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高质量发展插上“科技之翼”

2020.04.24 中国矿业报   

山西省煤炭地质局科技创新大会日前在太原隆重召开,会议回顾总结2017年以来科技创新工作成果,提出2020年~2022年科技创新工作总要求,并对全力打造活力迸发的创新生态,助推高质量发展作出全面部署。

近年来,山西省煤炭地质局一直将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按照山西省委要求,牢固树立“创新为上”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人才强局战略,不断提升创新平台建设水平和人才队伍建设质量,持续扩大、深化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推广应用,积极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

山西.jpg

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2017年以来,该局深度融入全省转型发展战略布局,积极构建“煤炭地质、新能源勘查开发、生态地质、地理信息及城市地质、新材料及其他”五大产业板块,在技术攻关、科研立项、资源勘查、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新能源勘查方面,抢抓山西煤层气等新能源发展机遇,完成《山西省页岩气地质调查与评价》《山西省沁水煤田榆社-武乡区块煤层气页岩气普查》《山西省煤层气、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及共探共采选区研究》等非常规天然气勘查研究项目,估算全省页岩气有利区资源量4.44万亿立方米,特别是勘查发现的榆社-武乡区块5456亿立方米超大型气田,经WXN-U-06对接井组的预抽试验,日抽采量达8000立方米,实现了山西省深部煤层气勘探的重大突破,为深部煤层气工业化开发奠定了基础,填补了国内煤层气试井自动恒流注入的技术空白,编制了《山西省地热资源分布现状图》。矿产资源勘查方面,不断加大煤系地质基础研究,“深部煤层二氧化碳封存”相关项目为深入推进该领域研究奠定了技术优势,成功申报《沁水煤田北部太原组煤中锂元素的赋存状态与富集机理》等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矿山地质服务方面,围绕矿山全生命周期服务,取得全省唯一灭火资质,开展“废弃煤矿地下空间建设储气库可行性研究”,初步提出储气库库址筛选原则。“综合电磁法高精度采空区积水探测技术研究”荣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大大提升了采空区积水探测的准确率。地质灾害调查治理方面,为山西省18个县提供地灾防治技术支撑服务,成功预警并应急处置五台山景区某路段地质灾害,开展的《第三次国土调查专项——山西省采煤沉陷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分析》为全省采煤沉陷区土地治理奠定基础。钻探技术工艺方面,绳索取心工艺不断突破,单孔孔深2165米,深部煤层气钻探工艺施工完成井深2823米、最大水平位移1086米的致密天然气定向井,设计各类大口径反井钻探工程孔20余个,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环境地质方面,服务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和山水林田湖草治理,编制《山西省古交市山水林田湖草总体设计》。旅游地质方面,聚焦全省三大旅游板块建设,首次开展山西旅游景区地质环境专项调查评价立项论证,承揽省地勘基金项目——山西省典型旅游资源地质环境调查评价,为全省生态旅游发展提供理论技术支撑。

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该局紧密对接山西转型综改、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战略部署,山西省煤炭地质局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质量和应用能力提升,物测院与中国石油大学合作开展的“叠后叠前联合反演预测”技术成功应用于10余个煤层气地震勘探项目,经专家鉴定已达国际先进水平;水勘院在介休某煤矿实施的封堵奥灰突水工程实现了高水位差条件下动水封堵技术新突破;144院成立槽波工作室,创新开展槽波地震反射法勘探并在襄垣县夏店等煤矿推广应用;115院研发的“垂直救援救生舱和生命探测仪”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型新型专利3项,填补了山西省该领域空白;研发的移动式智能化采空区积水处理装置设备,建设“大同市矿山地质环境动态遥感监测数据管理平台”,实现对矿山地质环境一体化服务;物测院建设“寿阳县城区三维空间信息平台”,研制“基于物联网的传感器”并应用于潞城市智慧城市试点项目。

科技创新平台集群效应显著

山西省煤炭地质局立足地勘市场新需求,积极吸纳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知名专家58人,先后建成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坝道工程医院、5个省级和4个院级职工创新工作室,建立起了覆盖全局9个院、不同层次互补的科技创新平台集群。院士专家工作站、重点实验室、职工创新工作室“三级平台”的建立,分别针对关键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攻关和生产技术革新三个层面发力,在全局上下掀起了高技术含量创新和全员创新的热潮。“物测院地球物理院士专家工作站”在地震勘探、地空电磁、航磁探测等技术领域获批各类科研基金项目14项,《沁水煤田深部煤层气页岩气地震勘探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首届地球物理工程金奖”。水勘院建成全省地勘行业首个“矿山水文地质院士专家工作站”,编制《山西省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报告》,并在煤矿防治水、矿井水综合利用和中深层地热能勘查开发利用等方面开展多项技术攻关。研究院“煤与煤系气地质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开展高硫煤脱硫技术综合利用研究、石墨烯煤炭资源调查与评价,连续两年独立申报、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物测院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联合成立“资源环境与灾害监测省重点实验室”,148院牵头成立“坝道工程医院山西分院”。此外,全局首个省级职工创新工作室——研究院“渠丽珍职工创新工作室”与勘查院“屈晓荣职工创新工作室”成为职工创新“姊妹花”,在她们的示范引领下,局属各院职工创新工作室相继成立。

该局依托与有关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集团的战略合作,以项目为媒介,积极搭建技术研发和学术交流平台,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领军人才培育和骨干队伍培养上向更高层次迈进。

完善机制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

2017年以来,该局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基本投入由每年100万元递增至每年300万元,扶持推动新方法、新工艺和实用性生产技术创新项目,2019年还新增设青年基金项目。三年来,局、院累计用于科技创新、新技术、新设备类投入4000余万元。

局党委高度重视提拔重用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成绩突出的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将10名在专业技术领域成绩突出的同志提拔到重要领导岗位,进一步强化了选人用人鲜明导向。

局、院从制度建设入手,不断完善科技创新相关支持保障制度,共同推动形成崇尚科学、崇尚创新、崇尚人才的良好环境,极大激发了全局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工作热情,一大批科技创新人才竞相涌现。

倾力打造活力迸发的创新生态

2020年,山西省煤炭地质局党委提出“五抓”举措,为高质量发展插上科技创新之翼。一是抓认识,牢固树立“创新为上”理念,切实增强培育创新生态的责任感、紧迫感,坚定不移、富有成效地培育和发展核心竞争力,塑造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二是抓机遇,紧紧抓住山西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全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全省包括地勘单位在内的事业单位改革的历史机遇,突出需求导向、结果导向,在精准服务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三是抓平台,推进科技创新平台提质增量,巩固深化与大院大所、强校强企的战略合作,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切实提升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四是抓人才,坚持用好的平台聚才、好的环境引才、好的机制育才用才,推动人才向高层次、复合型转变,打造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五是抓领导,强化党委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领导,把打造创新生态作为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任务,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力推进,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从平台管理、科研立项、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到考核评价的全过程制度支撑,为全局高质量转型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未来,山西省煤炭地质局将用科技之翼借力创新之风,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迈出更坚实的步伐。

(作者:李阳)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