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力量 | 在地质科技创新上勇攀高峰

2024.07.26 中国矿业报   

  ——记中国地质科学院资源所战略性金属矿产成矿规律与找矿示范研究团队

  ◎  本报记者 颜桉

  二十二载辛勤耕耘,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战略性金属矿产成矿规律与找矿示范研究团队在资源所党委的指导以及中国工程院院士毛景文的引领下,已从一株幼苗茁壮成长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其根系深扎于地质找矿的沃土,枝叶间闪耀着三代科研人员智慧的光芒,结出了一颗又一颗科技创新的硕果。今天,让我们走近这支科技创新队伍。

  成长

  2002年,毛景文院士创建战略性金属矿产成矿规律与找矿示范研究团队。22年的成长之路,是汗水与智慧的结晶,更是信念与坚持的见证。

  从刚刚建队时的磕磕碰碰,到成员间形成的默契,他们通过团队讨论、项目合作等方式增进彼此的理解和友谊,形成制定了“一人一策”的目标任务,每位成员都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了个人的特点和优势,在最适合自己的位置上发光发热。在相互理解与尊重中,团队铸就了坚不可摧的团队精神,形成了一支目标一致、行动协同的科技创新铁军。

  在面对行业低谷与资源有限的双重挑战时,团队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迎难而上,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踏上地质找矿之路。他们深知,唯有创新,方能突破重围,引领地质行业的未来。在毛景文院士的引领下,团队成员纷纷亮出看家本领,各展所长。通过潜心钻研、反复论证,逐渐凝练共识性、前沿性的科学难题,创新性地提出了多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矿模型和找矿技术方法。其中,板内成矿动力学模型(Mao's模型)作为团队的核心成果之一,不仅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认可,更为我国找矿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超大陆聚合过程与大规模成矿是国际矿床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团队提出了寻找三叠纪矿产将成为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重要目标……从基础理论探索到应用技术研发,从实验室研究到野外指导找矿实践,每一步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与汗水,为我国保障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安全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团队成员

  传承

  在地质行业中,实践经验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驱动力,团队更是深谙“传承”二字之重,“导师帮带制”等人才培养机制应运而生。

  老中青三代组成的精英团队携手导师与学生,共同踏上野外调查的征途。他们爬高山、穿丛林、越雪原,同甘共苦,面对艰难险阻,他们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展现了科研人员特有的耐心与严谨。团队秉持着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为己任的高度责任感,积极引导成员聚焦地质行业发展前沿,精准把握地质行业需求脉搏,深入企业与基层,与一线工作者面对面交流,勇于开拓创新,着力解决行业内的各项难题。

  “导师帮带制”让老一辈专家将其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地质找矿理论实践的全过程,帮带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互学、互帮,不仅实现“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有机结合,更强调了实践在成长中的重要性。

  团队以找矿勘查为核心,以成矿规律、构造地质、找矿技术方法研究为重点,通过跨学科融合,组建了成矿理论和成矿模型研究、构造地质研究、找矿技术方法研发、找矿勘查示范等多领域创新科研小组。团队内的多位科研骨干不仅自身成绩斐然,更致力于培养新一代科研人才,形成了专业互补、经验传承、实践成长的良好生态。团队开放包容的学术氛围也让中青年学者快速成长。通过小组讨论、大组汇报、方向研讨等方式,成员们倾听每一位青年学者的声音,鼓励他们勇于质疑,积极发现科研中存在的问题,为他们的成长之路铺设坚实的基石。

  此外,团队还注重团队成员的全面发展与身心健康,精心策划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活动不仅满足了团队成员和师生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更激发了团队的活力与创造力,有效增强了成员间的幸福感、归属感。

  传承不仅限于知识的传授,更是优秀地质精神的接力。

  从理论研究到实际应用,从成矿模型的创建到实地找矿指导,每一步都凝聚着团队成员的智慧与汗水。正是这种地质工作者爱国奉献、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让团队在地质找矿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在理论指导找矿方面树立了行业标杆。团队针对已知矿床深边部和覆盖区隐伏矿的找矿难题,建立“碱质热液型”金多金属矿成矿新模型、富碱斑岩型金多金属矿床综合找矿模型、“岩性-构造-有机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等一批不同类型矿床组合模型;实践凝练出一批不同矿床类型的找矿范例,指导云南、新疆等地已知矿床深边部以及其他地区开展找矿勘查;通过与各省地勘单位和矿山企业的紧密合作,在华南、滇西、新疆北部等重要成矿区带,指导新增30余处大、中型矿床,助推形成滇西金多金属矿、川滇黔铅锌矿、华南钨金锑铜多金属矿等多个大型矿产资源基地。

  此外,团队还致力于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共生。团队开发的矿山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关键技术、遥感找矿绿色勘查技术,为尾矿、废石的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利用提供了解决方案。随着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减少了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还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突破

  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是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立足国内、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重要举措。多年来,团队围绕战略性矿种,以成矿规律、找矿技术、勘查示范为研究内容,在毛景文院士的指导和团队负责人张长青研究员的带领下,在金属成矿作用与找矿预测理论创新、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及矿产资源二次利用方面取得重要成果。通过建立科学研究基地,创新了一批矿床成矿模型,创建了成矿动力学模型;构建了战略性矿产找矿模型,助推多项找矿实现重大突破,支撑理论创新和找矿示范;研发矿山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助推矿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近5年来,团队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共44项;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100余篇,论文他引数量累计2万余次;获国家发明专利4件;研究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1项;团队成员入选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科技领军人才第一梯队、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以及入选成为天池英才、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

  展望未来,战略性金属矿产成矿规律与找矿示范研究团队将继续秉承初心,让优秀地质精神汇聚成献身地质事业、报效祖国的磅礴力量,在地质科技创新的征途上不断攀登。团队将聚焦“卡脖子”技术难题,不断积极创新成矿理论、创建找矿技术方法和实施找矿示范工程,力求在大宗紧缺战略性矿产重点远景区矿产地质调查、江南造山带锑金钨矿床找矿预测与勘查示范等方面取得突破。同时,团队将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