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文化村(镇)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2021.04.06   

本报讯 《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快讯》近日刊发了“古生物化石与地质遗迹调查”工程下设“地质文化村(镇)建设助力乡村振兴”项目近年来取得的重要地质调查成果。

据悉,自2017年以来,在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指导下,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牵头组织,联合浙江省地质调查院、江西省地质调查院等13个单位开展了21个地质文化村的示范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推进地质调查转型升级,普及地球科学知识、提高全民文化素质。

一是首次总结地质文化村(镇)的定义和基本定位。地质文化村(镇)是指依托地质资源禀赋,通过深度挖掘地质科学和文化,将其与乡村、乡镇建设相融合,发展特色产业和经济,提升乡村、乡镇生活品质和文化内涵,形成的宜居宜业的特色村(镇)。其基本定位是“地质为基、文化为魂、融合为要、惠民为本”,将地球故事与村镇历史融合、农业地质与农耕文化融合、环境地质与村民生活融合,打造“村新、景美、业盛、人和”的宜居宜业新农村、新乡镇。

二是初步探索总结地质文化村(镇)的6种建设模式。“地质+生态旅游”类,依托地质遗迹资源、优美生态环境以及丰富的文化资源,开发民宿、民居以及民俗等活动,发展乡村休闲游的村(镇);“地质+生态农业”类,开发富硒、富锌、绿色有机农副产品,发展特色农业的村(镇);“地质+自然教育”类,开发学生研学与自然教育、劳动实践等场所,发展自然教育产业的村(镇);“地质+生态康养”类,开发食、药、用、住等特色产品,发展生态康养产业的村(镇);“地质+创新创意”类,大力推进创新创意产品研发和地质特色产业创新发展;“地质+综合服务”类,形成旅游、研学、康养和特色农产品销售等多元化综合服务产业。

三是初步构建地质文化村(镇)建设标准体系。编制《推动地质文化村镇)建设总体实施方案(2019—2021 年)》,明确地质文化村(镇)建设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并作出了工作部署等。编制《地质文化村(镇)建设工作指南(试行)》,阐述了地质文化村(镇)的基本概念、建设模式和建设流程。会同中国地质学会编制《地质文化村(镇)评审授牌和监督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地质文化村(镇)申报与评审授牌的具体要求。

四是完成10个地质文化村示范建设,9个地质文化村资源调查、策划设计和2个地质文化村选点、资源调查。

五是有效提升乡村科学素质和推动科学、人文知识普及。通过科普解说,架构起地质科学与经济文化融合的主线,提升地质文化村庄(镇)的科学文化知识内涵。设计相关地学产品和人文产品,出版一批地质文化村(镇)相关科普读物。

六是带动地方环境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初见成效。完善了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乡村环境,引导地方政府、企业投资,带动了地方旅游产业发展,村庄居民收入大幅提升。

(供稿:《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快讯》编辑部)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