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 | “挺进”地球深部!我国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

2024.11.18 中国矿业报   

  ◎  新华社记者 王攀 田建川

  “打穿地壳、进入地球深部”,这是人类长久以来的科学梦想。如今,中国最新入列的科考船有望将这一梦想变成现实。

  11月17日,拥有最大11000米的钻深能力、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在广州正式入列。

  海风猎猎,迎接梦想起航。全长179.8米,宽32.8米,排水量42600吨的“梦想”号,整装待发。

  它是我国目前吨位最大的科考船,续航力15000海里,自持力120天,载员180人。它的稳性和结构强度按16级超强台风安全要求设计,可在6级海况下正常作业,具备全球海域无限航区作业能力。

  作为我国深海探测关键技术装备领域的重大突破,这艘大国重器被寄予厚望。“梦想”号大洋钻探船承担着深海资源勘探、大洋科学钻探和深远海科学考察等多项使命,对服务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推动深海关键技术攻关、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梦想’号获取的地球深部岩心样品,可为全球科学家了解地球板块构造、大洋地壳演化、古代海洋气候和生命演化等提供最直接的证据,帮助人类更好地认识海洋、保护海洋、开发海洋。”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局局长许振强说。

  “‘梦想’号汇聚了海洋、地质等多个领域最顶尖的科技成果,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巨系统,工程量和工程难度远超普通船舶。”中国船舶黄埔文冲总经理罗兵说。

  11月17日,靠泊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科考码头的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全国150余家参研参建单位聚众智、集众力,用三年时间完成建造任务,建造周期较国际同类型船缩短了一年多,主要性能指标全面领先,充分证明了新型举国体制的强大优势。

  向地球深部挺进有多难?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与地球约6371千米的半径相比微不足道。有科学家形象地说,如果把地球比喻成一个鸡蛋的话,目前人类对地球的研究,仍还在“蛋壳”上。

  穿透地壳,才能接触到地幔——占地球体积的4/5、质量的3/4的地幔,是地球最大的“化学储库”,充满未解之谜。而被称为“莫霍面”的地幔和地壳分界面,在大陆之下约30至40公里,在大洋之下约6至7公里。也就是说,从深海向下钻探,更容易达到和突破“莫霍面”。

  为此,“梦想”号配制了全球首台兼具油气勘探和岩心钻取功能的液压举升钻机,顶驱的举力达到907吨,具备4种钻探模式和3种取心方式,可满足大洋钻探取心和深海大洋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等不同作业需求,综合钻探效率、硬岩钻进能力大幅提升,钻采系统国际领先。

  中国船舶第七〇八研究所“梦想”号总设计师张海彬说,“梦想”号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攻克多项世界级船舶设计难题,国际首次创新集成大洋科学钻探、深海油气勘探和天然气水合物勘查试采等多种功能,构建起我国自主的超深水钻探装备设计建造技术体系。经两轮海试验证,“梦想”号主要性能指标优于设计要求。

  作为全球领先的深海作业平台,“梦想”号堪称海上移动的“国家实验室”,科考实验功能和信息化水平国际领先。全船建有基础地质、古地磁、无机地化、有机地化、微生物、海洋科学、天然气水合物、地球物理、钻探技术等九大功能实验室,总面积超3000平方米,配置有全球首套船载岩心自动传输存储系统,可满足海洋领域全学科研究需求。

  在可预见的未来,承载着全人类认识海洋、保护海洋和开发海洋共同梦想的“梦想”号,不仅会在中国海洋科考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也将在全球海洋探索中承担重任。

  “‘梦想’号的入列,将为我国加强基础研究和深海资源勘探提供强有力保障,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和科技强国不断注入力量。同时,将为全球科学家开展大洋科学钻探研究提供重大平台支撑,对拓展国际地学研究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李金发说。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