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提供绿色支撑 ——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集团公司绿色发展纪实

2021.06.07 中国矿业报/首席记者 王琼杰   

2020年,按照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规范,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集团公司13座矿山已经全部建成绿色矿山,其中7座矿山入选国家绿色矿山名录。

这是作为国家能源集团的核心企业,也是目前拥有13座千万吨级现代化安全高效矿井、年产能超过2亿吨的我国最大的煤炭生产企业,神东煤炭集团公司在绿色矿山建设方面交出的答卷。

“三期”治理生产绿色煤炭

神东煤炭集团公司作为我国目前最大的煤炭企业,企业安全、经济、技术等主要指标达到国内国际领先水平。

神东矿区地处黄河中上游生态脆弱区,生态保护和环境修复任务艰巨。近年来,神东煤炭集团公司深入践行“两山”理论,扎实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在煤炭资源开发中,他们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打造“煤海绿洲”,实现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协同发展。该公司通过设立生态环保专项资金、利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基金等方式,为绿色矿山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多年来,神东煤炭集团公司累计投入生态环境治理资金40多亿元。

为了实现矿井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化,有效预防和减少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神东煤炭集团公司在时间维度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三期”(采前、采中、采后)生态环境治理技术模式,做到了采前防治、采中控制、采后营造,成功地实现了“产绿色煤炭”的目标。

该公司按照“先治后采”的原则,在对煤炭开采前,先行对周边环境进行大面积治理,应用沙障网格固沙技术,累计控制性治理流动沙地103 平方千米,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抗开采扰动能力。同时,坚持“治大采小”原则,对矿区进行大范围水保治理,所治理的面积高达281 平方千米,是开采面积的1.5倍,提升了区域整体生态功能。

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神东煤炭集团公司以“创新井下绿色开采技术,最大限度减少对生态环境影响”为目标,采取“采治互保”措施,针对煤炭开采中矿井水、矸石、煤尘三大影响因素,通过源头减少、过程治理、末端利用,积极创新采煤技术、装备和工艺,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针对废水,他们在保水开采、水库贮存的基础上,通过三级处理后实现三区循环、三类利用;针对废气,他们通过封尘采运、通风降尘和废气防治后,利用乏风资源和瓦斯发电。

据了解,近年来,神东煤炭集团公司针对采中实施了一系列废水、废气的综合治理,共实施矿井水和生活污水提标治理项目20项,包括7项氟化物及氨氮、2项全指标和11项生活污水提标治理项目。同时,实施42台燃煤锅炉的提标与拆改,28台10蒸吨及以下锅炉采用集中热源、天然气、电锅炉等方式已完成淘汰拆除,新建3台高效低排示范煤粉锅炉。

“在废水(矿井水)保护利用方面,我们公司通过采取‘三级处理、三区循环、三类利用’的模式与技术,不仅解决了缺水地区10万人生活问题,还解决了百万亩生态、千亿元工业生产的用水,使2亿吨级矿区实现了碧水。”谈到公司对废水、废气的治理效果时,神东煤炭集团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而我们废气治理方面采取的‘井下降尘、地面防尘、外运封尘’的模式与技术,则确保2亿吨级矿区实现了蓝天。”

在废渣治理方面,神东煤炭集团积极探索煤矸石的深度利用,通过自主创新的“分层开拓、无盘区划分、全煤巷布置、立交巷道平交化”采掘布置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井下生产过程中掘进矸石的产生,并充分利用井下废巷和排矸硐室充填矸石进行煤矸置换,实现井下矸石不升井。同时,该公司与属地政府合作建设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有煤矸石发电、制砖、复垦造田等项目。

为了实现煤炭资源的绿色开发,神东煤炭集团公司积极推行绿色开采及污染防治技术。他们积极应用太阳能、电动车等节能新技术和设备,降低生产能耗,减少环境污染;在哈拉沟煤矿22411综采面应用首套国产纯水介质液压支架,以纯水介质替代乳化液,减少了井下开采污染;采取井下超大采高工作面整体沉降(上湾煤矿、补连塔煤矿分别采取8.8米和8米大采高工作面),大幅降低了地表破碎度,使开采对地表生态环境扰动影响最小化,从而使矿区水保生态功能得以稳定。该公司还突破并掌握了智能采掘、五大类21种煤矿机器人、可视化远程控制和移动巡检等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主运输系统减员30%。

