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30 中国矿业报/刘光富
乌蒙山因诗句“乌蒙磅礴走泥丸”而名扬天下。乌蒙山是红色革命老区,也是集中连片扶贫开发地区,更是公认的全国最贫穷地区、岩溶地区,外界对其的了解,因为过去的偏僻、封闭等原因,知之甚少。
我自小生长在这样的地区,在外面参加活动时,常常称自己是来自乌蒙山的“土豆”“草根”,因此意外地得到了很多的关心照顾,也因此让许多朋友从我身上感受到了乌蒙人特有的志气和锐气,尤其是在经历过脱贫攻坚这场脱胎换骨的战役之后,又增加了底气。如今,走在乌蒙山的角角落落,无论从人的脸上,还是话语里都能感受到那份底气。
底气来自何处?来自于在发展中增加了后劲。乌蒙山岩溶地区“旧貌换新颜,绿竹漾春风”的美好生活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我从小生活的那个村子,满眼都是石头,高高低低地堆积着,没有土,只有石,也见不到几棵草和树,周围其他的村子也是如此,俗称油砂坡。当地有“有女不嫁油砂坡”一说。那些年,周围矿山上粗放型开采,到处烟雾弥漫,呛人口鼻,好不容易生长起来的几棵小草、小树有的被熏死,有的残喘着生命。生态脆弱状态可想而知,当地作了许多尝试,不管什么产业都很难发展起来,就连温饱都解决不了,又依靠什么来维持生存和发展?
几年前,当地村民在青山岩、僰王山等许多光秃刺眼的地方,把最适宜生长的各类竹种在夹缝中、栽在角落里,后来不知是哪位村民用稻草垫底保水,再往上面铺新土,竟然在石头窝子里也栽种了起来。据说,石头上种竹,还是一大科技发明呢。竹以根延伸,逐渐向外扩大面积,在根节上又不断地长出笋子,几天不见,就长高一截,再几天不见,有的就已经由笋变竹撑起一片绿荫了。
绿是这山里的星星之火。以兴文、叙永两县为例,两地足足有接近200万亩的竹林,接近60个品种。而今,到这里来,很难再见到石头了,已经是竹的世界,竹的天堂,竹在这一带连成一片,已分不清县域市界。竹把几个县联合起来,共同发展,走绿色生态环保之路。浩荡春风里,绿竹遍地,圆了产业梦,鼓起了村民的腰包。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努力下,慢慢地,因竹而生的产业也逐渐强大起来了,环保纸业、以竹代塑制品不断出现,兴文县还率先招商引资建了很大的竹产业园区,极大地提升了竹的附加值,而他们建起来的竹制品会展中心,还是全球首个“创新竹日用品中心”。会展中心内收集了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竹制品,令人叹为观止。
更为幸福的是,这里的人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竹笋出现在餐桌上,几十种笋子,可炒可炖,还可以生吃。最受人欢迎的苦笋就是这样,土里刨出来,剥了壳,就可以放进嘴巴里,苦尽甘来,只要吃过一次就忘不掉。
食有肉,居有竹,以竹代塑,绿色生活,增添了乌蒙山人的幸福,香甜了过往的每一个日子。
{{panel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