分析、预报、预警一体化信息服务平台入手,全力打造“人防+技防”综合预警模式,不断提高地质灾害预警决策的准确性,研发生产的多传感智能监测仪可实现前置主动滤波、恒压恒流控制、自适应方位角、精准能源管理,让数据更精准更可靠。而后台的监测平台则实时分析,快速预警告警,并及时反馈一线负责人员,靶向发送告警信息到当地群众手机,有效提升地质灾害预警告警准确率与效率。

  2020年8月3日,该院在协助重庆市地质灾害普适型监测预警设备的生产供应及设备部署工作中,短短13天就完成了忠县和开州200个地质灾害隐患点、1680台设备,从生产供货到工程安装再到平台上线工作,此次工作不仅为该院积累了国家级工程项目的经验,也在全国地灾普适性监测预警工作中成功打造了示范性案例。随后,该院又中标西藏监测预警体系——那曲市及阿里地区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平台建设。

  这两年来,该院又相继承担了三峡库区奉节县瞿塘峡段地质灾害专业监测预警项目的自动化监测设备安装工程、重庆市丰都县群测群防智能化监测预警项目等。目前,该院已先后在重庆、贵州、云南等省市布设3万余台低功耗智能监测设备,实时监测7万余个地质灾害隐患点。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