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

2024.06.14 中国矿业报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科研人员在古黄河三角洲滨海盐沼碳埋藏方面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著名地学期刊《古地理、古气候、古生态》(Palaeogeography,Palaeoclimatology,Palaeoecology)。

  河流三角洲作为永久性碳汇的能力和控制因素仍不明确。为了探究这一问题,青岛海洋所研究团队对渤海西海岸古黄河三角洲年代鉴定完备的沉积钻孔(BXZK13)进行了高分辨率的碳埋藏评估。研究发现,自晚更新世以来,BXZK13钻孔的沉积环境因黄河和海平面波动的影响,经历了七个沉积单元的演变。各沉积单元间的总有机碳和总无机碳的加积速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三角洲前缘的平均加积速率最高。BXZK13钻孔中的碳加积以TIC为主。然而,TIC的含量特征与黄河沉积物中TIC的含量特征显著不同,并且TIC与Fe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这表明自生碳酸盐对黄河三角洲的长期碳埋藏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还发现,沉积速率是碳加积速率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高含量的黏土和Fe含量增强了TOC的保存和自生碳酸盐的沉淀。TIC浓度的低值与几次寒冷事件密切相关,化学风化指数与TIC呈正相关,这暗示气候变化可能通过调节自生碳酸盐的沉淀影响无机碳埋藏的动态。此外,研究进一步证实三角洲的长期碳封存速率远小于短期碳封存速率。  (裴理鑫)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