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址易名不易初心

2024.04.30 中国矿业报   

  ——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核工业二四七大队高质量发展纪实

  ◎  董震堃

  翻开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核工业二四七大队(以下简称“二四七队”)队志,泛黄的纸页上记录着一段段感人肺腑的为国找矿故事。建队65年来,该队三易队址、九易队名,因找矿成绩卓著而荣获“大庆式企业”称号,因向国家上交大型钼矿床而受到通报表彰……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二四七队乘势而上,主动作为,努力开创着新的发展局面。

微信图片_20201027092047.jpg

  为国找矿,无惧山高水长

  “山川慷慨有矢志,沽源抱回‘金娃娃’。”提及找矿成果,最让二四七队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发现河北沽源四六〇铀钼矿床——华北地区最大的铀钼矿床。

  20世纪80年代至2000年前后,二四七队在这块热土上几乎贡献了一代人的青春。20多年时间里,数百人组成的项目组在勘查区中爬冰卧雪、餐风饮露,只为在华北地区实现找铀突破。

  当时,工作生活条件尤为艰苦。依山坡而建的几排红砖房就是项目驻地,找矿设备仪器也远不似现在先进。苦中作乐间,二四七队干部职工们先后完成了综合详测、地表揭露、电法测量、钻探揭露等一系列地质工作,最终向国家上交了储量大、品位富、埋藏浅的优质大型矿床。其间,单钻孔见矿厚度超126米,创造了当时国内铀单孔见矿厚度历史纪录。

  四六〇矿床的突破,是二四七队历史找矿成果的一个缩影。65年奋战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该队先后探索冀东北、大战“鸡毛坪”、会战“335”、突破“501”……累计为国家和社会提交金、多金属、非金属和铀钼矿数十处,获取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近百项……

  如今再走进四六〇矿区,一座现代化气息浓厚,估值超过千亿级的大型铀矿资源生产基地早已拔地而起,正源源不断地为祖国输送着重要战略矿产资源。当年的项目驻地旧址前,老一辈二四七人曾在那里种下的梧桐树,也早已长得郁郁葱葱……

5.jpg

  薪火传承,赓续地质精神

  “为了光荣与梦想,自强的意志势不可挡,出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前进的歌声多么嘹亮……”在二四七队干部职工响亮雄壮的歌声里,唱尽了对党的无限赤诚,道尽了对地质“三光荣”精神的代代传承。

  二四七人始终把地质“三光荣”精神视为“传家宝”,这份“传家宝”因积淀深厚而融入血脉,这份传家宝因矢志传承而历久弥新。近年来,在“三光荣”精神的传承与感召下,二四七队勇闯“生命禁区”,在西藏阿里完成了国内首例海拔5000米以上反循环钻探项目;投身国家“十三五”百大工程,在河西走廊无垠戈壁中成功为国家北山地下实验室奠基;服务国家地下水监测网络,实施国家地下水监测站点建设天津市部分项目;守护国家“八横八纵”铁路网安全,在京津冀地区实施多个地面沉降监测项目;同非洲、东南亚、南美洲多个国际公司建立起“矿产友谊”……

689545_zhitu4_1703132977085.jpg

  光耀前路,谱写发展新篇

  把握时代潮流,把握发展主动。二四七队着眼“创新”,自主研发“智能数字地球与生态社会服务平台”,为地勘工作插上数字化翅膀;着眼“协调”,推进资源地质与民生地质同行并重,形成地质找矿、基础设施建设、地理信息、地灾治理院、水土修复的“全业态”地质技术服务能力;着眼“绿色”,研发推出行业首款“泥浆固控设备”,把绿色勘查理念贯穿在施工全过程;着眼“共享”,努力为驻地500户居民打造“花园式小区”,不断增进职工群众民生福祉。

  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二四七队将继续秉持初心,创新地质勘查技术手段,努力突破成矿找矿理论,加大攻深找盲步伐,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全力以赴为国家找大矿、找好矿、找富矿。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