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希望开钻,与生命连通 ——山东省煤田地质局栖霞笏山金矿事故救援纪实

2021.03.18 中国矿业报/赵松刚   

2021年1月10日下午2点,山东栖霞笏山金矿发生爆炸事故,山东省煤田地质局接到救援指令,第一时间召集115名专业救援人员整装出发,与时间赛跑,同死神竞速,高质量执行了1号、6号、9号、11号钻孔任务。

争分夺秒:跋涉600公里抵达现场

1月12日凌晨1点30分,山东省煤田地质局接到救援指令,迅速作出反应。

首先接到局救援指令的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二勘探队(以下简称第二勘探队)立即发出号令,100多名救援人员从睡梦中应声而起,火速奔赴位于嘉祥县的救援基地。

12日凌晨2点半左右,第二勘探队6辆大车从基地出发,奔赴远在600公里以外的栖霞金矿事故现场,历时8小时,于当日上午10点半到达现场,是第一批到达现场的救援队。该队接到救援命令后,1小时内启动应急机制、2小时内完成装车、当天到达、当天开钻,根据要求3-5天打通生命通道。

1月12日早上8点左右,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以下简称第一勘探队)也接到命令,火速驰援栖霞救援现场。12日晚上11点左右,所有救援人员、车载钻机就集结就位,严阵以待静候救援命令。


技艺精湛:钻深629米,创造救援井深最深纪录

作为首批到达现场的第二勘探队,接到了现场救援指挥部指派的1号孔钻孔任务。“这里的岩石是坚硬的花岗岩,钻探难度很大。”该队队长王效勤介绍,现场花岗岩硬度为12-16级,是一般岩石硬度的5-8倍,进尺难、速度慢。因为时间十分紧迫,在1号孔施工现场清理工作还没有完成情况下,施工空间非常狭小,不得不临时改垂直钻孔为难度更高的“L”型定向钻孔。

13日凌晨3点半,在还没有完全具备开钻条件的情况下,第二勘探队上阵开钻。“我们以最快速度制订了施工方案,对可能出现的困难进行预判,不惜一切代价,破除一切困难,尽快打通生命通道。”王效勤说,在钻探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威胁是漏水,如果不解决好这个问题,即使能够顺利打通并发现被困矿工,也会对他们的生命造成新的威胁,而救援人员通过精密预判、高超工艺、丰富经验,有效避免了漏水情况的发生。

3到5天,打通生命通道,尽快发现被困矿工。第二勘探队先后克服诸多困难,救援人员不分昼夜、坚守工地、轮班作业,18日凌晨5点03分,1号钻孔终于成功贯通至六中段,准确无误地打至靶点,没有发生漏水情况,没有发生任何偏差。从开钻到贯通,在中间因现场整体安排停钻12小时的情况下,实际用时不到110个小时,高质量地完成了钻孔任务。

经测算,1号钻孔井深近629米,打破了我国近年来矿山事故救援的井深纪录。

第一勘探队接到的是6号孔钻孔任务,于1月15日中午开钻。这同样也是一条重要的生命通道。第一勘探队队长单松炜说,从开钻到贯通的4天多时间里,40多名救援人员面对漏水、气温骤降等困难全员上阵、争抢时间,冒着从钻机上方钻杆倾注而下的泥水坚持作业。

1月19日晚11点,在救援人员的共同努力下,6号孔顺利完成了井深554米的钻孔工作,并留有18米未贯通,作为救生备用孔提供救援帮助。经陀螺仪测孔,该钻孔准确无误地达到了原定靶点正上方。

全力以赴:救不出兄弟,决不下工地

灯火不熄,昼夜不停,全力以赴。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救援中,山东省煤田地质局救援人员以“四个特别”精神坚守在钻机,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

王文忠接到救援命令后,在赶赴救援现场途中得知母亲生病住院,但他毅然直奔事故救援现场,而且一干就是四天四夜,每天只休息两小时。

救援队伍中有一对“父子兵”:父亲单进、儿子单世民。在栖霞金矿事故发生时,单进的岳父不幸去世,但是在接到救援命令后,他得到了家人的全力支持,坚守岗位。岳父发丧之日,正是1号孔开钻的关键时刻,作为机长的单进带领着工友们正奋战在钻机上。

12天,山东省煤田地质局和其他单位的救援人员齐心协力、日夜奋战,11名被困矿工先后升井。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