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7 中国矿业报
——中铁资源鹿鸣矿业智能化矿山建设侧记
◎ 本报记者 刘艾瑛 通讯员 王建国 姚溪蕊
近日,在中铁资源鹿鸣矿业尾矿库,一名特殊的“员工”伴随着“哒哒哒……”的声音,认真地巡检着尾矿库坝面的每个角落,这就是鹿鸣矿业自主研发的轨道式智能巡检机器人“钼宝1号”。
近年来,中铁资源鹿鸣矿业深度融合数字技术与矿山生产,以数据要素为引领,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全面推进智慧化矿山建设。
向新求质
“一直以来,巡线护坝工作强度大,一个班次工作下来,巡检区域也非常有限。自从‘钼宝1号’来到尾矿库,只需坐在后台,一个人就能通过机器人快速完成大面积区域的巡检工作。”中铁资源鹿鸣矿业尾矿库巡线护坝班副班长孟凡旭难掩喜悦之情。
鹿鸣矿业研发的这台尾矿库坝面巡检机器人“钼宝1号”采用北斗差分定位系统,运用路径规划系统、夜间巡视、隐患识别、影像采集、5G实时传输、预警信息等先进技术,实时检测坝面存在的拉沟、路面积水、排水沟积水等安全隐患,并根据需求设置及时向中控室发送病害类型、检测时间、病害GPS坐标等预警信息。
“钼宝1号”的投用,在大幅减轻人工巡检劳动强度、降低数据采集成本的同时,也弥补了人工管理的漏洞,并降低了工作人员在极端天气下的工作风险。而且,以“钼宝1号”为研发主体开展的“一种尾矿库坝面巡检机器人及尾矿库坝面巡检方法”“一种用于复杂地形多信号源的图传信号自动切换方法”等项目已获2项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
尾矿库巡检机器人
以智提质
尾矿库地质环境复杂,沉淀池区域冰、水、泥情况不明,有时候滩面极不稳定,普通的车辆、水挖机等工程机械作业平台费时费力,常常使尾矿库日常维护工作陷入僵局。
如何在含有陆地、湿地、水域、沼泽等复杂地质条件的尾矿库上开展湿地运输、水上安装、冬季破碎作业?为了攻克这一难题,该公司加强新质生产力的探寻,与相关科研单位共同研发了尾矿库水陆两栖多功能平台“鹿鸣号”。
“‘鹿鸣号’水陆两栖作业车结合车与船的双重性能,既可像汽车一样在陆地上行驶穿梭,又可像船一样在水上泛水浮渡。”该公司总工程师陈荣健介绍,这台水陆两栖多功能平台是国内首例在尾矿库应用的两栖作业设备,解决了国内尾矿库复杂地质环境下常规工程机械设备难以作业的难题。
据了解,该公司研发的“鹿鸣号”多功能两栖作业平台采用模块化设计,配合多功能快装组合工具,可满足在尾矿库内进行运输、救援,排水井拱板运输安装,干滩上各种设施安装和土方作业,冬季排水井四周破冰,库内测量勘察,浮游栈桥牵引,应急物资运送,参与应急抢险等工作。
陈荣健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加强新质生产力探索,结合智能化矿山建设实际,给这台“鹿鸣号”装上“智慧大脑”,开发出更多的自动化功能。
皮带巡检机器人
以智求治
在矿业实践中,矿山生产是核心环节,其智能化水平直接关系到智能矿山建设的成效。多年来,中铁资源鹿鸣矿业坚持科技赋能,积极探索新质生产力实现路径,建立了企业管理、生产管控、安全监管等信息化系统,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DCS控制系统应用时,有一部分功能设置,一些员工不敢碰、不敢用,怕出错、怕担责。”该公司总经理孟庆胤介绍,当发现这个问题之后,公司立即安排组织开展DCS超融合系统技术培训,帮助技术员提升对系统理论知识、硬件架构、软件应用的掌握和认识。如今,系统功能设置使用的盲区已经基本扫除,不仅技术员管控能力进一步提升,而且自动控制系统也发挥出了最大效能。
“这两年,我们大力推进各项‘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举措,先后赴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知名企业开展多方调研考察研究,多次召开研讨会,完成智能矿山建设项目立项、项目设计规划方案及项目建设方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智能矿山建设。”该公司智能矿山项目责任人毛洪亮介绍,在智能矿山顶层规划中引入5G、云、AI、北斗、数字孪生等新技术,以下一代物联网为基础、以云平台为中枢、以数据要素为核心、以网信安全为保障,将智能化同矿山生产管理相结合,让生产工作、管理工作更透明、更快捷、更高效。
2022年10月,中铁资源鹿鸣矿业入选黑龙江省智能矿山储备库,被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确定为《智能矿山建设规范》贯标试点单位。“‘智能+’的工作模式,在矿山安全生产中改变了劳动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以智提质,孕育出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毛洪亮表示,正在全面落实智能化矿山建设,积极开展各生产系统的智能化改造,运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最终实现“一张网络全覆盖、一套数据全联接、一个终端全掌控”的现代化智能矿山,切实通过新质生产力引领矿山高质量发展。
如今,中铁资源鹿鸣矿业已经在数字化、信息化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已初步实现生产在线监测、采矿安全生产可视化管控、选矿三维可视化系统等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应用。孟庆胤表示,今年公司将全面推动智能矿山建设,计划各项目启动率达到90%以上。
{{panel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