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者奋斗无悔 —— 记湖南省地调院先进人物典型事迹

2020.07.06 中国矿业报/邓娟玲 刘婧 郝珊   

随着时代的发展,地质工作的舞台不断拓展延伸。生态保护和修复、地质灾害防治、土地质量调查……越来越多的领域成为地质人的“战场”。

不忘地质初心,勇担时代使命。在推进新时代地质事业发展的征程中,湖南地调人立足岗位,无私奉献,砥砺奋斗,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出动人的时代乐章……

兢兢业业,全力以赴保工期

彭祖武(前排右一)深入项目区所在村组征询意见

在湘潭市谭家山煤矿区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勘查设计项目组,活跃着一群“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共产党人,彭祖武就是其中之一。

彭祖武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妻子也是生产一线技术人员,家中全靠老母亲一人操持。2018年10月,他担任谭家山煤矿区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实施方案编制工作项目负责人;2019年5月起,又担任勘查设计项目现场负责人。由于该项目属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没有现成的模式样板和规范规程可供参考,要想高质量完成任务目标,困难和压力自然不小。自去年5月1日带队前往工地至今,他几乎没有在节假日休息过,“白+黑”加班加点更是家常便饭。

2020年春季,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许多人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全国上下都在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虽然从工地往返家中只需一个小时,但彭祖武却依然没有时间好好陪伴家人,只能在想他们时视频几分钟。他对家人有太多的愧疚和牵挂,对工作却倾注了无限的责任和奉献。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谭家山煤矿区生态保护修复实施方案一次性顺利通过评审后,他带领团队又先后完成了谭家山煤矿区生态修复Ⅰ至Ⅳ标段施工图设计工作,工作成果得到项目建设指挥部、当地市县自然资源部门和评审专家的一致认可。彭祖武也被评为湖南省地调院“2019年度突出贡献标兵”。

如今,谭家山煤矿区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施工进展顺利,疫情对项目的影响已被降到最低。该项目不仅历练了彭祖武及其团队,也见证了湖南地调人奉献精神的传承。

脚踏实地,科研创新结硕果


文春华在幕阜山梅仙矿区记录调查数据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勤学而交流,则博学而睿智。”交流是保持知识鲜活的法宝,是学术不断创新的阶梯。自2012年起,湖南省地调院每年举办一次学术论文交流活动,至今已连续举办8次。一大批技术骨干不仅承担着繁重的项目生产任务,还利用业余时间致力地质科研,以实际行动诠释他们的地质初心。文春华就是其中一面高扬的旗帜。

文春华于2005年本科毕业于中南大学工程地质专业,随后在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硕博连读,2013年获得了博士学位;作为博士后,他于2019年9月顺利出站。2013年至今,他一直致力于湖南省“三稀”矿产资源调查研究等,仅2020年上半年就承担(参与)地质调查项目7项、科研项目5项。多少次野外艰辛跋涉,多少个节假日还在办公室加班加点,多少个深夜里冥思苦想……他不仅高质量完成了项目生产任务,还潜心地质科学研究,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提供工业急需的矿产资源保障,为湖南省稀有金属矿产绿色勘查及开发利用综合研究做出突出贡献。

湖南省内伟晶岩密集分布在湘东北幕阜山岩体周边及连云山岩体周边。过去几十年,湘东北地区曾做过不同性质、不同比例尺的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化探调查及综合研究工作,积累了大量地质资料。文春华带领项目团队通过对前人资料的综合研究,明确了重砂异常是寻找稀有金属矿的重要指标,伟晶岩空间岩性变化规律是指示稀有金属伟晶岩富集地段的重要标志,并总结出了伟晶岩距离岩体远近而出现的岩性空间分带与矿作特征。在新认识的引领下,他们以寻找铌钽矿为目标,在湘东北幕阜山南缘地区传梓源北面的梅仙地区开展了地质调查验证工作,最终发现了梅仙伟晶岩型小型铌钽矿产地1处。2016年~2018年,他带领项目团队在湘东北连云山地区开展伟晶岩型稀有金属调查研究,发现白沙窝大型铍锂铌钽矿产地1处。

截至目前,文春华已在各类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科技专著2部,完成科研成果报告4份、博士后出站报告1份,以第一作者发表和出版学术论文12篇(2篇SCI)、专著2部;荣获2018年度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被评为湖南省地调院“2019年度先进生产者”。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近5年来,湖南省地调院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国地调局科研项目及湖南省自然资源厅科研专项、湖南省青年基金项目、湖南省地质院(省地勘局)科研项目等35项;在中文核心及以上级别刊物发表论文49篇(非中文核心期刊10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8部,获得软件著作专利2项;获得省部级奖励14项。另有5名在读博士、博士后均依托相关项目取得了突出业绩。

每一项科学研究成果的取得,都是湖南地调人在实际工作中艰辛探索、勤学苦思、不断总结的结果;每一篇学术科研论文的发表,都是湖南地调人奉献地质青春的最美勋章。

不改初心,坚守野外战暑寒

项目组成员顶着烈日采集红薯样品

地质工作是艰苦的。没有担当就不会有执着,没有执着就成就不了地质事业。

2019年9月13日,白露已过,秋老虎依然余威不减,湘西怀化各县市区连续多日白天气温高达39℃。这一天正是万家团圆的中秋佳节,然而“湖南省耕地土壤和农产品污染加密调查”项目组却坚守野外一线,仍然勤奋地工作着,无私地奉献着。

那段时间,在怀化市13个县市区的田间地头,湖南省地调院承担的“湖南省耕地土壤和农产品污染加密调查”项目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目的是摸清当地耕地土壤污染底数,为耕地土壤环境类别划分提供科学依据。采集农产品样品和土壤样品是个细致活,为了保证样品质量,项目组成员自9月初开始,顶烈日,战酷暑,趟水田,过旱地,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为的是在1个月的时间内,赶在当地晚稻收割前和农作物成熟收获前采集到相关农产品样品和土壤样品。他们既要规范采集所需的样品,又要小心呵护老乡的农作物,裸露的皮肤早已晒成了古铜色,脸颊和双手被锯齿稻叶划得伤痕累累……然而,他们依然小心翼翼呵护着手中的每一株稻穗、每一颗红薯、每一捧泥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湘大地印下了湖南地调人坚实的足迹,崇山峻岭洒下了他们辛劳的汗水,科研路上见证了他们无悔的付出。他们务实严谨、勤奋敬业、甘于奉献,用行动和誓言证明:既然选择了远方,便风雨兼程。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