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1 中国矿业报
◎ 本报记者 吴启华
“其实,内蒙古的地下、地上、空中都有宝藏。地下,有20多种矿产资源储量全国第一,被称为国家的‘矿藏粮仓’……”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王莉霞6月7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谈到内蒙古发展的坚实基础时自豪地说。
国务院新闻办6月7日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就“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 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作介绍。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省份,内蒙古在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方面有何举措?如何在建设好国家重要的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方面持续发力?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布会现场 本报记者 吴启华 摄
扛起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大旗
“我们始终把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摆在重要位置,煤、电的保供量居全国第一。去年,我们完成了29个省份、9.45亿吨的煤炭保供任务,外送的电量达到了3065亿度、相当于3个三峡工程的年发电量。特别是230亿方的天然气跨越700多公里温暖了京津冀,1亿多度的绿电跨越1600多公里点亮了杭州亚运会。”王莉霞在谈到内蒙古建设国家重要的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时说。
根据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内蒙古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2023年,煤炭产量12.2亿吨,电力总装机超过2亿千瓦,实现煤炭保供量及外送量、电力总装机及新增装机、新能源总装机及新增装机、总发电量及外送电量、新能源发电量、煤制气产能“10个全国第1”,保障了29个省份的能源需求。同时提出,2024年要加快找矿突破,坚持“大矿快开、富矿精开”,推动矿产资源开发项目百万吨千亿级起步、产业全链条集群式发展;支持赤峰、锡林郭勒争取全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试点。这充分彰显了内蒙古保国家大局的责任担当。
构建能源优势特色产业体系
2023年10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 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提出,提升传统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加快构建现代能源经济体系等,为内蒙古自治区的发展提供了重大的政策机遇、历史机遇。
“内蒙古发展新能源,确实得天独厚,形象地讲,就是‘头顶有风光,脚下有煤炭,手中有电网’。”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黄志强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十分形象地介绍了内蒙古的能源优势。
黄志强进一步解释,“头顶有风光”,说的是内蒙古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从可开发量看,内蒙古风能资源占全国一半以上,太阳能资源超过1/5。“脚下有煤炭”,说的是内蒙古煤炭储量丰富、火电机组规模大,作为稳定可靠的调峰手段,能够支撑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使用。“手中有电网”,说的是内蒙古拥有全国第三大电网——蒙西电网,距离负荷中心近,输电成本低,能够提供“绿色电、便宜电、可靠电”。
立足禀赋优势,内蒙古逐“绿”前行、向“新”出发,提出“两个率先”“两个超过”的目标,即在全国率先建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供给体系,率先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到2025年新能源装机规模超过火电装机规模,到2030年新能源发电总量超过火电发电总量。
目前,内蒙古新能源装机已率先突破1亿千瓦,今年底将提前完成超过火电装机的目标。
围绕资源推动传统产业升级
“内蒙古非常重视科技创新,非常重视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们正在实施‘科技突围’工程,把着力点放在有资源、有特色、有优势的领域,在点上争取实现‘起跑就领先’,以点带面把科技搞上去、把产业提上来。”黄志强充满自信地说。
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能源、冶金、建材、化工等传统产业是内蒙古发展的家底,辛辛苦苦做起来的产业,决不能做小做丢,更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要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实施大规模技术改造升级工程,推动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
内蒙古围绕资源搞创新。比如内蒙古的稀土资源,无论是储量还是质量都是世界级的。截至目前,内蒙古已经建成国内最完整的稀土产业链。瞄准打造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做好由“土”变“材”的文章,摒弃传统“挖土卖土”简单模式,聚焦永磁、储氢、催化、抛光、合金五大领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产业精深加工度,推动从“世界级储量”迈向“世界级产业”。瞄准打造全球领先的稀土应用基地,做好由“材”到“用”的文章,创建国家稀土材料创新中心,加快前沿技术攻关,扩大稀土应用领域,不断提高稀土产品综合附加值。
{{panel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