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透露了这些涉矿信息……

2020.12.18 矿业界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十三五’时期,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会同相关部门积极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取得显著成绩。面向未来,我们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重大部署,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12月17日上午在国新办举行的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做好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发布会上,从生态保护修复法律制度加快完善、生态空间管控更加严格、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取得重要成果、国土绿化行动深入开展、生态保护修复重点专项行动和工程成效明显、探索生态修复市场化投入机制、生物多样性保护全面加强等8个方面介绍了相关工作情况及取得的成绩。

 中国矿业报社记者吴启华现场提问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是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提出的,这个工程取得哪些具体成效,与以往的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有什么不同之处?针对《中国矿业报》记者这一提问,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司长周远波做出回答。

周远波表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形象地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

“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十三五’期间,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在全国开展了25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这25个试点工程,涉及全国24个省份,惠及65个国家级贫困县,中央财政已累计下达奖补资金500亿元,目前实际完成的投资将近1700亿元,收到了明显成效。”周远波说。

据周远波介绍,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和以往的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在任务目标的确定上,坚持系统观念,以区域、流域为单元,统筹各自然生态要素,实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突出自然地理单元的完整性、生态系统的关联性和修复目标的综合性。

二是在组织实施上,坚持权责对等,初步建立了“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进行统筹谋划、协同推进,解决的就是条条分割、条块分割和各自为战的问题。

三是在修复模式的选择上,坚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情况,按照问题导向,将整个修复区域划分成不同的修复单元,按照实际需要,采取保护保育、自然恢复、辅助修复、生态重建等不同的修复方式和措施,不搞整齐划一,克服工程思维和过度修复问题。

四是在资金筹措投入上,坚持两条腿走路。在中央财政奖补、地方财政投入的同时,综合运用土地政策、金融工具、推进产业融合等措施,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对工程试点的指导和监督。”周远波表示,下一步,要及时总结经验,努力改进工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成果,并及时推广和应用。要切实强化系统观念,真正把习近平总书记“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扎根在思想中,落实在行动上,不断提高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守住自然生态安全的边界,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关于下一步生态保护修复任务,王宏表示,自然资源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部署,锚定新目标、把握新要求、落实新任务、作出新业绩。将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将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将坚持系统观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自然保护地体系,落实《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编制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科学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实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将通过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减少占用自然生态空间,通过生态保护修复提升生态系统固碳能力,通过国土空间规划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引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为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和气候雄心峰会上关于我国碳减排、碳中和目标,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次发布会中,部分内容与矿业领域密切相关。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在讲话中指出,自然资源部“十三五”期间加快推进矿产、草原、自然保护地、野生动物保护、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空间规划等方面的立法修法进程;开展了长江流域、京津冀和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将治理修复矿点近9000个,面积约2.5万公顷;出台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意见,通过赋予一定期限的自然资源产权等政策,激励社会主体投入矿山生态修复。

财政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司负责人凡科军

财政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司负责人凡科军在回答记者问题时表示,“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生态保护修复相关转移支付资金8779亿元,主要支持了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中一个方面是支持国家战略涵盖的京津冀周边、汾渭平原、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等这些重点地区开展了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环境修复治理。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司长周远波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司长周远波就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有关具体工作作补充介绍时指出,按照《全国重要生态系统重大工程总体规划》的安排,自然资源部正在牵头编制黄河流域重点生态区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专项建设规划,重点要解决几方面问题,其中一项是加快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的治理。黄河流域是我国矿产资源富集的地区。据卫星遥感监测数据,黄河流域各省区有历史遗留的废弃矿山1500多万亩,占全国的历史遗留废弃矿山近50%,所以必须进行综合性治理和系统性修复。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的过程中,特别有两点应该注意:一是一定要坚持系统观念,对黄河流域生态系统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要克服单打一,也要注意不搞整齐划一。二是一定要注意科学方法,要立足自然地理格局,特别要注重水资源的刚性约束作用,进行科学修复,追求实效。

来源: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发布会实录全文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