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翠色半村波

2024.05.24 中国矿业报   

  ◎  杨晓杰

  驱车驶入浙江嘉兴海盐的丰义村,仿佛跌入了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卷。昔日的砂石矿山,如今已是绿水青山,矿坑月湖如明珠镶嵌其间,熠熠生辉。湖畔,杨柳依依,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好一派宁静祥和的田园风光,若是想用一句话来形容如今的丰义村,那便是“一村翠色半村波”。

  曾几何时,这里还是一片荒芜,尘土飞扬,满目疮痍。那时的丰义村,除了石矿,一无产业,二无规划。然而,丰义人没有向命运低头,他们痛定思痛,决心以绿水青山为笔,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通过整体建设规划,原来的“低小散”企业完成了蜕变,矿坑变为月湖,废弃的厂房变成了田园康养社区,曾经的砂石矿山如今已是真正的绿水青山。

  漫步于湖畔,只见矿坑月湖碧绿如玉,倒映着蓝天白云和周围的青山绿树。微风拂过,湖面荡起层层涟漪,仿佛是大自然的低语,诉说着丰义村的变迁。湖畔,村民们或垂钓、或散步、或闲聊,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与和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丰义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这一理念。他们不仅修复了生态,更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发展起了乡村产业。有月湖商业街区、木心居民宿酒店、艾文化产业园、沙洲樱花、山居问茶……这些新兴的业态不仅为村集体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更为村民们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实现了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的目标。

  乡村振兴,不仅要让村民的口袋鼓起来,更要让他们的精神生活丰富起来。丰义村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注重文化建设。丰义大礼堂、灶头画展示馆、山前乐郊本草园……这些文化场所的建设,不仅提升了村民的文化素养,更涵养了文明乡风,让丰义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其中,灶头画是吴越文化的传承,是中国非遗。

  站在湖畔,我不禁想起了古人对山水的赞美:“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丰义人正是以仁者的胸怀、智者的眼光,将这片曾经荒芜的土地变成了如今的美丽乡村。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书写了一个个动人的乡村振兴故事。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丰义村的矿坑湖畔,是这样一个让人心驰神往的地方。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以领略到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当我在月湖畔,搭上一顶帐篷,仿若“躺”进了大自然,感受着微风中的欢喜。更难能可贵的是,这里的人们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将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矿坑湖畔,丰义新篇。这是一个关于生态修复、产业发展、文化振兴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相得益彰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丰义人的坚韧与智慧,也看到了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丰义村的矿坑湖畔,正是一处源源不断的活水,滋养着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们。愿更多的人能够走进丰义,感受这份美丽与和谐,也愿更多的乡村能够像丰义一样,在绿水青山中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绿水丰涟漪,青山多绣绮。水清鸟欢,丰义村的故事,是一首赞美大自然的诗,它秉持文化传承创新,科学“应变”,应势而动。它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心怀梦想、脚踏实地,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丰义村书写了文旅融合发展的“诗”与“远方”,在彰显地域文化的同时推动了乡村振兴,在互融中“共荣”让我们共同期待。未来的丰义村将会更加美丽、更加繁荣。

  (作者简介:杨晓杰,海宁市作协会会员。)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