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的追寻

2024.05.24 中国矿业报   

  ——记罗平生物群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副站长文芠

  ◎  任淑珍

  地球生命的灭绝与复苏是国际地学重大前沿科学问题。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的文芠,已经在这个领域摸爬滚打了十五年。从实习生到项目骨干、访问学者,再到罗平生物群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副站长……她一直在拼搏,一直在突破,每一次坚持都是文芠坚守内心作出的笃定选择。

  文芠(右一)参加野外联合考察

  热爱——追寻心中的理想

  “宇宙与你我息息相关,阐释好浩瀚宇宙中每个生命瞬间穿过的永恒之美。”这是文芠在修化石过程中逐步萌生的理想。

  古生物研究的入门任务是修理化石,这是化石研究的基础,也是一件精细活,稍有疏忽,就可能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文芠十分热爱这项工作,即使由于长期弯腰导致腰椎间盘突出,也丝毫不影响她的这份热爱。“因为不知道隐藏在岩石中的化石究竟以何种形态保存,每修一寸化石,我都饱含着对未知的探索和期待,当化石完全展露的时候,成就感油然而生。”文芠这样说道。

  2009年11月,文芠怀着好奇和憧憬的心情第一次踏上罗平这块神奇的土地,并参与了罗平生物群门前坡采场的化石采集工作。2014年7月,她作为罗平古生物群化石采集项目负责人,与团队成员完成了3000余件化石的采集,并在整理原有化石名录的基础上鉴定各类古生物化石标本近9000件,建立了罗平生物群化石数据库,建成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化石展厅。这些为2016年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的挂牌和罗平生物群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被评估为优秀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提升——积跬步以至千里

  为掌握化石的分支系统学分析等前沿方法,文芠作为访问学者于2012年5月前往英国布里斯托大学进修,并与前国际古生物学会主席Michael J. Benton教授开展合作研究。一次次研讨、一篇篇文献、一摞摞报告,以及每个挑灯夜战、废寝忘食的日子,结成累累硕果:新命名鱼类化石4属5种;发现了世界上分异度最高的早三叠世陆相软骨鱼类微体化石群落,为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之后陆地生态系统的复苏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发现空棘鱼类卵胎生最早的化石证据,为空棘鱼独特的生殖方式的演化提供了实证;首次在我国发现了扁颌鱼类化石,并重新厘定了其分类位置,其成果被应用在国际古生物学经典教科书《古脊椎动物学》(Vertebrate Paleontology)第四版第七章。

  突破——翻越自我的山丘

  2020年,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和罗平生物群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已成熟运转,研究成果在国际获得了广泛认可,但文芠意识到自己和平台的发展都到了瓶颈期。

  此时,她已经是一位母亲。是以家庭为重,还是追求更高的目标?无数次的思想挣扎,以她考取南京大学古生物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而告结。她说:“和国内最好的古生物学团队共事,将促进自我成长,也将帮助罗平生物群研究打开新通道。”

  在文芠的牵头下,罗平生物群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先后申报并获批成为中国地质学会第二批地学科普研学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家自然资源科普基地。同时,罗平生物群研究的合作平台进一步拓展,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古脊椎动物与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以及南京大学、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美国肯特州立大学、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等国内外优秀大学、研究机构开展合作,还获得了云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专项,实现了罗平生物群研究“自我”突破。

  2023年12月,我国古生物界大咖周忠和、沈树忠、徐义刚、朱敏、谢树成、徐星等6位院士在云南会泽开展联合地质考察,成都地调中心古生物团队在展示重要成果的同时,又明确了新的科研目标。“我相信,中心古生物研究之路会越走越宽。”文芠满怀信心地说道。

  感恩——是源泉更是动力

  文芠从事古生物研究15年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2部;入选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库,并成为云南省化石专家委员会特邀专家委员。她于2015年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20年获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优秀奖、自然资源部科普讲解大赛二等奖……面对这些荣誉,文芠心怀感激:感激成都地调中心对古生物研究的关注和支持,尤其是在项目经费极其缺乏的情况下,中心自筹资金完成了科学研究工作;感谢团队的团结协作;感谢导师的引领帮助;感谢家人,特别是她的女儿。

  2024年3月19日,文芠提交了2024年度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材料。当她带着女儿从办公室离开并准备锁门时,女儿惊讶地说:“妈妈,你今天不加班吗?”文芠猛然想起,这是春节以来,她第一次准点下班。女儿也已经习惯了她加班。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而疏忽对女儿的照顾,这是不是也是一种自私?正当她又一次陷入深深自责时,女儿忽闪着大眼睛问道:“妈妈,你是不是又完成了一个大项目?”

  时间倒回2023年4月22日,文芠作为嘉宾在成都市自然资源博物馆作题为《探秘化石——走进罗平生物群》科普报告。那天,她的女儿也在现场。散场后,女儿焦急地跑上台,逢人就说:“这是我妈妈。”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用行动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也许是我为女儿做的最有意义的事。”文芠说道。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