“神东煤炭集团公司计划在2021年建成4个智能化煤矿,2025年所属13座煤矿全部实现高级智能化,不仅可做到减人增效,还能从开采环节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最大保护。”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煤炭资源开采之后,神东煤炭集团公司及时进行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他们采用微生物等技术对土地进行修复,有效攻克了沉陷区土壤贫瘠、干旱缺水和裂隙伤根三大难题,使贫瘠的受损土地具有较强的生产力。同时,他们在采前已建立起来的生态系统上,优化林分结构,营造生态经济林,先后在布尔台、大柳塔、榆家梁沉陷区种植苹果树、海红、杏树与大果沙棘等生态经济树种,提升区域整体生态生产功能。

“三圈”防护建设生态矿区

为了打造生态矿区,营造“煤海绿洲”,神东煤炭集团公司在空间维度上,创造地提出了按矿区生产与生态的空间特征划分,由内向外、动态扩展、渐次增强的“外围防护圈、周边常绿圈、中心美化圈”生态环境重塑技术。

在外围防护圈方面,他们针对矿区外围大面积的流动沙地,人工调控植被演替方向与速度,优化草本为主、草灌结合的林分结构,构建了矿区外围宽幅立体生态防护体系304平方千米 ,形成矿区生态基质。2000年,该公司建设的巴图塔沙柳林基地,现在已郁郁葱葱,绿树成荫。

对周边常绿圈,他们针对矿井周边裸露高大山地,优化水土保持技术,建设周边常绿林68平方千米,形成了矿区常绿景观。目前,该公司建设的神木-神东公路绿化带、大柳塔西山生态常绿林已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对中心美化圈,神东煤炭集团公司针对生产生活环境,创新集成水保、园林、生态建设技术,按照“工业厂区森林化、生活小区园林化、交通道路景观化”的原则,建成了森林化厂区、园林化小区、景观化道路的生态板块,形成了矿区优美环境。

“截至目前,神东煤炭集团公司已完成生态治理面积339平方千米,植被覆盖率由矿区开发初期的3~11%提高至现在的64%,绿化种类由原来的16种增加到近百种,微生物和动物种群数量大幅增加,完成了国家、地方政府与集团下达的各项节能环保目标。昔日的沙漠,经过煤炭开发,不仅没有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还已变成了‘绿洲’。”该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我们公司创新的‘三期三圈’‘五项协调’‘六位一体’生态环境防治技术、4项生态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近年来,公司共获省部级以上荣誉100多项,2006年获得中国环保领域最高奖——第三届中华环境奖。”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位于陕西省神木市大柳塔试验区内、作为神东煤炭集团公司主力矿井之一的哈拉沟煤矿开展实施的神东(哈拉沟)生态示范基地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2020年3月被水利部命名。据了解,该基地以哈拉沟煤矿井田生态治理为基础,以生态科研科普为主题,以生态文明示范基地建设为目标,系统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工业与生态和谐、企业与区域和谐的复合生态基地。基地集中展示神东矿区绿色开采、清洁生产、生态建设的理念、技术与模式。该基地总面积60000亩,扩展面积50000亩,规划建成大柳塔、哈拉沟、石圪台集中片区40万亩,建成后将有效解决大型煤炭基地生态环境治理的难题。

战略引领提供神东方案

据了解,神东煤炭集团公司下一步将做好战略引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造绿色矿山建设新示范,为区域清洁生产提供神东方案。

“我们坚持新发展理念和系统观念,深度对接‘十四五’规划,高质量编制公司未来十年碳达峰规划和神东矿区2035发展远景目标规划,大力推进绿色开采、清洁排放、综合治理,加快推进煤矿采煤沉陷区、排矸场多位一体开发利用,打造全生命周期生态治理新模式,开辟高效率减排、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碳达峰、碳中和之路。系统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进程。持续拓展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空间,为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提供绿色支撑。” 该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

同时,神东煤炭集团公司还将做实系统推进,统筹抓好各级政府治理要求和集团各项指标任务的落实,全面推进各类规划阶段性目标任务的完成。2021年内全面完成114项环保工程项目,新增开展土壤污染、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等环境风险管控,实现环境风险全面受控。重点完成矿井水提标治理、集中建设矿井水处理厂,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多功能利用模式,根据矿井开采强度、技术分期建设。积极推行煤矸石井下充填科研示范项目。

神东煤炭集团公司还将做优全面提升,以绿色矿山建设和生态示范建设为重点,全面创建神东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技术体系和管理模式,计划到2022年前,公司所属13个矿井全部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

“神东煤炭集团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加强政治引领,强化战略导向,健全组织保障和目标责任体系,加大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效力度,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型煤炭工业道路,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扩容更大的生态空间,全力推动绿色矿山建设取得更大成效。”该公司负责人最后表示。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